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高阳 > 醉蓬莱 | 上页 下页 | |
一二 | |
|
|
这做东的守陵官是内务府的包衣,名叫惠成,汉姓为李,官称叫作“尚膳正”,四品。守陵官大都世袭,惠成的父亲名叫保德,已经告老,七十余岁,精神矍铄,谈锋更健。叙起家世,这保德原籍河南,而李天馥虽然说得一口浓厚乡音的合肥话,却是河南永城籍,与保德父子既是同宗,又是同乡,彼此越感亲切。 “李大人,”保德问道,“既然原籍河南永城,怎么生长在安徽呢?” “我实在是合肥人。寒家先世在明朝初年,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由永城迁居合肥,不过老家还有族人。”李天馥笑一笑说,“实不相瞒,河南的文风不及两江,所以我算永城人到河南去乡试,比较容易中举。” “喔,李大人会试是哪一科?” “李大人是顺治十五年戊戌科的翰林。”熊一潇代为回答,“早我两科。” “提到戊戌年,我倒想起一件事,正好请教老宗兄。”李天馥说,“那年我正月里进京会试,一到就听说有位亲王去世,又听说这位去世的亲王,名为两岁,其实只生了三个月,名字还没有取,夭折以后,追封为荣亲王,又要替他造墓园,不知道可是选在这一带?” “是的。就在孝陵南面。”保德说道,“孝陵虽然是顺治爷亲自相中的,不过,当时他亦没有想到会葬他自己。” “喔,”李天馥问,“这是怎么说?” “原来是要葬董娘娘的——” “董娘娘”这个称呼,在李天馥、熊一潇入耳都有新奇之感。原来朝士很少谈论宫闱,即使谈到,亦用“官称”,诸如皇后、贵妃之类。但宫中却还沿用明朝的称呼,不论皇后妃嫔,都称之为“娘娘”,上冠以姓。“董娘娘”在官书中说她姓“董鄂氏”,为内大臣鄂硕之女。但举朝皆知,她是出身秦淮,曾为如皋冒辟疆姬人的董小宛。 “董娘娘是顺治十七年八月里去世的。她原来是皇贵妃。死了没有几天就追封为端敬皇后。是皇后就要造陵,顺治爷亲自到这里踏勘,看中凤台山的风水好,亲自定了穴。哪知道董娘娘的陵还没有开工,顺治爷也天花驾崩了。那些王爷们就说,既然是皇上自己看中的,就用这块地好了。”保德回忆着说,“顺治爷是康熙二年六月里下葬的,陪葬的是两位皇后。” “哪两位?” “一位是董娘娘,还有一位是佟娘娘,就是当今皇上的生母。佟娘娘是这年二月里去世的。” “那就对了!”李天馥对熊一潇说,“你记得吴梅村的诗吧?‘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南望仓舒坟,掩面添凄恻。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指的就是到这里来为所谓‘董娘娘’踏勘陵地这回事。” 听此一说,熊一潇大感兴趣。原来吴梅村是前朝崇祯四年春闱会元,殿试榜眼,入清不仕,而诗名甚盛,与钱牧斋、龚芝麓同被尊为“江左三大家”。但至顺治十年,中外大吏交章论荐,但有些人如前明列名“阉党”,入清官至大学士的冯铨,荐吴梅村不怀好意,目的是“拖人落水”,污他的名节。吴梅村当然说什么也不肯,无奈地方官软请硬逼,非北上不可。吴梅村迫不得已,道远迁正,经年始达京师,授秘书院传讲,升国子监祭酒。后以嗣母病殁京师,方得解官南归。 吴梅村自顺治十一年秋至十三年冬,居京两年有余。董小宛由孝庄太后识拔,充慈宁宫宫女;至顺治十二年,世祖初见董小宛,惊为天人;以至十三年七月初七封之为贤妃。其间种种变化曲折,吴梅村身为文学侍从之臣,见闻极其真切。同时他跟冒辟疆为至交,对董小宛的身世,非常熟悉,所以吴梅村诗集中,有关董小宛的诗极多,五七言古风、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各体皆有。李天馥所念的六句五言诗,便是咏董小宛与世祖由初见至合葬情事,最重要的《清凉山赞佛诗》第二首的结句。 熊一潇久已听说吴梅村的诗中,蕴藏着好些奇情艳秘,却苦于不得其解。因为他是江西人,没有见过吴梅村,而入京中进士,已在康熙三年,那时对于先朝的宫闱艳屑,是很忌讳的。但李天馥却不同,他会试得意时,吴梅村虽已出京,可是“董娘娘”的丧仪,以及紧接着来的“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却是他所亲身经历的。尤其是冒辟疆的金兰至交龚芝麓,是李天馥的小同乡。其时他因“南北之争”,为政敌冯铨所攻,由左都御史降十一级调用,补了上林苑蕃育署署丞,只管养鸟捕鱼。但虽是九品微秩,依然为名士领袖,陈其年、朱竹垞都是他家的常客,三五日中必有一次文酒之会。李天馥以同乡后辈,亦常追陪其间,因而得知吴梅村诗中的许多本事。熊一潇有此得闻宫闱的机会,自然不肯轻轻放过。 “曹操的小儿子封邓王的曹冲,字仓舒,年十三病死,曹操一提起他,就会流涕。‘南望仓舒坟’,自然是指荣亲王园寝。”熊一潇问说,“下面两句,是不是指世祖有逃禅之想?” “然也!”李天馥答说,“第三首起句:‘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即承上句而来。清凉山就是山西代州的五台山,因为冰雪经年不化,夏无炎暑,所以名之为清凉山。” “照诗中说,似乎已经预先派了高僧,到五台山都预备好了 ,所谓‘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预从最高顶,洒扫七佛坛’。这道安是谁?是不是木陈忞?”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总是木陈忞或者玉林琇的弟子。” 木陈忞与玉林琇都是当时有名的高僧,属于禅宗五家最大的临济宗下的龙池法派,法名为道忞、通琇,木陈、玉林是别号。那时方外的称谓,非常世俗,师弟以父子论,除掉“先师”不称“先父”以外,其他都跟在家人无异。法号亦如士大夫之字与名并称,但略去辈分排行一字,而以别号代替姓氏,道忞字木陈,便称之为木陈忞;通琇字玉林,便称之为玉林琇。 “玉林琇其人倒没有听说过。”熊一潇问,“他亦曾出入禁中?” “岂止出入禁中?他还是世祖的师父。”李天馥说,“龙池法派‘通’字辈下是‘行’字;所以世祖的法名叫作‘行痴’。” 原来世祖还有法名!在座的人,无不诧为奇闻。熊一潇问说:“那么剃度了没有呢?” | |
|
|
太玄书阁(xuge.org)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