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身涉是非(1)


  至于翁同龢是否已经开复原衔,颇成疑问。就那道恩谕看,应视为开复,但有“着该部及各省督抚迅即查明具奏,钦遵办理”这个尾巴在,问题就来了。

  如光绪东华录三十一年四月:

  乙卯(十三日)允周浩请,予戊戌案内已革湖南巡抚陈宝箴开复原衔。

  周浩非“该部”(吏部)堂官,亦非“该省”(陈宝箴原籍江西)巡抚,殆为御史。以此例而言,须有人奏请允准,方为开复。

  《关外本清史稿》卷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宣统元年三月己巳:

  诏复前户部尚书立山……太常寺卿袁昶原官,并赐谥。

  此为昭雪庚子年所杀“五忠”,原本不在“戊戌案内”,但“戊戌案内”革职之礼部尚书李端棻,则在同年十月癸卯,有此记载:

  复前礼部尚书李端棻原官。

  此亦为有人奏请所获的结果。于此更可证明,虽有光绪卅年五月的“恩谕”,但必须“查明具奏,钦遵办理”,而同时竟无一省查报,似乎表面有此“恩谕”,实际上慈禧余憾未释,各省督抚怕事,不敢查报。当然,主要的是案内斥革人员的家属胆小,不敢陈情;地方大吏就落得省事了。

  翁同龢是否已开后原衔,尚成疑问,则所谓赐谥“文恭”,就更谈不上了。今按“常(孰)昭(文)合志”翁同龢传云:

  宣统元年,吴中士大夫追念忠清,合词请为湔雪,恩准开复原官;旋予谥“文恭”。

  这段话,可以证明光绪年间,翁同龢并未开复原官。至予谥一节,与沈鹏同受知于翁同龢,后来因不孝而为师门所疏远的孙雄(原名同康,字师郑)所撰翁传,关于开复予谥一节,词句同上,只删去“宣统元年”四字,而宣统本纪元年的记载,绝未提及翁同龢三字,原书具在,不难覆按。

  更有一强力的证据,可以肯定翁同龢并未赐谥。翁同龢“瓶庐诗稿”八卷,为其门生邰松年与缪荃孙所厘定,事在民国,已无干冒宸严之讳,而有缘事文饰之便,故邰松年一跋称“文恭师”,而一时负目录学权威重望的江阴缪荃孙,则出之以史笔,不讳不饰,称之为“松禅夫子”,而于翁心存则称“文端公”;于翁同书则称“文勤公”,易名之典,出于钦赐,仕宦所荣,翁同龢如曾予谥,门下断无不称“文恭公”者。

  然则翁同龢谥“文恭”之说,是从那里来的呢?答案可能是在《缘督庐日记》中,叶昌炽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廿一日,记平熟罟里“铁琴铜剑楼”幼主瞿良士,与其在苏州舟中聚晤云:

  其来意以午帅与南皮相国,征其家藏书入京师图书馆,其乡曾孟朴孝廉及寓公宗子戴(在午帅幕府,亦旧交也),皆至罟里游说。近午帅并有两电严催。保守祖泽,保守国粹,奖励之不暇,而乃以催科为政乎?贤者必不为之,伥者恐不仅曾戴两公也。庞絅堂、邵伯英诸公,已有公函达京师缓颊,伯英并有专函上午帅。不佞久不预外事,姑允作一函,告凤石有若。

  “午帅”指两江总督端方,字午桥;“南皮相国”谓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入军机,管学部,因创议设京师图书馆,胡钧重编张之洞年谱,光绪三十四年二月条下,记“学部议购书设图书馆”云:

  江南创建图书馆,既构致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庋之馆中;陆氏“皕宋楼”书为日本以重金辇载而去;瞿氏“铁琴铜剑楼”书,亦有觊觎者,江督忠敏公端方,议购瞿氏书,供京师图书馆庋藏。公属竭力图之;瞿氏尚未允,惟湖州姚氏、杨氏、徐氏当先后致之京师,暂僦净业湖滨、广仙寺为藏书之所,公暇时邀宾客幕僚欣赏。

  由“公(指张之洞)属竭力图之”,可知端方的“两电严催”,完全是为了巴结张之洞;发电适当袁世凯被逐以后,用意尤为明显。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政变,瞿鸿机、岑春煊垮得很惨;其事为庆王、袁世凯及端方内外合作的结果。袁世凯既出政府,回籍养疴,失一靠山,而庆王虽为军机领班,但发言的力量,大不如前,亦即并不可恃,因而为防岑春煊报复,端方必须另觅奥援。端方原与张之洞有旧,如“竭力图之”而能成功,张之洞自必出力加以回护。

  叶昌炽曾为“铁琴铜剑楼”藏书编目,故瞿良氏乞援于叶。“凤石”为体仁阁大学士陆润庠,清朝最后的一个状元宰相。“蔚若”为吴郁生,其时官内阁学士,皆叶昌炽至交。

  很显然的,对于铁琴铜剑楼的藏书,应不应该售与京师图书馆,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但赞成的一派中,除曾孟朴外,宗子戴,只是“寓公”,此人本名舜年,别号咫园,南京人,他自己亦是藏书家。但既非常熟人,发言的地位便差得多。至于反对的庞絅堂,名鸿文,光绪二年翰林,其父名钟璐,李鸿章一榜的探花。常熟庞家,三世词臣,在地方上颇负清望;邵伯英名松年,光绪九年翰林,“瓶庐诗稿”即由邵伯英编定。有此两人出面以公函达京师。当然有相当力量,而叶昌炽之介入,事更棘手,端方因而在叶晤瞿良士后,致以密电,叶昌炽十二月廿四日记:

  朱竹石观察两使来,开门纳之,启函则转递午帅一密电,洋洋数百言,为铁琴铜剑楼藏书,宗子戴,曾孟朴先后往,不得要领;又闻良士来苏,以为就不佞商榷恐更生阻力,为此先发制人之计,其言咄咄可畏,作作有芒。不佞度陇归来,未尝重叩琅嬛,良士之来在二十日,舟中相见在廿二日,而宁垣已如烛照,不惟有伥,且有谍矣!此电宁垣今晨拍发,而当夜即到渎川,可谓神速。不佞定山一老,何敢与制府抗?敢不惟命是听,允即日作函招良士,并就灯下详悉作一书告朱观察,请先行转达。巧偷豪夺,出于岩岩具瞻之臣,尚言立宪哉!

  叶昌炽其时由甘肃学政卸任回苏;而早年则曾为瞿氏聘去校书,故有“度陇归来,未尝重叩琅嬛”之语。朱竹石外号“朱瞎子”,但肓目而不盲心,为江苏候补道中的能员。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