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高阳 > 醉蓬莱 | 上页 下页 | |
六 | |
|
|
§一 升任左都御史不久的徐乾学,这天晚上只睡了一个更次。二姨太一直守在床前,听水晶玻璃罩中的小金钟,铮然十响,便即揭开狐皮帐子,柔声相唤。 “老爷,老爷,该起来了。” 徐乾学被唤醒了,但双眼涩重,睁不开来,语声含糊地问说:“什么时候了?” “戌正。” “喔,天气怎么样?” “老爷听!” 风声如虎,震撼窗户。徐乾学不免发愁,五十七岁了,如此严寒而又睡眠不足的黑夜,由紫禁城步行出皇城、内城,自正阳门大街往南,直至永定门天桥之东的天坛。十几里路能不能支持得下?他一想起来就心悸,不由得叹了口气。 二姨太知道他的心事,出了个自以为很好的主意。“老爷!”她说,“你何不在广安门大街口子上等?等皇上从正阳门大街走过来,你跟在后面就是了。” “胡闹了!你不懂,别瞎说。” 徐乾学鼓足勇气,从热被窝中仰身坐起。二姨太服侍他下床、大解、漱洗,喝过一碗燕窝粥,然后摆上早饭。平时寅卯时分上朝,特别是在冬天,总要喝几杯老山人参加上补中益气的珍贵药材浸泡的高粱酒,祛除寒气。但这天摒杯不饮,因为是在斋戒期内,他喝酒又容易上脸,让皇帝发现了,大为不便。 “老爷!”管家吴子章在堂屋门口,大声回禀,“轿班在伺候,现在交子时了。” “好,就走。” 说是这样说,蟒袍补褂,穿戴整齐,亦颇费工夫。最后,二姨太为他系上一个御赐的平金大荷包,格外关照:“里面是切片的人参,多衔几片在嘴里,嚼烂了吞下去更好。” “我知道。” 丫头掀开门帘,恰好一阵西北风卷过,几乎将徐乾学的貂檐暖帽都吹掉。他打了个寒噤,存着万一之想,这么大的风,皇帝或许会改变主意,为太皇太后重病祷祝,亦不必一定要在天坛,改在“堂子”祭告列祖列宗,不一样也能获得庇护? 但毕竟只是万一之想,而且他亦知道,这个万一之想,决无实现的可能。所以毫不迟疑地在大厅前面上了轿,摸了一撮人参片放入口中。 轿子抬出丞相胡同,折而往西,经菜市口转北,沿大街直奔宣武门。已是午夜子正,城门刚刚开启。平常日子,除非原住内城的人,在外城因事逗留,不及于黄昏闭城之前赶回家,只好等到午夜开城,名为“倒赶门”以外,住外城的人,是极少在此时进内城的。而这天是例外,原因与徐乾学相同,都是为了皇帝的特旨:太皇太后病势渐觉沉笃,特率王公大臣、文武官员,步诣天坛祷祝,或者身份为大臣,必当随扈;或者为本衙门堂官指派,随同行礼;或者是在此一罕见的仪礼中,担任执事,都要在子末丑初,赶到宫中待命,决不能违误。 入宫照例进东华门,徐乾学年龄未到六十五,尚无“赏紫禁城骑马”的资格,所以在东华门外下马石前下轿,由吴子章扶着,步行往北。到得保和殿后,“外廷”尽头的景运门外,吴子章不准再往前走。徐乾学一个人入内,到了大学士及部院大臣待漏的朝房,喘息略定,方始去见两位大学士。 大学士的班次,明珠在王熙之上,但年龄却是王熙居长,这年正好六十。徐乾学与明珠的关系很深,他是明珠已死的长子纳兰容若的老师。明珠为了尊敬西席,不等徐乾学来到面前,先就迎了上来。 “健庵!”他低声说道,“你先见了王中堂,我要跟你私下谈点事。” “是!”徐乾学向王熙行了礼,顺便与其他几位尚书略作寒暄,才走向僻静的一角,静等明珠来“私下谈事”。 “太皇太后不行了。”明珠压得极低的声音,“皇上有一样隐痛。虽未明说,可以想象得到。我辈受恩深重,得替皇上筹划筹划。” “喔,请问中堂,皇上是何隐痛?” “咱们先不谈这个,我先告诉你太皇太后交代的话,太皇太后一再说:她不能葬福陵。如果皇上不听她的话,让她在九泉之下不安,皇上就是大不孝。” 一听这话,徐乾学有些明白了。“皇上呢?”他问,“皇上听了这番遗命怎么说?” “能说什么?饮泣而已。” 有隐痛自然只有饮泣。徐乾学点点头说:“那惟有另外觅地奉安了?” “你我看是‘惟有’,皇上可不这么想,祖父母不能同穴,于心何忍?最为难的是,太皇太后大有造于社稷,而竟不能祔葬福陵,对天下臣民如何交代?” “着!”徐乾学轻轻顿足,“这是个难题。” “现在我们分两步来办。”明珠说道,“太皇太后朝不保夕,一旦驾崩,立刻就要颁遗诏,她这决不能葬福陵的话,要不要说?” “当然要说。不然,皇上何能不以祖母与祖父同穴?” “不错。那么理由呢?” “这得想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徐乾学问道,“中堂看应该如何措词?” “我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妥。”明珠说道,“你看,能不能查查典故?” “查典故是以后臣子的事。太皇太后没有读过书,又是在病中,怎么会引经据典找理由?那一来,就太着痕迹了。” “此言有理。健庵,这件事你既然看得如此透彻,如何措词就托你了。”明珠又说,“索性你连遗诏的稿子都拟好了它。” | |
|
|
太玄书阁(xuge.org)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