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高阳 > 小凤仙 | 上页 下页
四八


  这叫什么话?雷震春急忙解释:“张作霖说的是前清的事。那时东三省左翼总统是张勋,右翼就由震春担任。”又回转头来呵责张作霖:“你不可信口乱说!”

  接下来,更有一番恳切的嘉勉。等张作霖退出公府,回到旅寓,跟着便有“海陆军统率办事处”的军官,奉大总统之命来“颁赏对象”,打开一看,有古董,有字画,都是张作霖曾经在公府看过几眼,有爱慕之意的珍品。

  袁世凯笼络张作霖的用意,是为了另有布置。不到一个月发表明令:“着盛京将军张锡銮与湖北将军段芝贵对调。”盛京将军是沿用清朝的称呼,张锡銮的正式官称,应该是“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并节制吉林、黑龙江军务”。他是袁世凯换帖的老把兄,在关外多年,“招安”张作霖就是他经的手。

  帝制议起,召各省将军入觐,目的是在争取支持,但袁世凯一向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作风,所以召见“各路诸侯”,因人措词,大都旁敲侧击,惟有对张锡銮说了真话,以为老把兄当然要捧自己人的场。谁知不然。

  “东三省的情势不妙,俄国跟日本都有野心。如果国体变更,不但无以对旧君,更怕强邻要挟,从此多事。”张锡銮说,“我看,不如做个终身制的总统好。”

  话不投机,袁世凯就旁顾而言他了。心里却厌恶这位老把兄,想拿他调开。但是,他虽知道张作霖对张锡銮的礼遇,大不如前,到底素有渊源,倘或贸贸然调个别人去,张作霖不受节制,闹成将帅不和,岂不可虑?因而一面安抚张作霖,一面物色适当人选,恰好段芝贵在湖北,由于第二师师长王占元咄咄逼人,使得他不安于位,正在活动调职。袁世凯心想,段芝贵在前清署理几天黑龙江巡抚,他的父亲段有恒又曾在张作霖受命时,以南澳镇总兵的资格,做过“保人”,为张作霖尊称为“段老太爷”,看来人地相宜,再也适当不过。

  张作霖胸怀大志,早定下了驱段的计策,但时机未到,只好恭顺,不但表示欢迎段芝贵,而且继段芝贵领衔,联合十四省大军请袁世凯“速正帝位”以后,也有一通密呈劝进,说得极为恳切:

  东三省人民渴望甚殷,关以外有异议者,惟张作霖一身是问;内省若有反对者,作霖愿率所部以平内乱,虽刀斧加身,亦不稍怯。作霖日前在京觐见时,曾痛言国家安危,系于我总统一身,仰荷鸿慈,不加以冒昧之罪,感激刻骨。复蒙一再赏赐物什,自顾何人,叨兹异数?虽肝脑涂地,亦不足以图报万一。

  张作霖能有这样恭顺的表示,在张一麟看,是不足为奇的。让他感到诧异而有趣的是,居然有满洲八旗的请愿人,领衔的是镶黄旗满洲都统,又是“蒙古王公联合会会长”,与张镇芳同为请愿联合会副会长的那彦图。

  最令人瞩目的是有镶红旗满洲都统溥伦的各字。此人在清朝的封爵,虽只不过是个贝子,但身分相当特殊,他是道光皇帝的嫡长曾孙。当同治驾崩,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召集亲贵重臣,御前会议继统人选时,就有人提出轮次立长,应该溥伦继位,后来由于惇亲王的反对,以及慈禧太后的别有用心,才立了光绪。

  在光绪即位以后的三十几年,溥伦一直不大得意,到了民国,这位胜国王孙反倒能够扬眉吐气。因为当袁世凯逼宫,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时,亲贵宗室分成两派,一派以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为首,组织宗社党。预备“拼命”,一派就是庆亲王奕劻和溥伦,阿附袁世凯,主张退位。以此渊源,溥伦在清朝贵族中,成为跟袁世凯最接近的一个人。为了“清室优待条件”,住在“西六宫”的几位“太妃”都不敢得罪袁世凯,也就看重了溥伦,他的儿子毓崇,还被选到毓庆官去为溥仪伴读。

  然而尽管溥伦愿意劝进,一班效忠清室的遗老,会不会群起而攻,骂袁世凯篡位,实在大成疑问。张一麟天真地在想,袁世凯即令有称帝之心,但有许多窒碍难行之处,亦可能会让他徘徊瞻顾,知难而退。

  因此,参政院的这件公文送了上去,袁世凯会如何决定,谁也不敢说。结果他采用的是提前召集国民会议的办法。

  在他周围的一批人,包括“二杨”以及变得拥护帝制非常起劲的朱启钤等等大为失望。原来以为加上“抑或另筹征求民意妥善办法”这一伏笔,袁世凯必会采纳,谁知白费心机。现在召集国民会议来解决国体,不论怎么样“提前”,亦非一年半载不办,在他们看,大可不必。

  于是由沈云霈出面请了一次客,商讨对策;主要的是请张镇芳来说明袁世凯的态度。

  “大总统自然听诸公意,这是早已表明了的。”张镇芳接着以个人身分,表示意见,“照我猜想大总统的意思,这件大事总要做得冠冕堂皇,顺顺利利才好。”

  “照我看顺利得很。”朱启钤说,“天下事本来就没有一无缺憾的。这种定大计、决大疑、成大业的天字第一号大事,切忌瞻顾迟疑,冷了下去,再要热起来,就很吃力了。”

  “是啊!”皖系的杨士琦跟属于交通系的朱启钤,一向面和心不和,这一阵子却是水乳交融,所以立即附和,“天下事本来讲的是个‘势’字,顺势而取,易如反掌。”

  杨士琦是讲黄老之学的,所以论势。而杨度讲帝王之学,则重在一个“力”字:“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力’者居之。”他将这句成语中的“德”改为“力”,接着便屈指谈袁世凯的力。

  袁世凯是迷信枪杆出政权的,廿一名将军已有十四名连衔劝进,加上直隶的米家宝,早为袁家不叛之臣,关外的张作霖通电输诚,这股力量难道还不足以安天下?

  “这个电报中,有一位没有名字,‘上头’倒有点耿耿于怀。”

  “谁?”朱启钤问张镇芳,“是张少轩?”

  “不是。张少轩好对付,让阮斗瞻多跑几趟徐州就是。”

  “必是冯华甫。”

  一直不曾开口的梁士诒,一猜就着。冯国璋未曾列名劝进,袁世凯深为不满,同时他也从周道如打来的密电中,知道冯国璋曾大发牢骚,说他在京里当面听袁世凯斩钉截铁地保证,决无称帝之意,谁知等他回任不到一个月,筹安会就密锣紧鼓地上了场。“这那里是当我自己人看?”冯国璋说到这话,便仿佛表示,他也不愿当袁世凯自己人看了。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