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总集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上页 下页 |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 |
|
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 類書類存目三 類姓登科考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無序跋。其書取明一代登進士者以姓類從,而各註鄉貫、科分、甲第於名下。其仕宦顯達者,并註其官階、爵諡,或一家世膺是選者,則註曰某為某子,某為某孫,某為某之兄弟。紀載頗為詳賅。所註下逮崇禎之末,則國朝人編也。考《唐書·藝文志》有崔氏《顯慶登科記》五卷1,姚康《科第錄》十六卷,李奕《登科錄》二卷。晁公武《讀書志》載樂史採唐武德迄天祐進士及諸科登名者為《登科記》三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又載洪适《唐登科記》十五卷。是書詳列科名,蓋猶古例。又唐林罕《元和姓纂》以四聲分編2,宋謝維新《合璧事類》所列諸姓故實,則以鄉塾所誦之《百家姓》趙、錢、孫、李諸字為綱。此本蓋用維新之例。其《百家姓》所不載者,則附錄第六卷末焉。 【彙訂】 1.“登”,殿本脱,據《新唐書》卷五八《藝文二》。 2.林罕“善文字之學,嘗著《説文》二十篇目,曰《林氏小説》,刻石蜀中”,見《宋史·句中正傳》。然其人五代時居蜀,非唐代人。《元和姓纂》乃唐元和年閒林寶所著,《總目》卷一三五《元和姓纂》提要言之甚明,與林罕無關。(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典制紀略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孫承澤撰。承澤有《尚書集解》,已著錄。承澤熟於典故,是編廣徵博引,頗資考核。但中雖分官制、河道、漕運、鹽茶、錢鈔、禮樂諸門,而“河道”前後複見,“禮教”之後又雜入學田、刻書數條,“貢舉”之中又雜入趙撝謙精於六書一段,“田賦”之後復載錢法二則,“三司使”一條又不附於“官職”之内,顛倒龐雜,毫無次第。蓋偶得一二事,則隨筆書之。故中多空行,且閒有添補之處,亦有删汰之處。蓋未定之書1,後人錄其殘稿耳。 【彙訂】 1.“蓋”,殿本作“實”。 經世篇十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舊本題崑山顧炎武撰。其書門類悉依場屋策目,每目一篇1,附以諸家雜説,頗為弇陋。蓋應科舉者鈔撮類書為之,而坊賈託名於炎武也。 【彙訂】 1.“每目”,底本作“每日”,據殿本改。 考古類編十二卷(通行本) 國朝柴紹炳撰。紹炳有《古韻通》,已著錄。是書分三十三門,凡有關於典章制度者,皆摘其指要,貫串成篇。自序謂取便童蒙,比於《小學紺珠》之類,蓋為舉業後場設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華亭姚培謙為之評註,改題今名1。 【彙訂】 1.清雍正四年澹成堂刻本此集卷首題:“華亭姚廷謙平山評”,前有序,末署:“雍正甲辰花生日,華亭後學姚廷謙拜手書”。(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希姓補五卷(内府藏本) 國朝單隆周撰。隆周字昌其,蕭山人。初,明楊慎撰《希姓》二卷。隆周以其尚有闕誤,撰此補之。亦仍以四聲編次,每韻先列原編,次列補人、補姓以及訂誤。自唐以後,譜學失傳,譌異日增,紀載難遍。隆周是書亦但就所見錄之,未能無所舛漏也。 廣羣輔錄六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徐汾撰。汾字武令,錢塘人。是書補陶潛《聖賢羣輔錄》之闕,自西晉以前,陶氏所遺者補之,自東晉以迄明代則續之。案《羣輔錄》託名陶潛,實為偽本1。原書既不足據,續編亦病繁蕪。至所載明代七才子、十才子之類,皆末流標榜之目,尤為冗濫。王晫《今世説》載汾“喜著書,苦無由得錢易楮翰,常於破几上起草,束麻濡煤作字”。其編摩可謂苦心,書則未為善本也。 【彙訂】 1.《聖賢羣輔錄》非偽作,説詳卷一三七《聖賢羣輔錄》條注。 氏族箋釋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熊峻運撰。峻運字在湄,新建人。其書取百家姓氏,以文義别為纂次。凡四百六十八姓,每姓各綴以四六儷語,略註事狀,以備應酬尋檢之用。於氏族源流,未嘗有所考證也1。 【彙訂】 1.“也”,殿本無。 歷朝人物氏族會編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舊本題曰禾川南里松山逸叟潁侯氏撰。不著名姓。檢卷首名字二印,一曰尹敏,一曰穎侯,知此書即尹敏作。書中多載明末殉節諸臣,知為國初人,其始末則未之詳也。其書以《重編百家姓》“孔師東魯,孟席齊梁”諸句為綱,而雜引歷代人物列其下,然舛謬百出。如“孔氏”條云:“出宋郯子之後”,“師氏”條云“師曠,晉樂師”,“孟氏”條云“孟蔑,字獻子”。如斯之類,觸目皆是,殊不足據為典要也。 二酉彙删二十四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訓撰。訓字敷彝,安邱人。順治丁亥進士1。是書分十六門,一百七十子目,大概為科舉答策而設。有採自本書者,亦有轉相裨販,迷其出典者。如《敬廩篇》中關龍逢“冕危石,履春冰”語,本出自《苻子》,乃漏去“關”字,但稱“龍逢曰”,似一人姓龍名逢,而所註書名乃作“諫桀”二字,又似龍逢所著之書名曰《諫桀》也。知其鈔撮類書,非根柢之學矣。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訓有《續安邱志》,已著錄”。 古今疏十五卷(内府藏本) 國朝朱虚撰。虚字邵齋1,號可菴,又號介菴,曹州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紹興府知府2。其書倣《廣雅》、《釋名》之例,自天地日月至蟲魚草木,各自為篇,加以解釋。但徵引浩繁,不詳所出。使舊文新義,無自而分,縱有依託,末由考證。是則鈔撮著書之通病也。 【彙訂】 1.清順治萬卷樓刻本題“濟陽劭齋朱虚著”,可知“字邵齋”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二《職官十二》紹興府知府無朱虚。據同書卷一百二十一《職官十一》,朱虚曾任分守寧紹臺道。《山東通志》卷二十八之四有其傳,云:“朱虚,字若虚,荷澤人。順治丙戌進士,初知衡水縣,稱循良第一,擢監察御史……旋督學秦中……改授浙東參議,報最,擢肅州副使,未任,以疾致仕歸。”(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三才藻異三十三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屠粹忠撰。粹忠號芝巖,定海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是編取故實可備題咏者,分類標題,其目盈萬,各括以四言二韻。蓋類書之支流,而《蒙求》之變體也1。然襞績成文,繁蕪無當。自序謂曆二十四載而成,亦勞而無補矣。 【彙訂】 1.清康熙二十八年栩園刻本此集,每目之内容皆為十六字。然句式各異,多數條目内容對仗(或部分對仗),如卷一“人日”條云:“顏易改,杯且嘗。妝點思梅額,推敲憶草堂。”為“三、三、五、五”句式。“造榜天”條云:“君造命,國進賢。天實為之,何貽譏乎木天?”為“三、三、四、六”句式。“酒色天”條云:“筆花吐半幅,松風落幾弦。愈杯傾,勝纏綿。”為“五、五、三、三”句式。“雨鹿”條云:“天女乘風至,角仙冒雨來,知赤帝之必災”,為“五、五、六”句式。“周生梯月”條云:“梯可架,宜上不宜下。光可借,宜真不宜假。”為“三、五、三、五”句式。卷四“石鼓湖”條云:“遠可格蜀桐,鳴吳石。近可識漁撾,應犢笛”,為“五、三、五、三”句式。卷六“鹿哭泉”條云:“鹿哭子,水一方。子哭鹿,淚三行。痛殺鹿娘!”為“三、三、三、三、四”句式等等。又有不對仗者,如卷一“孤延斗電”條云:“帝曰:電爾掣,試較裴之手、晟之弓,孰優劣”。“夏侯柱雷”條云:“謝遷曰:此凝神定氣人也,必砥柱中流者”。要之,非皆如《總目》所謂“四言二韻”。(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三才彙編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龔在升撰。在升字聞,嘉善人。順治己亥進士,官蘇州府推官。是書分類編纂,為科舉對策之用。閒附議論,如郊社主合祀、樂律用李文利之説,皆非確論也。 千家姓文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崔冕撰。冕字貢收,巢縣人。是編以村塾所傳《百家姓》語無文義,因就史傳詳加翻閱,得複姓三十四,單姓九百七十二,計千餘六姓1,聯屬其文。較原書為雅馴,然不及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典核有據也。前有康熙癸卯冕自序,又有如皋冒國柱序。其註即國柱所作,皆但云某代有某人,而不著所出,亦無徵不信矣。 【彙訂】 1.“姓”,殿本作“音”。 教養全書四十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國朝應撝謙撰。撝謙有《周易集解》,已著錄。是書分選舉、學校、治官、田賦、水利、國計、漕運、治河、師役、鹽法十考,節引史文,而取前人評論各參其下,體例略倣《文獻通考》,於明代事實所載尤詳。撝謙閒附斷語,議論亦多醇正。然以視馬端臨之精博,則猶未能遽相方駕矣。其中不載律算者,以徐光啟已有成書;不載輿地者,以顧炎武、顧祖禹二人方事纂輯故也。 姓氏譜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繩遠撰。繩遠字斯年,嘉興人。其書雜鈔《萬姓統譜》而成,舛漏頗甚。疑其錄以備用,本非欲著書也。 李氏類纂五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繩遠撰。是編蓋偶鈔諸家類書,以備自用。故“職官”首宗人府,用今制也,而云:“國朝置大宗正院,改宗人府宗人令一人”,乃前朝故事,而以為國朝。此沿襲鈔錄,而事同“未去葛龔”者矣。 韻粹一百七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舊本題國朝朱彝尊撰。彝尊有《經義考》,已著錄。是書採古人新穎之語,分韻編次,韻為一卷,所摭不為不富。然惟摭詞賦,而不及經史。其詞賦引據他書者,亦即以詞賦為出典,其病與蘇頌《文選雙字類要》略同1。彝尊學有本原,著述最富,不應為此餖飣之學,其生平文字内未嘗言及此書。書中時有闕行闕字,亦似未完之本,疑為摭拾私記以備詞賦之用。後人重其淹博,轉相傳寫,遂漸至於流布耳2。 【彙訂】 1.《總目》卷一三七《文選雙字類要》條云:“舊本題蘇易簡撰。”與蘇頌無涉。二蘇《宋史》均有傳,並不同時,不應混為一人。且鄒浩《道鄉集》卷三九《蘇公(頌)行狀》、曾肇《曲阜集》卷三《蘇司空(頌)墓誌銘》,均不言頌撰此書。(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2.今存清鈔本此集卷首題:“秀水朱昆田西峻抄撮”。前有序云:“竹垞翁有才子昆田,少承家學,又克自奮發,力追古作,尤精韻學……時人重之,呼為小朱十。惜年四十二,先乃翁卒。著有《笛漁小稿》,老人為之校訂,附刻集後,俾傳不朽,猶賴筆墨流傳人閒。今晨訪友,以此《韻粹》二卷見示。余審是書確係手稿,而為前人所未見者,余何幸而得觀全書……丁未大暑少樵坐玉壺仙館揮汗書”。可知此書為朱彝尊子朱昆田撰。(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宫閨小名錄四卷後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尤侗撰。侗有《明史·藝文志》,已著錄。是編補陸龜蒙、洪适、王銍、温豫、張邦幾諸錄之遺,上起於漢,下迄於明,凡女子以名傳者,皆分類編載。一曰后妃,附以公主、外戚。二曰列女,附以妓妾之有節行者。三曰妾婢,附以雜類。四曰妓女。五曰外傳1,附以寇盜。六曰仙鬼,附以劍俠。每類又有補遺。其補錄未盡者,閩縣余懷又續為《後錄》一卷2,侗併跋而刻之。其舊錄所已有者,亦列其名而不著事蹟,註曰“已見”。其蒐採頗勤。然侗本摛華掞藻,以詞賦為工,懷亦選伎徵歌,以風流自命,考證之學,皆非所長。如明代宫人瓊蓮、媚蘭之類皆收,而王滿堂、楊金英之類名在國史乃遺之3;據杜甫詩收其婢阿稽,而劉整之婢綠草載於《文選》乃遺之4;據魏文帝詩收劉勳妻王宋,據元稹詩收其女小迎,而焦仲卿妻蘭芝,葛沙門妻郭小玉,左思女紈素、蕙芳並見《玉臺新咏》乃遺之;至《李波小妹歌》之雍容,《東飛伯勞歌》之莫愁,喬知之詩之窈娘,李白詩之女平陽、伎金陵子,李商隱詩之柳枝,杜牧詩之定子,白居易詩之都子,元稹詩之念奴,秦觀詩之邊朝華,晏殊詩之劉蘇哥,歐陽修詩之嬌兒,以及裴度之黄娥、司空圖之鸞臺,失之眉睫之前者,尤不可勝舉。他如唐李冶乃女道士,元薛蘭英、蕙英乃富民之女,有《聯芳集》,而列之妓女之中;石崇妾綠珠見於本傳,竇滔妾趙陽臺見於《〈璇璣圖》序》,而乃不入之婢妾,則門目顛倒。紫雲一人,既入仙鬼,又入補遺,隔六頁而兩見;趙娟一人,既附王韞秀,又别為一條,越一卷而重出,則排纂多疏。以錦瑟為令狐楚之青衣,猶據《劉攽詩話》。至於段文昌家之膳祖,猶夜來之稱鍼神;鮑生之四絃,猶蘇軾之胡琴婢,皆以藝稱,非其名字。一概列入,乖謬殊深。甚至同時婦女,連篇累牘,益無體例矣。 【彙訂】 1.清康熙二十九年刻本此集,卷五為外國,所列為“拓跋”、“細君”、“解憂”、“相夫”、“沙壹”等,皆為外國或外族女子名,或漢女子嫁與外國外族者。(胡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存目補正》) 2.余懷乃莆田人,説詳卷一四四《板橋雜記》條注。 3.“楊金英”,殿本作“楊英”,誤,其事見《明史·世宗本紀》。 4.據《文選》卷四〇任昉《奏彈劉整》,綠草乃整姪劉逡之婢,整婢名“采音”,非綠草也。(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同姓名錄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王廷燦撰。廷燦,錢塘人。康熙辛酉舉人,官崇明縣知縣。是書蓋因梁元帝及明太常寺卿余寅兩《同姓名錄》而廣之。寅書止於金、元,廷燦則兼及明代。然如寧都魏禧,至康熙己未尚薦舉博學鴻詞,而取與崇禎末年之魏沖相配,題曰“兩魏叔子”。則取州縣户籍而閱之,同姓名者萬人可得,何止此八卷乎?又卷三全鈔梁元帝書,卷五亦全鈔余寅書,又何貴乎屋下屋也。 古事苑十二卷(内府藏本) 國朝鄧志謨撰。志謨字景南,饒安人。是書成於康熙丙寅1。捃摭古事,裁為儷偶,凡六十篇,其註釋則各附篇末。大致欲仿吳淑《事類賦》,而不能諧以聲韻,貫以脈絡,遂各為無首無尾,不相聯貫之四六云。 【彙訂】 1.鄧志謨乃明末人,此書今存萬曆四十五年金陵書林鄭大經四德堂刻本,而清蘭雪堂刻本有康熙丙寅戴璁序。(王重民:《中國善本書題跋》) 行年錄無卷數(禮部尚書曹秀先家藏本) 國朝魏方泰撰。方泰字日乾,號魯峯,江西廣昌人。康熙癸未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是書取古人事蹟有年可紀者,各以其年編之,每一歲為一篇。其但有“幾十歲”字而不得其畸零之數者,則各立“幾十餘”一篇;其併無“幾十”字可考者,則分立初生、童幼、少壯、老年四篇。而冠以各朝曆及制令,附以生辰同生、孿生、遺腹、前後身四篇。原本不分卷數,亦無目錄,次第頗為顛倒。如凡例稱冠以各朝曆,而此本以“前後身”為冠,知非方泰之舊矣。所列儒異兼陳,不免稍失於雜。又隨所見聞,即據其書載人,不復究其本源,亦稍失之疏略。 石樓臆編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周綸撰。綸字鷹垂1,松江華亭人。康熙中官國子監學正。是書分吏、户、禮、兵、刑、工六門,中立五十九目。自漢、唐迄於本朝,凡關六曹政事者,俱類紀之,於國初以來章疏案牘亦頗有所徵引。大旨以為場屋對策之用。然書生局於里閈,凡官府故事,未能明習。挂漏殊多,不足盡資考校也2。 【彙訂】 1.“鷹垂”,底本作“膺垂”,據殿本改。清康熙刻本此書各卷卷首署“雲閒周綸鷹垂輯”。清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四一《人物志·宦績·松江府》“周茂源”條載“子綸,字鷹垂,有文名”。(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考校”,殿本作“考核”。 五經類編二十八卷(通行本) 國朝周世樟編。世樟字章成,太倉人。是編摘取《五經》之語,分為十門,每門又分子目,皆以備時文之用。末附《諸經略説》、《經義辨譌》、《辨疑》各數條,亦皆無關考證。 同人傳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陳祥裔撰。祥裔有《蜀都碎事》,已著錄。是書自秦、漢以迄元、明,凡同姓名者,採集成册,末附父子同名字者數人。採摭頗詳,去取亦頗矜慎。如《太平廣記》中再生之王翰,與唐詩人王翰相同;《通幽記》神婚之李伯禽,與李白子伯禽相類,事既不經,人無可考,今概不錄。知非漫無别擇,愛奇嗜瑣者也。惟皆不著所出,是其一短耳。 古事比五十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方中德撰。中德字田伯1,桐城人。其書以古事之相類者,排比成編。然徵引雖博,挂漏實多。如“父子”一門中,分世業、世經術為二。以世業屬之隨會、士匄,王羲之、獻之,以經術屬之韋賢、劉向父子,古今豈僅此一二家耶?蓋四部之書,浩如煙海,軼聞瑣記,僕數難窮。欲以數十卷書,一一比類而合之,不免自為其難,宜其顧此失彼耳。 【彙訂】 1.“田伯”,底本作“用伯”,據殿本改。《清史稿》卷五百《方以智傳》附“子中德,字田伯,著《古事比》。”清康熙四十五年書種堂刻本此書各卷卷首署“桐山方中德田伯輯著”。 政典彙編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芝藻撰。芝藻有《大易疏義》,已著錄。是書以天下之事統於六曹自《周官》始,後世或因或革,總不出其範圍。因分曹排纂古事,删繁提要,隨事附以論斷。其所取材,大抵《通典》、《通考》二書為多,而元、明之事則多採自王圻《續通考》及邱濬《大學衍義補》云。 典引輯要十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丁昌遂撰。昌遂字秀崖,懷寧人。是書成於康熙庚寅,雜採舊文,各檃括大略而分類編之。其凡例謂:“制藝一道,固發自性靈,閒亦取證於古典。是編所輯,足供舉業家之考證。”其宗旨如是,書可知矣。 廣事類賦四十卷(内府藏本) 國朝華希閔撰。希閔字豫原,無錫人。康熙庚子舉人。希閔因校刻吳淑《事類賦》,病其未備,乃廣為此編,附刻其後。凡二十七門,一百九十一子目。亦如淑例自註,然終不逮淑書也。 根黄集十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楊文源撰。文源,長泰人。是書以《三禮》之文,割裂排纂,分律吕、封建、井田、學校、祭祀為五門,每門之中又各為子目。其曰“根黄”者,取“黄鍾為萬事根本”意也。卷前則敬錄聖祖御製《黄鍾為萬事根本説》一篇與朱子《請修三禮劄子》一首,以志編輯所自。其訓釋辨論,一以欽定義疏為折衷,閒亦附以己見。其凡例云仿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然書中所錄,多與四子書典故相發明,仍不過舉業津梁而已。故今列之“類書類”焉。 三體摭韻十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國朝朱昆田撰。昆田字西畯,秀水人,彝尊子也1。承其家學,亦以博涉為功。是編仿陰氏《韻府》之例,採前人新豔字句,排纂成編。所錄至元而止,惟取騷、賦、詩三體,故以為名。捃拾頗為繁富,然詞人琢語,莩甲新意者十之一,鎔鑄舊文者十之九,未可一字一句據為根柢。即以“一東韻”而論,阿童為王濬小字,見《三國志》註,乃云出蘇軾詩;“鶴氃氋而不舞”乃羊祜事,見《世説新語》,乃云本陸龜蒙詩,此猶云惟引詞賦,不及子史也。至於“椒風殿”名見《兩都賦》,乃引崔國輔詩;“唐弓”字見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乃引賀知章詩;比紅兒自有羅虬本詩,乃引陸游詩,是即詞賦之中已舍前取後。他如已引古詩之“魚戲蓮葉東”,又引岑德詩之“蓮東自可戲”,别出“蓮東”一條;已引衛象詩之“鵲血雕弓濕未乾”,又引梅堯臣詩之“休調鵲血弓”,别出“鵲血弓”一條,更繁復少緒。至梁簡文帝詩之“劍飾丹陽銅”,字本從“金”,乃譌收於“桐”字下,則校讎亦未精矣。蓋草創未定之本。後人以其名父之子,遂錄傳之,不知反為昆田累也。 【彙訂】 1.《國朝耆獻類徵》卷四二六云:“朱昆田字文盎,號西畯。”《總目》卷六五《南史識小錄》、《北史識小錄》條同。《碑傳集》卷一三九小傳亦作字文盎。 文獻通考節貫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周宗濂撰。宗濂有《恥亭遺書》,已著錄。是書取馬端臨《文獻通考》、王圻《續通考》首尾編次,仍如二十四門之舊。惟帝系、象緯、物異、四裔、節義、方外六門,以難於節錄置之。其因文附見者,如《户口考》之奴婢占役、《學校考》之祠祭褒贈諸條,亦多刊削。蓋意主便於記誦,為場屋對策之用。固不能以著書體例繩之耳。 考古略八卷(湖南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文清撰。文清有《周禮會要》,已著錄。文清初著有《考古源流》四百七十五卷,乃彙採《三通》、《玉海》、《册府元龜》、《通鑑綱目》、《大事記》、《學海津逮》、性理諸書而成,未及刊布。此本乃先摘其淺近切要者,輯以成編,故名曰“略”。 考古原始六卷(湖南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文清編。初,明嘉靖中,桐城趙釴撰《古今原始》十四卷,以歷代帝王編年紀載,各著其事所自始。文清以趙書原本自天皇氏至陰康氏荒渺無稽,為之刊削。依聖經斷自伏羲,並補正譌闕,訖明神宗而止。考《世本》多載事始,其書久佚,馮贄《事始》亦無傳本。文清此書餖飣牽合,亦與趙氏書相等。又不著出典,益不足徵。至卷末補遺各條,尤如兔園册子。文清嘗纂《考古略》一書,其凡例中自敍生平所著述,不及是書,殆坊賈所託名也。 春秋經傳類聯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繩曾撰。繩曾字武沂,無錫人。雍正庚戌進士,官揚州府教授。是書取《春秋》經傳之詞,稍加點竄鎔鑄,集為對偶,凡三十四類。自序有曰:“宋徐晉卿《春秋類對賦》拘於聲韻,選詞難工,事弗類從,猶如野戰。乃猶列入經解,得與諸家炳如列星,並垂不朽。兹編分類彙集,聯為駢體,以便記誦。寧律不諧,不使句弱;寧句不工,毋使語俗。開府之長,庶幾有取乎?”其自命甚高。所稱“開府之長”,殆以倪璠註《庾信集》稱其善用《左傳》歟?然晉卿何足道,而殫竭心力爭此不足重輕之短長,是亦可已不已矣。 杜韓集韻三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國朝汪文柏撰。文柏字秀青,號柯庭,嘉興人。官兵馬司指揮。其書取杜、韓二家詩句,案今韻摘出,編於字下,以為吟咏者取資。每卷各分上、中、下。凡杜、韓所未押者,則存其韻於部尾。所摘之句,不著原題。蓋宋人《十二先生詩宗》之類也。 古今記林二十九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汪士漢撰。士漢有《祕書二十一種》,已著錄。是書分二十七類,自正史以迄百家,隨筆摘錄。自謂義例有二,一紀淑慝以示勸戒,一蒐瑰琦以資見聞。然大約從類書中鈔撮而成。 古學捷錄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應麐撰。應麐原名應明,字縉英,莆田人。其書為科舉答策而作,凡十篇,每篇各有子目。所採皆明人類書,殊多舛誤。 讀古紀源九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何懋永撰。懋永字念修,山陰人。其書分為二編,一曰《三才緯略》,一曰《六官綜制》,共分為九考。皆鈔撮類書,非根柢之學。 經濟宏詞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是書前有凡例,題“汪學信四如父編次”,卷首又題“新安太易父汪以時選輯”。無序無跋,未審果出誰手。凡分十二門,皆明人之文可以為場屋答策之用者。其凡例亦自稱“取便制舉業”云。 唐句分韻初集四卷二集四卷續集二卷四集五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馬瀚撰。瀚字炎洲,順天人。其書以唐人詩句分一百七韻,編次以為集句之用。《初集》、《二集》兼取五言、七言,《續集》、《四集》則惟取七言。 政譜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朱栗夷撰。栗夷字心菴,山陰人。是編摘錄杜佑《通典》、馬端臨《文獻通考》及邱濬《大學衍義補》諸書,以類排纂,分十二門。雖以《政譜》為名,實則策略而已。篇首總名題曰《象山巖新書》,蓋其雜著中之一種也。 是菴日記十四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楊擁編。擁字蔚芝,號是菴,爵里無考。卷首所列引用書目有李漁《閒情偶寄》,則近時人耳。卷中採輯諸書,分類排纂,凡為十四門。各註所引之書名,亦閒附以己意。其凡例自云:“會心即錄,敘次不倫,挂漏孔多,體殊握要。”蓋亦隨意撮鈔之書也。 類書纂要三十三卷(内府藏本) 國朝周魯撰。魯字南林,無錫人。是編於類書之内裨販而成,譌舛相仍,皆不著其出典。流俗沿用,頗誤後來。 駢語類鑑四卷(編修周厚轅家藏本) 國朝周池撰。池有《唐鑑偶評》,已著錄。是書兼仿李瀚《蒙求》、吳淑《事類賦》之體,以故事可資法戒者,編為儷偶。不立門目,惟以韻部分篇。末一卷為《閨鑑》十二篇,《幼鑑》十篇,則婦人及童子事也。中有一篇僅一、二韻者,意亦編纂未竟之稿歟? 右類書類二百一十七部,二萬七千五百零四卷,内七部無卷數1。皆附存目。 【彙訂】 1.“二萬七千五百零四卷”,殿本作“二萬七千五百卷”。實際著錄二萬七千四百七十卷。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