太玄书阁 > 高阳 > 水龙吟 | 上页 下页
一一五


  彭华不作声,静静地回忆着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内心充满了温馨。有这么好的事吗?他在想,真个如大青所说,魏禄官未必早死,能拥有这么两个和睦相处的美妾,可真是一段艳福。但世事变幻无常,别想得太美了。

  转念到此,忽生隐忧。“既然痨病要过人,你!”他郑重警告,“你可千万当心,别也染上了,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事。”

  “我会当心。”大青笑道,“二爷,我想你的运气也不会那么坏吧。会弄两个药罐子陪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爷你别再说了,再说,我就当你是咒我。我在勒家服侍过老太太,也没有染上。”大青紧接着说,“你就赶紧写信,让罗桂鑫来接我吧!”

  信去半月,罗桂鑫赶到了。他管大青叫“新姨奶奶”,见过了礼,略略作一番寒暄,方始谈到魏禄官,说她的病势一度显得极重,但自得知大青要去看她后,精神好得多了。

  “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过,”罗桂鑫面色转为凝重,“有经验的老人家说,这是回光返照。新姨奶奶要去看她,宜乎早点动身。”

  “我也想早早动身。这几天都是宜于出门的好日子。”大青盘算了一会说,“是这样的,我派了人到成都跟勒大人要一支好人参。算日子,今天明天应该回来了。如果明天还不回来,只好我先走,人参就再说了。”

  第二天派到成都的专差回来了,带回来四两上好的吉林人参。于是由罗桂鑫陪着大青到了东乡。她比魏禄官大一岁,但照历来的规矩,叫魏禄官为“姊姊”,魏禄官便亦称她为“妹妹”。初次相见,魏禄官的言谈举止,不免拘谨生涩,但大青大方亲切,所以彼此很快地就像熟人一样了。

  “姊姊,我替你带了四两人参来。这些参是从前皇上赏勒大人老太太的。还传了个方子叫‘生脉散’,用人参五钱,麦冬、五味子各三钱,煎得浓浓儿的,临睡以前服,晚上就睡得安稳了。”

  “多谢妹妹费心,真叫我过意不去。”

  “别这么说,只望你宽心养病。二爷说了,如果生脉散见效,只管常服,不必怕花钱。其实,花钱是小事,就怕没有好人参,我会想法子给你捎了来。”

  这样赤心相待,魏禄官实在感动,再看到大青丰容盛鬋,容光焕发,而自己每天照镜子,消瘦得不成人形,相形之下,特显荣枯,一阵心酸,忍不住流下泪来。

  “姊姊别伤心,年灾月晦,总是有的,千万自己要放宽来想,病才好得快。”

  “哪里好得了,不过二爷有妹妹服侍,我放了一半心。还有一半——”魏禄官叹口气,不再说下去了。

  大青知道,她另外一半放不下心的,是怕小龙在她身后,孤露无依。但她并不说破,因为那一来便似托孤,会惹她格外伤心。

  闲聊了一会巴州的风物,小龙从蒙馆中下学回来,魏禄官便喊着他说:“小龙,来见姊姊。”

  小龙不明白怎么又出来一个姊姊,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大青已是站了起来,抚着他的脑袋说:“原来这就是小龙弟弟,长得好结实!来,来,我有样见面礼给你。”

  见面礼是一块古色斑斓的汉玉。魏禄官识货,立即阻拦着说:“这么贵重的东西,别给他。弄丢了,可惜。”

  “不会丢,我给他挂在脖子上。这叫‘刚卯’,辟邪的。”

  刚卯上系着一条黑丝绳,大青替他在脖子上挂好,小龙这时候聪明了,说一声:“谢谢姊姊!”

  “你跟我到巴州去好不好?”大青不待他回答,转脸对魏禄官说道:“二爷交代,要我问一问姊姊,如果你愿意,让我带他到巴州去念书。”

  “我怎么不愿意?”魏禄官答说,“就怕他给二爷跟你添一个累赘。”

  “你的骨肉就是我的骨肉,怎么谈得到累赘?”

  “好!这下,我完全可以放心了。”魏禄官一脸的愉悦,“小龙,你给姊姊磕头。”

  等小龙要下跪时,大青一把将他拉住。“千万不能!”她说,“从来就没有人给我磕过头!我怎么当得起?”

  “那,让他给你作个揖。”

  “这,行!”大青松开了手,让小龙必恭必敬地替她作了个揖。

  “妹妹,我可把小龙托付给你了。你可千万别见外,该骂该打,别姑息他。”魏禄官又叮嘱小龙,“你可千万要听姊姊的话。”

  “我知道。”

  “好!你玩去吧!我跟你姊姊有话说。”

  魏禄官的话,仍是有关小龙的一切,从梳妆台上取来一枝眉笔,将小龙的生辰八字写了下来,交了给大青。“妹妹,我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看来不能再跟二爷在一起了。如今只有痴心妄想,小龙能够成材,替我们魏家争一口气。”她停了一下问道,“不知道二爷打算怎么样教养小龙?”

  “自然是让他念书,能从正途上去讨个出身。”

  正在谈着,罗桂鑫来了,一开口就说,他不能护送大青回巴州,但会另作安排。问大青何日动身,他派妥当的人来照料。

  问起原因,才知道陕西宁陕镇总兵属下的五千新兵,突然叛乱。已升任太平协副将的罗思举,奉到勒保的命令,带领所部赴陕西听候德楞泰调遣。罗思举一向只在四川剿匪,如今要开拔到邻省,对于留在四川的军眷,怕照顾不到,所以急召罗桂鑫去商议。

  ***

  宁陕镇的总兵叫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本来也是个读书人,只为几次都考不上秀才,决定投笔从戎。其时杨遇春驻扎松桃,杨芳便在杨遇春营中,充任一名司书,靠微薄的军饷来养活妻子。

  杨遇春是四川崇庆人,武举出身。他善于用人,认为军营无不可用的人,譬如聋子,可用作左右奔走的勤务兵,可以避免泄漏军情;哑巴作传送密信的传令兵,不会加油添酱,造作许多全无必要的言语;跛子呢,最好管信炮,由于腿不利落,不会到处乱逛,耽误正事;瞎子亦有用处,行军时当“斥候”,因为瞽于目者聪于耳,伏地听远,胜于常人。废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读过书的人,所以杨芳到差不到一个月,便被拔擢为把总,从征苗疆,积功升为守备,驻扎铜仁寨防苗。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