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三毛全集 > 三毛传 | 上页 下页
沙漠文学时期1(2)


  三

  自《中国饭店》发表,三毛开始了她文学生涯的第二个时期——沙漠文学时期。按照三毛的写作时间,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撒哈拉创作阶段,即沙漠文学时期(一),一个是加纳利群岛创作阶段,即沙漠文学时期(二)。

  三毛在撤哈拉创作的作品,主要收集在她《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计十二篇。它们是:

  《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等。

  1976年,《撤哈拉的故事》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此后,该书不断再版,共出了三十七版。它是三毛的第一部文学集子,也是她众多文集中再版次数最多的一本。

  《撒哈拉的故事》风靡了台湾文坛。它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轰动一时。从此,三毛成为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同时,三毛本人,也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狂热崇拜的“青春偶像”。

  三毛成名了,少年美梦成真。

  为三毛操碎了心的母亲缪进兰,满怀喜悦地给女儿写信,告诉女儿她在台湾成名的情形:

  “许多爱护你的前辈,关怀你的友好,最可爱的是你的读者朋友们,电话、信件纷纷而来,使人十分感动。在《白手成家》刊出后,进入最高潮,任何地方都能听到谈论三毛何许人也,我们以你为荣,也分享了你的快乐,这是你给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安尉。”

  四

  与雨季文学相比,三毛沙漠文学时期的作品,风格为之一变。悲苦、忧郁、迷惆、空灵的色彩消逝了,代之以健康、明朗、流畅、诙谐的文学风格。

  三毛自十七岁至三十一岁,时隔十四年。在同一个作家身上,作品风格变化之大,是惊人的。这与她十几年来丰富曲折的生活经历有关。三毛回顾说:“十年来,数不清的旅程,无尽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没有使她白白地虚度一生最珍贵的青年时代,这样如白驹过隙的十年,再提笔,笔下的人,已不再是那个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负责任的毛毛了。”

  准确地说,风格的变化是从雨季文学的最后一篇小说《安东尼,我的安东尼》开始的。

  这篇小说是三毛在马德里留学时期的作品,也是迄今发现的她留学时期的唯一的一篇文学作品。

  安东尼是一只可爱的鸟儿。它和女主人公相依为伴,度过了一个不再寂寞的暑假。开学了,春天来了,女伴们放飞了安东尼。安东尼飞走的那个晚上,下了一夜的雷雨。第二天早晨,女主人公在花园的地上,看见了一只满身泥浆的死鸟。那不是安东尼吗?女孩子悲伤极了,眼泪无声地流满了面颊。

  一样的伤感题材,但三毛的处理与前不同了。她以写实手法,按时间顺序,叙述着故事发展,夹以心理活动的交代。那种(如《惑》)整段整段的近乎疯狂的敏感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同安东尼一样,在马德里的春天里,悄悄地消逝了踪影。

  1972年,三毛再赴马德里。一边和荷西恋爱,一边给台湾《实业世界》杂志撰稿。写有《赴欧旅途见闻录》、《我从台湾起飞》、《翻船人看黄鹤楼》等,都沿着《安东尼,我的安东尼》的路子,在平实朴素的风格演变。

  这三篇作品,和另两篇沙漠时期作品《平沙漠漠夜带刀》、《去年的冬天》,均收集在她《雨季不再来》文集里。这五篇,可视为三毛从雨季文学时期向沙漠文学时期过渡的作品。

  五

  三毛的沙漠文学,改变了创作态度。从出世转成了入世,从悲剧变成喜剧。《撒哈拉的故事》,每一篇都洋溢着健康、自信、乐观的思想情绪。

  她不再对生活抱有敌意。她开始拥抱生活。《沙漠中的饭店》等十二篇作品,都是她平凡的家庭生活的小故事。三毛,像每一个幸福的少妇一样,兴致勃勃地将可爱的生活故事,娓娓道来。她讲故事的高度技巧,和故事中的真实、浪漫、洒脱,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特别是青年和女性读者。

  十二篇作品,是十二个小喜剧。

  《沙漠中的饭店》,写幸福的小俩口,在吃饭问题上的种种乐趣。其中俏皮幽默的夫妻对话,与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插科打浑颇为近似。

  《素人渔夫》、《天梯》,是伉俪二人打渔消遣和三毛考驾驶执照的趣事。《白手成家》,是他们如何相濡以沫、艰苦创业,最后建起沙漠中最美丽的家庭的过程。即使像《荒山之夜》、《死果》这样的遭难故事,也是以喜剧结尾。那些遇难受苦的情节描写,不过是文学烘托。

  《悬壶济世》、《娃娃新娘》、《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和《芳邻》,都是取材于沙哈拉威人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医疗卫生,他们的婚俗,甚至他们爱贪小便宜的习气。尽管不乏嫉俗和怜悯,但作品中一种观光客的轻松,还是不知不觉地流露了出来。

  文若其人。在台北的雨季里,三毛一无保留地倾吐内心的痛苦;在沙漠的阳光下,她又姿意地抒写生活的喜悦。三毛的作品,总是保持着一种处子般的真诚。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