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总集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上页 下页
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四


  卷一百八十二 集部三十四

  别集類存目九

  萬山樓詩集二十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許虬撰。虬字竹隱,長洲人。順治辛卯舉人,官至思南府知府1。其詩前數卷多擬古之作,刻意摹仿,頗嫌太似。其擬陸機《迢迢牽牛星》詩後有自跋曰:“予已於《十九首》中和此題矣,今復因曙戒之訂,共和陸平原。篇成,自詠一過,確是晉古,非漢古也。詩之陞降微矣。”觀其持論,知無往非雙鉤古帖也。

  【彙訂】

  1.據乾隆《長洲縣志》卷二五《人物四·許虬傳》、道光《昆新兩縣志》卷一五《選舉表》,許虬中舉後,還曾寄籍崑山,中順治十五年戊戌科進士。(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萬青閣全集八卷(内府藏本)

  國朝趙吉士撰。吉士有《續表忠記》,已著錄。是集為吉士所自編,凡雜文二卷,詩一卷,《勘河詩紀》等十三種共一卷,制藝一卷,平交山寇公牘、詩文一卷,讞牘一卷。交山在交城境,姜瓖平後,餘孽竄伏山中,出没為患。吉士以計討平之,材略有足稱者。文章則非專門也。

  林卧遙集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趙吉士撰。康熙戊辰,吉士由户科給事中罷職閒居,僑住宣武門西之寄園。適金壇于漢翔貽詩四首,吉士依韻酬答。後凡遇他題,皆疊此韻。積成千首,命曰《疊韻千律》,分為上、下二卷。尋又續得五百餘首,編為一卷,命曰《千疊波餘》,合刻以為此編。案和韻為詩,本不能曲折如志。又疊至千五百首,此雖香山、東坡,亦斷無能工之理矣。

  遂初堂文集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楊兆魯撰。兆魯字青巖,武進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兆魯官建寧時,巨寇蕭維堂等作亂,兆魯招撫有功,集中《平寇紀略》述其始末頗詳。惟多載案牘之文,詞不雅馴。

  畫壁遺稾一卷(通行本)1

  國朝范承謨撰。承謨有《忠貞集》,已著錄。康熙壬子,承謨總督閩浙。值逆藩耿精忠謀反,巡撫劉秉政輸情於賊,紿承謨入見,脅令從逆。承謨詆罵不屈,遂為所拘繫。被幽者三載,備受窘毒。時作為詩歌,以自抒忠憤。守者屏絕筆墨,乃以桴炭畫字壁上。其尤激烈者,輒為賊黨墁去,僅存四十七首。承謨自為之序,已彙載入《忠貞集》中。此乃石門吳震方錄入《説鈴》之本也。

  【彙訂】

  1.“壁”,殿本作“筆”,誤,參今存清康熙刻本此集。(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見山樓詩文集無卷數(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楊素蘊撰。素蘊有《西臺奏議》,已著錄。其詩集刻於康熙壬子,文集則無序無跋,不知刻於何時。均不分卷帙,不列目錄,皆似乎隨有所作,隨以付雕。其詩頗摹李夢陽,文則皆應俗之作也。

  撫皖治略一卷撫楚治略一卷穀城水運紀略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楊素蘊撰。《撫皖治略》乃其官安徽巡道時條教、奏疏。《撫楚治略》皆其官湖廣巡撫時條教、奏疏1。《穀城水運紀略》則素蘊官荆南道時,會大軍剿逆藩吳三桂,兵儲陸運頗艱,因訪明季楊嗣昌剿張獻忠時水運故道,修復縴路。裒其文移,以成是編。素蘊為御史時,曾疏劾吳三桂,號為敢言。此三書則皆尋常案牘也,中多奏疏,宜入“奏議類”中。而文告居其大半,故仍附之“别集類”焉。

  【彙訂】

  1.《碑傳集》卷六五載邵長蘅代某撰楊素蘊《墓表》稱,康熙二十六年,楊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安徽”,後轉任“湖北巡撫”。可知《總目》“安徽巡道”乃“安徽巡撫”之誤,“湖廣巡撫”乃“湖北巡撫”之誤。(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張康侯詩草十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晉撰。晉字康侯,狄道人。順治壬辰進士,官丹徒縣知縣。其詩頗學李白,兼及李賀之體。第一卷為《黍谷吟》,第二卷為《秋舫一嘯》,第三卷為《薊門篇》,第四卷為《勞勞篇》,第五卷為《石芝山房草》,第六卷、七卷為《雍草》,第八卷為《税雲草》,而以詩餘附焉。第九卷為《律陶》,集陶詩為五言律也。第十卷為《集杜》,第十一卷為《集唐》,亦皆五言律。據後跋云,尚有七律集句未經編入云。

  憗齋存稾四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白乃貞撰。乃貞字廉叔,號蘂淵。順治壬辰進士,官翰林院檢討。其詩敍述真樸,不加文飾。故余恂序以為善學香山,蓋舉其近似者爾。

  堪齋詩存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顧大申撰。大申字震雉,一字見山,華亭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工部郎中。大申初與同郡王廣心、周茂源、宋徵輿諸人唱和,後又與施閏章相酬答,所作有《鶴巢集》,又有《燕京倡和》及《泗亭》諸集1。後自删併為此集,故曰“詩存”2。陳伯璣撰《國雅集》,稱其“樂府於古人可謂毫髮無遺憾。七律高華,可追王、李”。今觀其集,大抵襲明七子之餘風,“可追王、李”,庶乎近之。至於樂府,則談何容易也。

  【彙訂】

  1.“又”,殿本無。

  2.雍正七年大申曾孫顧思孝刻本此集,有顧思孝跋云:“因取所藏未刻詩重為校訂,付之梨棗。水部公向有《鶴巢集》行世,迄已亥歲而止。是集所編,燕京唱和及泗亭諸詩,皆仍《鶴巢》之舊。”則燕京倡和、泗亭並非詩集名。(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學源堂文集十八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郭棻撰。棻字快圃,清苑人。順治壬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其文頗為華贍,惟酬應之作太多,未免失於删汰。棻曾修《畿輔志》及《保定府志》。今集内所載《星野》、《沿革》等説,皆《志》中之文,蓋用《鄂州小集》載《〈新安志〉序》之例也。

  蓮龕集十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1

  國朝李來泰撰。來泰字仲章,號石臺,臨川人。順治壬辰進士,官工部虞衡司主事。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侍講。其制藝才藻富豔,有幾社之餘風。詩、古文則不逮也。

  【彙訂】

  1.清雍正十三年其孫李轍等刻本此集為十六卷。(葉德輝:《郋園讀書志》)

  司勳五種集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賢家藏本)

  國朝王士祿撰。士祿有《讀史蒙拾》,已著錄。是集一曰《表餘堂詩存》二卷,一曰《十笏草堂詩選》九卷,一曰《辛甲集》七卷,一曰《上浮集》二卷,皆古、今體詩。一曰《炊聞卮語》二卷1,則詞也。然《表餘堂詩存》未刻,刻者實止四種耳。

  【彙訂】

  1.“炊聞卮語”,殿本作“炊閒卮語”,誤,參《總目》卷二百《炊聞詞》條。

  天延閣詩前集十六卷後集十三卷附花果會唱和詩一卷贈言集四卷(内府藏本)

  國朝梅清撰。清字淵公1,號瞿山。宣城人,順治甲午舉人。是編分前、後二集,前集分十六編:一曰《樂府》,二曰《稼園草》,三曰《新田集》,四曰《燕征草》,五曰《宛東草》,六曰《休夏集》,七曰《驅塵集》,八曰《越游草》,九曰《匣琴集》,十曰《寒江集》,十一曰《歸舟集》,十二曰《嶽雲集》,十三曰《梅花谿上集》,十四曰《雪廬草》,十五曰《菊閒草》,十六曰《唱和詩》。以一集為一卷,卷各有序。後集編年分十三卷,自康熙甲寅至戊辰,或以一年為一卷,或以二年為一卷。末附《花果會唱和詩》一卷,《贈言》四卷,則皆同人讌游酬答之作也。

  【彙訂】

  1.“淵公”,底本作“潤公”,據殿本改。清康熙刻本《天延閣删後詩集》各卷均題“宣城梅清淵公著”,諸家序文亦稱淵公。光緒《宣城縣志》卷十八《文苑傳》稱梅清字淵公,上海博物館藏梅清《仿古山水册》、故宫博物院藏梅清《黄山圖册》均鈐有“淵公”印記。(王重民:《跋新印本<四庫全書總目>》)

  瞿山詩略三十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梅清撰。清舊刻有《天延閣》前、後集,皆七十以前之作,版毁於火。故又取未刻三卷合而編之,以成此本。

  飲和堂集二十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姚夔撰。夔字胄師,號成葊,山陰人。順治甲午舉人,官安化縣知縣1。是集凡詩十三卷,曰《梅軒草》、《公車草》、《歷草》、《天都草》、《金谿草》、《金谿又草》、《叱馭草》、《思唐草》、《思唐又草》、《三草》、《四草》、《五草》、《東行草》,每一集為一卷2。雜文八卷,則分體編次。其詩流易有餘,頗傷圓熟。文亦肉多於骨,若《十二種功德連珠》等作,尤墮入纖巧一派矣。

  【彙訂】

  1.據清康熙刻本《飲和堂文集》卷六《成菴自序》及乾隆《曹州府志》卷十一《職官志》,姚夔最後的官職為曹州知州。

  2.康熙刻本尚多詩三卷《曹南草》、《曹南又草》、《曹南三草》。(陸勇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訂補》)

  涑亭詩略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林堯光撰。堯光字覲伯,莆田人。順治中,以選拔貢生官行人司行人。近鄭王臣選《莆風清籟集》,謂堯光伯仲詩各臻妙境,而堯光尤秀拔,當為馬氏白眉1。然所作亦頗涉纖麗,於元人蹊徑為近也。

  【彙訂】

  1.《莆風清籟集》卷四十“林堯光”下註引《蘭陔詩話》:“涑亭伯仲詩各臻妙境,而涑亭尤為秀拔……其馬氏之白眉歟?”則實為鄭氏《蘭陔詩話》所言。

  浣亭詩略二卷浣亭歸來吟一卷附山(艸+彊)花埡長短句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林堯華撰。堯華字開伯,莆田人。順治甲午舉人,官榆次縣知縣。是集《浣亭詩略》二卷,皆早年所作。《浣亭歸來吟》一卷,皆罷官以後所作。《山(艸+彊)花埡長短句》,則附載其詞集也1。其詩集編次頗為叢雜,如《詩略》中有《詠園花》十四首,《歸來吟》中有《詠園花》四首,而其中《酴醿》一首,一字不易,殆校勘之疏歟?其詩才氣儁爽,早年刻意雕鐫,而未造渾成。晚年又頗涉頹唐,縱筆太早。其詞有南宋人格意2,而罕睹新聲3,亦擬議而未變化也4。

  【彙訂】

  1.“集”,殿本無。

  2.“人”,殿本無。

  3.“睹”,底本作“暏”,據殿本改。

  4.“也”,殿本無。

  託素齋集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黎士宏〔弘〕撰。士宏字媿曾,長汀人。順治甲午舉人,官至陝西布政司參政1。是集詩四卷,文六卷。詩集凡四刻,文集凡三刻。蓋積數年而彙為一册,故每刻各體皆備。士宏没後,其子文遠復合而刊之。自序稱:“少時詩好李賀,文好王勃”。今觀集中諸作,大抵多宋人末派,絕無一篇與子安、長吉相近者。蓋嗜好雖篤,而才地則與之不近也。

  【彙訂】

  1.“參政”,底本作“參議”,據殿本改。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十八《人物六·汀州府》“黎士弘”條、《甘肅通志》卷三十二《名宦·寧夏府》“黎士弘”條均作“陝西布政司參政”。

  漣漪堂遺稾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沈峻曾撰。峻曾字窳菴,仁和人,順治甲午副榜貢生。是集為晉安林雲銘所選定,上卷為雜文,下卷為詩。末附雜言數十條,皆談理之語,頗近陳繼儒小品。

  半農齋集八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蔣中和撰。中和字本達,又字眉三,靖江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蘭陽知縣,遷滄州州判。是集分詩、文、論、策、史、説六部。其文頗辨博自喜,而多拾李贄餘論,未脱明季町畦也1。

  【彙訂】

  1.“未脱明季町畦也”,殿本作“未脱明季之町畦”。

  陸密菴文集二十卷錄餘二卷詩集八卷詩餘四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國朝陸求可撰。求可字咸一,淮安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其古文頗疏暢,而機調多類時藝。詩詞亦酬應之作居多。

  鶴嶺山人詩集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澤宏〔弘〕撰。澤宏字涓來,黄岡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是集乃其子材振所編,前三卷皆題“已刻詩”若干首,蓋皆澤宏舊作,嘗為魏憲錄入《石倉詩選》者。四卷以下用編年體,自丁巳迄庚辰,題“某年詩”若干首,附註曰“未刻稾”,則材振所裒輯也。前有魏憲原序,又附其祖用予《傳》一篇,及澤宏《請復九江關》一疏。澤宏喜與諸名士游,王士禎、姜宸英、洪昇等皆嘗點定其詩。所作類皆和平安雅,不失臺閣氣象。而骨體未堅,醞釀未厚,尚不能淩轢一時。

  恥躬堂文集二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命岳撰。命岳字伯咨,號恥古,晉江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刑科都給事中。是集自卷一至卷五為奏疏,卷六至卷十七為雜文,卷十八為詩,卷十九為《周易雜卦牖中天》,卷二十為《讀詩牖中天》。據其自序,謂:“辛卯冬,夢文王、周公先後車蓋,喝道甚盛。命岳自牖中窺視,故以名也。”其書分十二篇,大旨謂《易·雜卦》無錯簡,而以互卦之法推求其義。《讀詩》凡五十條,皆標識簡端之語,一篇或止一兩句。如《讀〈簡兮〉》曰:“使我懷古之情更深”,《讀〈王風〉》曰:“《大車》之淫甚於《丘麻》,《丘麻》淫人,《大車》淫鬼。”尤非説經之正軌也。

  澹餘軒集八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孫光祀撰。光祀字怍庭,號溯玉,歷城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兵部侍郎。是集凡文七卷,詩一卷。

  南沙文集八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洪若臯撰。若臯字虞鄰,臨海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僉事。是集凡詩二卷,文六卷。其文頗以恢奇自喜,然縱横太過。附錄一卷,乃其鄉會試中式制藝,蓋用吳伯宗《榮進集》例也。

  緜津山人詩集十八卷附楓香詞一卷緯蕭草堂詩一卷(内府藏本)

  國朝宋犖撰。犖有《滄浪小志》,已著錄。犖所作詩有《古竹圃稾》,有《嘉禾堂稾》,有《柳湖草》,有《將母樓稾》,有《和松菴稾》,有《都官草》,有《雙江倡和集》,有《回中集》,有《西山倡和詩》,有《續都官草》,有《海上雜詩》,有《漫堂草》,有《漫堂倡和詩》,又有《漫堂草》,凡十四集。大抵沿明季詩社之習,旋得旋刊。出之太早,故利鈍不免互見。此集則犖為江西巡撫時,重自删汰,併為一編,而仍存諸集之舊目。故有六首為一卷者,視舊集為精簡矣。前有汪琬、劉榛二序。榛序以種樹為喻,言:“方其初植,雖一病葉不忍摘,久之而繁枝芟焉,又久之而岐幹斮焉。”亦篤論也。宋楊萬里、陸游並一代巨擘,而萬里《誠齋集》、游《劍南詩》1,金礫混淆,往往為後人口實。豈非愛不能割,依違牽就至是乎?後犖自定《西陂類稾》,凡此集之詩皆不收2,毋亦學與年進,悔其少作歟?後附《緯蕭草堂詩》一卷,乃其子翰林院編修至所作,才力殆又亞於犖焉。

  【彙訂】

  1.殿本“詩”下有“集”字。

  2.《總目》卷一七三《西陂類稾》條曰:“其詩之目曰《古竹圃稾》,曰《嘉禾堂稾》,曰《柳湖草》,曰《將母樓稾》,曰《古竹圃續稾》,曰《都官草》,曰《雙江唱和集》,曰《回中集》,曰《西山倡和詩》,曰《續都官草》,曰《海上雜詩》,曰《漫堂草》,曰《漫堂倡和詩》……曰《聯句集》,凡二十有五。”其中《聯句集》一卷,即“六首為一卷者”。與此集多屬重收,未經删汰。(王樹林:《宋犖的詩歌創作與詩歌結集》)

  精華錄訓纂十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國朝王士禎撰,惠棟註。士禎有《古懽錄》,棟有《易漢學》,皆已著錄1。士禎晚年仿宋黄庭堅《精華錄》例,自定其詩為此本。棟祖周惕為士禎門人,故棟亦仿任淵、史季温例註之。以引證浩繁,每卷各分為上、下。其凡例稱:“所採書共數百餘種2,悉從本書中出,不敢一字拾人牙後慧。”然亦大概言之耳。即以第一卷而論,如温庭筠《靚妝錄》、蔡賢《漢官典職》、孫氏《瑞應圖》、陸機《洛陽記》、沈懷遠《南越志》、蔡邕《琴操》、《河圖括地象》、顧野王《玉篇》、案,今《大廣益會玉篇》乃宋大中祥符六年重修3,非惟非野王之舊,並非孫强之舊。《輿地志》、《管輅别傳》、《梁京寺記》、檀道鸞《續晉陽秋》十二書,宋以來久不著錄,棟何由見本書哉?案,棟註例,凡引已佚書者,皆冠以現存書名,如《藝文類聚》、《太平御覽》之類。又棟邃於經學,於詞賦所涉頗淺,所引或不得原本,於顯然共見者,或有遺漏。如註“寒肌起粟”字,引蘇軾“旅館孤眠體生粟”句,不知此用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句也;註“吹香”字,引李賀“山頭老桂吹古香”句,不知此用李頎《愛敬寺古藤歌》“密葉吹香飯僧遍”句也;註“麥飯”字,引劉克莊“漢寢唐陵無麥飯”句,不知為《五代史·家人傳》語也4;註“大漠”字,引程大昌《北邊備對》,不知為《後漢書·竇憲傳》語也。至於每條既各自標目5,則其文不相連屬,乃於數條共引一書者,不另標名。如《轅固里》詩註“曲學”字曰:“今上初即位”云云,蓋蒙上條《史記》之文,然不標《史記》而首句突稱“今上”,是何代之帝也?其體例亦閒有未善。案,以上亦姑舉第一卷言之。是書先有金榮牋註,盛行於時。棟書出而榮書遂為所軋,要亦勝於金註耳6。至於元元本本,則不及其詁經之書多矣。人各有能有不能,不必以此註而輕棟7,亦不必以棟而併重此註也。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棟有《新本鄭氏周易》,皆已著錄。”

  2.“餘”,殿本脱,據清惠氏紅豆齋刻本此集凡例。

  3.“大”,底本作“太”,據殿本改。

  4.《新五代史·家人傳》無此語,乃見於《後漢書·馮異傳》。(沈濂:《紀文達纂書有誤》)

  5.“既”,殿本無。

  6.金榮《精華錄牋註·凡例》曰:“乙卯秋,於友人處得惠君棟註本……亟錄之以補余所未逮。”惠棟《九曜齋筆記》卷三“《竹南漫錄》補二則”曰:“余註《精華錄》初成,有妄庸子者,竊其書以行於世。”又曰:“某氏竊余註,妄有增益,余因作《辯譌》一卷。”《精華錄牋註辯譌》今存,專摘金氏之誤。則惠氏《訓纂》實出於金氏《牋註》之前。(漆永祥:《<四庫總目提要>惠棟著述糾誤》)

  7.“此”,殿本脱。

  漁洋詩集二十二卷續集十六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士禎初刻《落牋堂詩》,又刻順治丙申至辛丑所作為《阮亭詩》,復有《過江》、《入吳》、《白門》前後諸集。後乃删併諸作,定為《漁洋前集》,始於丙申,終於康熙己酉,凡十四年之詩。是集出而少作諸集悉微,故今不甚傳。康熙甲子,又裒其辛亥至癸亥之詩十六卷,為《漁洋續集》,蓋其為詹事時也。其時菁華方盛,與天下作者馳逐矜名,故平生刻意之作,見於二集者為多焉。

  漁洋文略十四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蓋康熙乙亥士禎所自編。前有其門人張雲章序。士禎以詩名一時,而古文特以天姿朗悟,自然修潔,實則非所專門。雲章序謂:“以先生為今之太白、子美,群知非溢美矣。語以先生之文,昌黎、柳州之文也,容有或信或不信者”,蓋當時公論已爾。而雲章必以詩文並稱,非篤論矣。

  蠶尾集十卷續集二卷後集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士禎以康熙甲子祭告南海,阻雪東平。望小洞庭中蠶尾山,悦其清遠,因取以名其山房,併以名集。案,盛符升作《雍益集》序,稱:“合戊辰至乙亥詩文為《蠶尾集》十卷”。此集目錄下乃註詩自甲子年起,其年冬及乙丑年作别為《南海集》。文自庚午年起。士禎自序又稱:“偶次甲子使粵以前及丁卯以後詩文,稍成卷帙,因以‘蠶尾’名集”。士禎集皆所自刊,而三説錯互如是,未喻其故。文中題跋凡三卷,頗足考證,然皆與《居易錄》重出。又《蠶尾集》序一篇,既刊卷端1,又刻之集中,亦乖體例。其《續集》二卷,皆乙亥迄甲申之詩,惟無丙子一年詩,以是年奉使祭告,别為《雍益集》也。《後集》二卷,則戊子歸田後所作,五、七言絕句居十之九。自序謂:“時方删定洪邁《萬首絕句》,因效為之”。然是年士禎七十五歲矣,殆亦精力漸減,不耐為長篇巨製也。

  【彙訂】

  1.“刊”,殿本作“列”。

  南海集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皆其奉使祭告南海往還之作。上卷自京師至廣州,下卷自廣州至其家新城而止。蓋其《北歸志》,亦止於新城也。趙執信作《談龍錄》,摭其開卷二詩,以為似羈臣遷客之語,其言誠是。然士禎之詩長於山水,别為一調,未可以二馮之法繩之也。

  雍益集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皆康熙丙子奉使祭告西岳、西鎮、江瀆途中所作。前有其門人盛符升序,述士禎自言:“再使秦、蜀,往返萬里,得詩纔百餘篇。皆寥寥短章,無復當年《蜀道》、《南海》豪放之格。”其門人蔣仁錫後序亦述士禎自言:“老耽禪寂,遇事短吟,略倣西竺氏偈頌,不應更作文字觀也。”可謂明於自知者矣。

  掄山集選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1

  國朝王士禧撰。士禧字禮吉,山東新城人。與其兄士祿、弟士禎、士祜,自幼以詩相唱和。三人皆成進士,而士禧獨以歲貢終。没後四年,士禎選其遺詩三分之一刊之。其詩綽有風調,而才地較弱。

  【彙訂】

  1.清康熙刻《王漁洋遺書》本作《抱山集選》,《掄山集選》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鈍翁前後類稾一百十八卷(内府藏本)

  國朝汪琬撰。琬有《堯峯文鈔》,已著錄。始琬請告以前所作詩文,自輯為《類稾》六十二卷,先刊版,置之堯峯皆山閣。其歸田後十三年之作,則輯為《續稾》三十卷。又取《明史列傳稾》一百七十五首,附以《汪氏族譜》及其父《行略》,為别集二十六卷,有周公贄者為校刻之1。後琬復自芟擇,取其愜意者為《堯峯詩文鈔》,屬林佶繕本刊行。世閒多有其本,而《類稾》原刻遂不顯矣。

  【彙訂】

  1.汪琬初撰《毓德堂》、《戊己》、《玉遮山人》諸集,删為《類稾》二十四卷。後復增益續作,故曰《前後類稾》。合《前後類稾》、《續稾》兩稾為《汪氏傳家集》。題曰《鈍翁前後類稾》一百十八卷,非也。(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

  七頌堂集十四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劉體仁撰。體仁有《識小錄》,已著錄。是集凡詩八卷,文四卷1,又《空中語》一卷,《尺牘》一卷。其曰“七頌堂”者,體仁嘗慕成連、陸賈、司馬徽、桓伊、沈麟士、王績、韋應物之為人,人為之頌,故以名堂,因以名集。王士禎燕臺倡和集與體仁往來之作最多2,卷首施閏章序亦謂其詩清雋遙深。然體仁欲力脱七子之窠臼,而詩或生硬,文或纖佻,實出入於竟陵、公安之閒,明末山人之習未盡除也。其《空中語》一卷,皆所作豔詞,故取黄庭堅語名之。其於集外别行,則《香奩集》例也。

  【彙訂】

  1.清康熙刻本作詩九卷,文四卷。(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

  2.“詩”,底本作“集”,據殿本改。王士禛無《燕臺倡和》一集。

  閒居草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董含撰。含字榕菴,華亭人,董俞弟也。詩名不及其兄,而詩格高雅過其兄1。是編卷首稱《藝葵草堂稾》,而卷中稱《閒居草》,蓋其全集之一種也。大抵蒼涼幽咽,有騷人哀怨之遺。而惝怳其詞,知其意有所寓,而莫名其寓意之所在焉。

  【彙訂】1.董含字閬石,一字蓉城,號榕菴,年長董俞五歲。(張忠綱:《杜甫詩話六種校註》)

  雪鴻堂文集十八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蕃撰。蕃字錫徵,號懶菴,通江人。順治丁酉舉人,官黄縣知縣。是集為其子鍾峨所刊。集中《〈黄志略〉序》謂:“黄有四累,而廛肆宜復,社甲宜均,風尚宜更,士習宜端,税課宜減。”《蕃編徭役序》極言派銀雜費之患1。他如《憶堂記》、《旱魃辨》、《〈黄志〉跋》諸篇,皆汲汲以興利除弊為事,蓋有古良吏之風。其文亦皆樸直不支,意其人必悃愊無華,故文亦如之歟?然蕃之意固不在以詞藻見也2。

  【彙訂】

  1.“蕃”,殿本作“審”。據清康熙刻本此集卷一,應為《編審均徭序》。

  2.“見”,殿本作“傳”。

  秋笳集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吳兆騫撰。兆騫字漢槎,吳江人。順治丁酉舉人。戊戌以科場夤緣事,戍寧古塔,後蒙恩赦還。此集前四卷為徐乾學所刊,後四卷為其子振所刊1,而編次無序,通為八卷。前三卷題《秋笳集》,四卷題《西曹雜詩》,五卷題《秋笳前集》,六卷題曰《擬古後雜體詩》,七卷曰《秋笳後集》,八卷則五頁以前題《雜著》,六頁以後題《後集》2。蓋隨得隨刊,故舛譌如是。兆騫詩天分特高,風骨遒上。又荷戈邊塞,窮愁之語易工,故當時以才人目之。而立身一敗,萬事瓦裂,其詩亦頗為當代所輕。特其自知罪重譴輕,甘心竄謫,但有悲苦之音,而絕無怨懟君上之意,猶為可諒,故仍存其目焉。如兆騫者,使其謹守防檢,克保身名,豈非國初一作手哉!

  【彙訂】

  1.吳兆騫子名桭臣。揚雄《甘泉賦》“列宿乃施於上榮,日月才經於柍桭”,韋昭曰:“榮,屋翼”,服虔曰:“桭,屋梠”,桭臣字南榮,取義於此,司馬相如《上林賦》:“偓佺之倫,暴於南榮”。(李詳:《媿生叢錄》)

  改亭詩集六卷文集十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計東撰。東字甫草,吳江人。順治丁酉舉人。以江南奏銷案被黜,又十餘年而没。東少負奇氣,中年出遊四方,遍覽山川之勝,詩文日富。康熙癸酉,宋犖巡撫蘇州,為刻其文集。其詩集則刻於戊子,王廷揚所助成也。王晫《今世説》載其客鄴城日,嘗訪謝榛之墓,為樹碣表之。蓋以游食四方,行蹤相近,故用以寄意。其生平事迹具見尤侗所作《計孝廉傳》,亦載卷首云。

  庸書二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貞生撰。貞生有《玉山遺響》,已著錄。是集為其子世坤、世坊所刊。第一卷為《講義》十條,二卷至十五卷為文,十六卷至二十卷為詩,末附《館試賦》一首。貞生家居,搆我師祠,又捐宅為誠意書院講學。故所作多近語錄,藻麗非所尚也。

  安序堂文鈔二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際可撰。際可字會侯,號鶴舫,遂安人。順治戊戌進士,官彰德府推官。際可與毛先舒、毛奇齡有“三毛”之稱。其學不及奇齡之博,而亦不至如奇齡之强悍堅僻,與先舒則鴈行矣。

  會侯文鈔二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際可撰。此本刻於康熙己亥,乃淳安方楘如所重輯1。

  【彙訂】

  1.“方楘如”,底本作“方婺如”,據殿本改。清康熙刻本此集題“後學方楘如文輈重輯”。方楘如,淳安人,康熙丙戌進士。《清史列傳》卷七一有傳。《總目》、《清史稾·藝文志》著錄其《離騷經解》一卷、《集虚齋學古文》十二卷。

  午亭集五十五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陳廷敬撰。廷敬有《午亭文編》,已著錄。是集詩三十卷,古樂府及古、今體賦一卷,經解十卷,雜著十四卷。蓋刻在《文編》之前,猶未經删定之本也。

  挹奎樓文集十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林雲銘撰。雲銘有《楚詞燈》,已著錄。耿精忠之叛,雲銘方家居,抗不從賊,被囚十八月。會王師破閩,始得釋。其志操有足多者,然學問則頗為弇陋。所評註選刻,大抵用時藝之法,不能得古文之源本。故集中諸文,亦皆不入格云。

  吳山鷇音八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林雲銘撰。此其寓杭州時所作詩文,故署以吳山。其曰“鷇音”,則取《莊子》語也。據自序雲,分為四卷,而書實八卷。或刻時每卷分而為二歟1?

  【彙訂】

  1.清康熙損齋刻本此集作四卷,增修本作八卷。(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經義齋集十八卷(翰林院孔目熊志契家藏本)

  國朝熊賜履撰。賜履有《學統》,已著錄。此集乃康熙庚午賜履以禮部尚書丁憂家居時所刻。凡文十四卷,詩四卷,其名“經義齋”者,聖祖仁皇帝所賜御題也。

  澡修堂集十六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熊賜履撰。賜履既刻《經義齋集》,又裒輯辛未起復及癸未致仕十三年中所作,以成是編,而書札獨多。所題匾額對聯,咸附載末卷。“澡修堂”亦聖祖仁皇帝御題之名,故以名續集焉。

  槐軒集十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曰高撰。曰高字北山,號槐軒,茌平人。順治戊戌進士,由庶吉士改給事中。是集詩五卷,文五卷1。曰高與新城王士禎兄弟同倡和,耳擩目染,詩格時復近之,而才與學則未逮也。

  【彙訂】

  1.清康熙八年自刻本此集為詩四卷,文六卷。(江慶柏:《<四庫全書總目>考訂十七則》)

  霞園詩集三卷文集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鄭重撰。重字山公,建安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是集詩三卷。第一卷令靖江時作。第二卷為《越使吟》,祭告會稽南鎮時作。第三卷為《秦遊草》,典試陝西時作。又雜文一卷。考重典試陝西在康熙十七年戊午,使越祭告在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今反錄《越使吟》於《秦遊草》之前,殆編次者誤歟?

  荆南墨農全集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徐喈鳳撰。齧鳳字竹逸,宜興人。順治戊戌進士,官永昌府推官,是編首曰《滇遊詩集》,官永昌時所作1。次曰《願息齋詩文集》,里居後所作。又附《蔭綠軒詞初集》、《續集》及《秋泛詩餘》、《兩游詩餘》四種,而以《荆南墨農集》為總名。“荆南墨農”,喈鳳晚年自號也。

  【彙訂】

  1.殿本“時”上有“府”字。

  嵩菴集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馮甦撰。甦有《滇考》,已著錄。甦官雲南時,先刻有《南中集》。會吳三桂作亂,甦不屈被囚,遂毁於兵。歸里後,詩文亦多散佚。此集乃其外孫洪承澤所刻,凡古、今體詩三百八十餘首。蓋甦晚年掇拾殘稾,以付其女,故承澤得而刊之也。

  靜菴集十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鄭日奎撰。日奎字次公,貴谿人。順治己亥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禮部主事。康熙壬子,與新城王士禎同典四川鄉試,士禎詩所謂“水部風流似鄭虔”者也。是集凡詩五卷。又别集詩一卷。文五卷,中多留心時事之言。又《談賸》一卷,一名《醒世格言》,則劄記語也。

  日知堂文集六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鄭端撰。端有《政學錄》,已著錄。是集凡奏疏二卷,文告一卷,記序、書啟、傳誌三卷。其奏章、公牘大抵曲暢事理,而不以雕鐫字句為工。第三卷中狀式七頁,乃吕坤《實政錄》中全文1。端為江蘇巡撫時,刊版以示所屬。載其事於誌狀則可,以前人之作刻於文集之中,則非體例矣。

  【彙訂】

  1.殿本“中”下有“之”字。

  世德堂集四卷(山東巡撫採進本)1

  國朝王鉞撰,鉞有《粵遊日記》,已著錄。是集文二卷,詩二卷。其文多通暢詳贍,不為詰屈聱牙。詩學宋人而不流於纖靡,一邱一壑,亦自成結構。在國初作者之中,則未能金鼓抗行也。

  【彙訂】

  1.“山東巡撫採進本”,殿本作“山西巡撫採進本”,誤,《四庫採進書目》中“山東巡撫第二次呈送書目”著錄此集。(江慶柏:《殿本、浙本<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圖書進獻者主名異同考》)

  行素堂詩集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李如淓撰。如淓字仲淵,高陽人。其祖、父明末皆死於亂,如淓閒關冒死,訪遺骸於兵火之中,其行誼為鄉黨所稱。入國朝,登順治己亥進士,官酆都縣知縣。是集如淓所自編,前有李霨序。霨,如淓諸父行也。

  思誠堂集二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吳琠撰。琠號銅川,沁州人。順治己亥進士,官至大學士,諡文端。此集詩僅五十三首,餘皆奏疏、雜文並督撫楚中時牌示。舊無刊本,乾隆己丑,其鄉人趙熟典始裒而刻之1。

  【彙訂】

  1.“始”,殿本無。

  古愚心言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彭鵬撰。鵬字奮斯,莆田人。順治庚子舉人。康熙甲寅,耿精忠叛,逼脅受職,凡九拒偽命,卒得不污。賊平後,授三河縣知縣,後官至廣東巡撫。其平生以節氣著,故集中多誓神之文。其他奏疏、案牘亦皆辭氣侃侃,無所撓屈。官三河時,與妻、子書,皆以清苦刻厲相勉,足以見其為人。其他詩文則率臆而成,字句皆不入格矣。鵬行誼本末具載國史,至今婦女孺子人人能道其名,固不必以文章傳也。

  聊園全集十五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孔貞瑄撰。貞瑄有《大成樂律》,已著錄。貞瑄少遊江淮,既而官泰安、濟南,繼乃遠宰大姚。所歷山水頗多,炎荒萬里,猺俗苗境,多所記載。故軼聞逸事,多散見於此集中。其文則奇逸之氣往往不可控羈,而頹唐潦倒之處亦不一而足云。

  葉忠節遺稾十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葉映榴撰。映榴字炳霞,號蒼巖,上海人。順治辛丑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武昌撫標叛兵夏包子作亂,映榴死之。特贈工部右侍郎,賜諡忠節。初,映榴嘗與李基和合刻詩集,朱彝尊為之序。映榴死難以後,其子旉等又裒其遺文與詩,合為此集重刻之1。凡文八卷,詩、賦四卷,詩餘一卷。彝尊又為之序,稱:“映榴之節,不待此區區之文以傳”,其論當矣。

  【彙訂】

  1.“重刻之”,殿本無。

  張文貞外集二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玉書撰。玉書有《文集》,已著錄。此其《外集》也。凡序九篇,跋一篇,募疏一篇,祭文十七篇。蓋當日删棄之餘,而後人掇拾存之者也。

  笠山詩選五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孫蕙撰。蕙有《歷代循良錄》,已著錄。是集為汪懋麟所選定1,詩格清麗,無塵俗之氣,而邊幅微狹,蓋才分弱也。王士禎序稱其五七言詩“雖古作者無以加”,亦一時獎進之言耳2。

  【彙訂】

  1.清康熙刻本此集卷一、三、五卷端題作“新城王士禛貽上選”,卷二、四卷端題作“揚州汪懋麟季甪選”。則此集由王、汪合選。(江慶柏:《<四庫全書總目>考訂十七則》)

  2.“亦”,殿本無。

  谷口山房詩集十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念慈撰。念慈字屺瞻,號劬菴,涇陽人。順治戊戌進士1,授河閒府推官,後改補新城縣知縣,以催科不力褫職。吳三桂叛,大兵駐荆襄,以奉檄運餉有功,再授天門縣知縣。康熙己未,薦舉博學鴻詞,試不入格而罷。其詩吐屬渾雅,無秦人亢厲之氣。是集皆其未第以前所作,故歡愉之詞少,而愁苦之音多2。其題曰“谷口山房”者,史稱池陽谷口在涇陽西北四十里,為念慈舊廬所在,故以名其集云。

  【彙訂】

  1.“戊戌”,殿本作“辛丑”,誤,參《清史稾》卷四八四《文苑一》本傳、清雍正《陝西通志》卷六十三《人物九·文學》“李念慈”條。《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作順治十五年戊戌科二甲第五十六名。

  2.清康熙二十八年楊素蘊刻本作《谷口山房詩集》三十二卷《文集》六卷,其《詩集》卷八有《壬寅元日開封初度》詩,卷十有《乙巳元日》詩,壬寅、乙巳為康熙元年、四年,均在李念慈已第之後。《總目》所據非全本。(江慶柏:《<四庫全書總目>考訂十七則》)

  證山堂集八卷(兩江總督採進本)1

  國朝周斯盛撰。斯盛字屺公,鄞縣人。順治辛丑進士,官即墨縣知縣。嘗以事論繫,出獄後奔走燕、趙、吳、楚閒,足迹半天下。與李澄中、洪嘉植以談詩相契,共斥當時劍南流派之非,力主祧宋以宗唐。然筆力薾弱,亦僅得唐人之形似而已2。

  【彙訂】

  1.“總督”,底本作“督總”,據殿本改。

  2.“筆力薾弱亦”,殿本無。

  時一吟詩四卷(内府藏本)

  國朝黎耿然撰。耿然字介菴,晉江人。久困諸生,乃棄而從軍,積功至雲南總兵官。詩皆率意而成,殊不入格。

  柴村集十九卷附錄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邱志廣撰。志廣字粟海,號洪區,又號蝶菴,諸城人,柴村其世居也。順治中,由貢生官長清縣訓導。是集文十二卷,《蝶菴自藥》一卷,蓋其箴銘、語錄之類,詩集五卷,賦一卷。末附其孫性善所著《德滋堂歌詩》及志廣《小傳》共一卷。志廣少好神仙,學於道士齊本守,後乃從馬從龍講學,故所見雜出儒、墨之閒。其文長於議論,然稱所欲言,詞多不擇,詩尤涉《擊壤集》派。其甥李澄中序謂:“雜以詼諧,出以調笑,亦覺風流蘊藉,罔不宜人。”澄中,山左勝流,非無鑒别,殆以母黨尊行,故婉詞見意歟?

  晚簾集七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箴撰。箴字于寶,龍谿人。由貢生官連城縣教諭。是集文三卷,詩四卷。前三卷分體,後一卷則不分體,蓋續刻也,其古文多雜偶句,不古不今。詩頗澤於古,而不能得其格律。蓋刻意有為,而限於無師者也。

  中巖集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宋振麟撰。振麟字子禎,號中巖,淳化人。順治中拔貢生。是集於振麟歿後僅存殘稾,其女孫適王氏者得而藏之。至乾隆辛未,女孫之子文昭官於福建,乃校刊之1。凡詩四卷,文二卷。末有富平李因篤所作《傳略》。文昭序則稱:“郭明府九芝延居餘園書館,崑山顧亭林、二曲李中孚皆執弟子禮。”亭林,顧炎武號,二曲,李顒號也2。二人皆國初通儒,似不輕北面於人者。存其説可矣。

  【彙訂】

  1.“刊”,殿本作“刻”。

  2.“李顒”,底本作“李容”,乃避嘉慶諱,據殿本改。

  積書巖詩選無卷數(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劉逢源撰。逢源字津逮,廣平人。與同里申涵光相唱和1。是編分初集、二集,後附前、後《漫興》詩各五十首。逢源生當明季,崎嶇轉徙於江、漢、淮、海之閒,故幽憂之語多,而和平之韻尠焉。

  【彙訂】

  1.“申涵光”,殿本作“申涵先”,誤,《總目》卷一八一著錄申涵光撰《聰山集》十四卷。清康熙刻本《聰山集》卷三有《赴伯嚴招白函三侍御郝元直苑酉柳王雨若劉津逮霍亮雅張覆與殷伯芽同集》詩。

  鴻逸堂稾無卷數(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艮撰。艮有《易贅》,已著錄。是集前有顧祖禹序,稱“王子名煒”,蓋艮本名煒,作序時猶未更名也。艮與顧炎武等游,故文章頗有法度,而謹守古格,未能變化,其長短均在於是。惟《偃師紀事》、《内江紀事》諸篇,載明季流寇事頗為詳備,足資參考云。

  稽留山人集二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祚明撰。祚明字允〔胤〕倩,錢塘人。《浙江通志》稱其博學善屬文,以貧傭書京師,歿於客邸。所著有詩二十卷,詞一卷,古文尤富。其古文與詞今皆未見。此編乃其詩集也,亦名《敝帚集》。自順治乙未至康熙癸丑凡十九年之作,編年排次。

  止泉文集八卷(户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國朝朱澤澐撰。澤澐有《朱子聖學考略》,已著錄。此集乃其子光進所編。凡詩一卷,語錄一卷,書牘四卷,雜著二卷。大抵亦皆講學之語,蓋其生平惟以崇奉朱子為事也。

  性學吟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徐世沐撰。世沐有《易經惜陰錄》,已著錄1。是編以詩講學,皆拈理語為題,如“太極仁義”之類。又時附夾註數語,如葛長庚《道德寶章》之式。

  【彙訂】

  1.《總目》卷九著錄徐世沐撰《周易惜陰錄》四十六卷。

  陋軒詩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吳嘉紀撰。嘉紀字野人,泰州人。泰州多以煮海為業,嘉紀獨食貧吟詠,屏處東淘。自銘所居曰“陋軒1”,因以名集。其詩頗為王士禎所稱。後刊板散佚,此本乃其友人方干雲裒集重刻者也2。其詩風骨頗遒,運思亦復劖刻。而生於明季,遭逢荒亂,不免多怨咽之音。

  【彙訂】

  1.“銘”,殿本作“名”。

  2.“方干雲”,底本作“方千雲”,據殿本改。康熙十八年方鴻逵刻《陋軒詩》六卷,今存。《藝文類聚》卷五七引後漢劉梁《七舉》:“鴻臺百層,干雲參差。”則方鴻逵之字應為“干雲”。

  欣然堂集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陶孚尹撰。孚尹字誕仙,江陰人。官桐城縣訓導。是集詩六卷,詩餘附焉。文四卷,王士禎、尤侗為之序,皆深相推挹。實則無好無惡之作也。

  定峯樂府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沙張白撰。張白原名一卿,號定峯,江陰人。是集皆所作樂府,或用古題,或自製新題,曹禾為之評點。第五卷中有為王熙作《青箱堂頌》,為魏裔介作《脩竹頌》。禾跋其後曰:“或問《青箱堂》、《脩竹》二頌,何以俱入樂府。予曰1:‘子不見郭茂倩《全書》乎?宋泰始歌舞曲詞,其中《皇華頌》、《聖祖頌》、《天符頌》、《明德頌》、《帝圖頌》皆頌也,頌何可不入樂府哉?不獨頌也,自六朝至唐,凡古七言律詩2、絕句、排律,無不入樂府者。俱取其聲律格調,非可執一論也。’”云云。案禾此説似乎博洽,而實未詳考。如從其始而論,則“頌”居四詩之一,是為樂府之原本,又何必牽引宋舞曲詞,以相附會?如核其派别而論,則律逐調移,詞隨律變。郊祀、燕享,有殊於鼓吹;平調、清商,有殊於吳聲,以至舞曲、琴操,體例各殊,郭茂倩書可以覆按。如必混而一之,總歸諸樂府,則合而併之,正可總謂之“詩”,又何“樂府”之云乎?至謂“五七言律詩3、絕句、排律,無不入樂府者”,其説又知一而不知二。禾所謂五、七言律者,非沈佺期《古意》、姚崇《享龍池樂章》之類乎?所謂排律者,非薛道衡《昔昔鹽》、楊巨源《萬壽無疆》詞之類乎?漢、魏至唐,自朝廟樂章以外,大抵採詩入樂者多,倚聲製詞者少。其詩人擬作亦緣題取意者多,按譜填腔者少。故《竹枝詞》、《楊柳枝》、《囉嗊曲》之屬,其倚聲製詞,按譜填腔者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為《陽關曲》,此採詩入樂者也。《蜀道難》即賦蜀道,《巫山高》即賦巫山,此緣題取意者也。當其入樂,與詩絕不相關。且有割取詩末四句,如李嶠《汾陰行》;割取詩前四句,如高適《哭單父梁二少府》詩者。當其作詩,與樂亦絕不相關。甚有以古題衍為七言律詩,如胡曾之《關山月》者;又甚至每句衍為一首,如趙嘏之《昔昔鹽》者。其閒連篇大曲入破,多用五言絕句,而謂五言絕句為入破則不可;遣隊多用七言絕句,而謂七言絕句為遣隊則不可。張白既不知詩樂之分,禾又徒見樂府之用律詩,遂執律詩以為樂府,均失之矣。

  【彙訂】

  1.“予曰”,殿本作“子曰”,誤,參清康熙刻本此集曹禾跋。

  2.據曹禾跋,“古七言律詩”乃“五七言律詩”之誤。

  3.“詩”,殿本脱,據曹禾跋。

  葭里集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周鐈撰。鐈字若柯,南和人。順治中諸生。屢試不售,棄舉業,專力為詩。與廣平申涵光遊,故所作不失矩度。然才地頗弱,僅涉唐人之藩籬。魏裔介序是集1,稱其詩“温潤清脱,在唐人中項斯、馬戴可以伯仲”,蓋舉其近似耳。

  【彙訂】

  1.“是集”,殿本無。

  突星閣詩鈔十五卷(檢討蕭芝家藏本)

  國朝王戩撰。戩字孟穀,漢陽人。新城王士禎最稱其《池陽山行》長句,以為突過歐陽修《廬山高》。蓋士禎於歐詩不喜《廬山高》,是以見有長句崛奇者,即謂能過之。其實未能也。是集前有士禎序云:“出前後詩屬予論序”,而戩自跋云:“排纘續集,合前集共十卷”,其姪枬跋云:“前五卷阮亭付梓,後九卷朱愷仲、董養齋所鐫,末一卷則許謙次諸人所刻。”蓋此本合前後諸刻彙輯成編也。

  吳季野遺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吳坰撰。坰字季野,宣城人。王士禎《居易錄》云:“吳坰文,學戰國《短長》及管、韓、荀卿子。作《準言》以擬《權書》,其《正學》、《觀時》、《斂禍》諸篇,可自作一子。”今觀其文,大抵摹擬周、秦,得其形似。士禎所云,猶明人標榜之餘習也。

  杏村詩集七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謝重輝撰。重輝字千仞,號方山,德州人。大學士陞之子,以蔭授中書舍人,官至刑部郎中。王士禎嘗選刻《十子詩》,重輝其一也。

  蕭亭詩選六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實居撰,王士禎所評選也。實居字賓公,號蕭亭,鄒平人。士禎序稱其“古今詩盈千首,樂府古選尤有神解,為擇其最者三百餘篇,為此集”云。

  後圃編年稾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嶟瑞撰。嶟瑞字蒼存,盱眙人。王士禎嘗稱其縱横有奇氣。今觀其詩,士禎之説不謬。而過求磊落,轉近粗豪,則陶冶之功未至也。

  荆樹居文略十卷(湖北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懋緒撰。懋緒字汝時,號正所,江陵人。是編乃其門人楊士瓊所編。凡語錄五卷,詩文五卷。懋緒與趙御衆、漆士昌為友。御衆,孫奇逢弟子也,故耳目擩染,其語錄亦宗姚江之學。然不為明季門户之見,以奇逢亦不立門户故也。至於文格樸拙,詩多説理之作,則講學家之舊派,不自懋緒始矣。

  冠豸山堂文集三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童能靈撰。能靈有《周易剩義》,已著錄。是編刻本一卷,為《中天河洛五倫説》,鈔本二卷,皆論學之文。然刻本題曰“卷一”,必尚有他卷,非完書也。其論河圖之中數三、五配《大學》之三綱領,外八數配八條目,一二三四為“明明德”之條目,六七八九為“新民”之條目,未免牽合。至於辨六十四卦與大衍相合之數,又以九卦即《序卦》之餘蘊,《序卦》為氣,九卦為朔,亦苦心研索之學。然大抵附會於術數,朱子所謂《易》外别傳者也。

  谷水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胡夏客撰。夏客字宣子,海鹽人。順治中諸生,明兵部職方司郎中震亨子也。是集凡詩二十卷,文二卷。康熙中,其同邑陳光縡為之序並傳,又為之牋。震亨家富藏書,其撰《唐音統籤》,夏客實與有力。泛濫古人,耳目既闊,故負其才調,頗以氣骨自高,而粗豪之失亦由於此。

  丁野鶴詩鈔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丁耀亢撰。耀亢字西生,號野鶴,諸城人。順治中由貢生官至惠安縣知縣。是集凡分五種:曰《椒邱〔丘〕集》二卷,起甲午終戊戌,官容城教諭時所作;曰《陸舫詩草》五卷,起戊子終癸巳,皆其入都以後所作;曰《江干草》一卷,起己亥終庚子;曰《歸山草》一卷,起壬寅終丙午;曰《聽山亭草》一卷,起丁未止己酉。自《陸舫詩草》以前,耀亢所自刻。《江干草》以下,皆其子慎行所續刻也。耀亢少負雋才,中更變亂,栖遲羈旅,時多激楚之音。自入都以後,交游漸廣,聲氣日盛,而性情之故亦日薄。王士禎《池北偶談》載其《陶令兒郎諸葛妻》一律,謂野鶴“晚游京師,與王文安諸公倡和。其詩亢厲,無此風致。”蓋亦有所不滿矣。

  吾好遺稾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章靜宜撰。靜宜字湘御,吳縣人。順治中諸生。此本凡詩三百餘首,列近體於前,而次古體於後。卷首具標姓字里貫,如小傳式,疑即從選本中析出者也。靜宜嘗從學於宋實穎,又與吳偉業酬贈,故歌行清麗激楚,頗近《梅村集》門徑。特才華未為富贍,故邊幅太狹,終不能與之抗行耳1。

  【彙訂】

  1.“耳”,殿本無。

  萊山堂集八卷遺稾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章金牧撰。金牧字雲李,歸安人。由監生官柏鄉縣知縣。其時文縱横博麗,雖不中規矩,而勃勃有奇氣,在當時其名甚噪,日久論定,究不免有偽體之譏。至今談制藝者舉為厲禁。計其詩格,亦當在盧仝、李賀之閒。而是集所載,了不異人。其殆才有偏長歟?

  杲堂文鈔六卷詩鈔七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鄴嗣撰。鄴嗣字杲堂,鄞縣人。順治中諸生。其《文鈔》1,餘姚黄宗羲所定,《詩鈔》,其同里徐鳳垣所定也2。鄴嗣自序稱:“得黄梨洲而後敢為文,得梁中狄而後敢為詩。”宗羲序稱其“皆胸中流出,無比擬皮毛之習”。蓋破除王、李、鍾、譚之窠臼,而毅然自為者也。

  【彙訂】

  1.“其”,殿本無。

  2.清康熙刻本此集《詩鈔》卷首題“吳郡鄧漢儀同里徐鳳垣選”。

  孔天徵文集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1

  國朝孔尚典撰。尚典字天徵,號汶林,江西新城人。順治中歲貢生。《新城縣志》載尚典有文集數卷,乃其師魏禧所評定。今此本祇二册,詩文雜編,又附以他人之詩,殆編次未成之稾歟?

  【彙訂】

  1.《四庫採進書目》中僅《江西巡撫海續購書目》著錄《孔天徵集》二本。“江蘇巡撫採進本”應係“江蘇巡撫採進本”之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懷葛堂文集十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梁份撰。份字質人,南豐人。嘗學於寧都魏禧,得其文律1。是集前十四卷為雜文,末一卷為詩十二首,《漫遊雜錄》十一條2。

  【彙訂】

  1.殿本“得”上有“頗”字。

  2.國家圖書館藏清雍正刻本此集應即四庫進呈底本,末卷為《懷葛堂詩集》,有《集唐詩》兩組共十二首,其後之《漫遊雜稾》有五、七言詩亦共十二首。(秦良:《梁份<懷葛堂集>版本考》)

  草亭文集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彭任撰。任字遜仕,號中叔,寧都人。同邑魏禧嘗集同志九人,講學於易堂,任其一也。是集前有《行略》一篇,稱所著有《草堂詩文集》二卷。此一卷其文集也。大致與魏禧同派,而質勝於文,詞多於意,未能與禧抗行。其辨朱、陸異同,謂學者之病不在於辯之不晰,而在於行之不篤,持論頗平。至尊信豐坊偽《詩傳》,則失考矣。

  孔鍾英集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孔毓瓊撰。毓瓊字鍾英,江西新城人。嘗學於魏禮。禮為是集序,稱其“學古於世所不學之日”。其文頗有健氣,而意言並盡,殆由蘊釀未深歟?

  孔惟敘集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孔毓功撰。毓功字惟敘,江西新城人。亦受學於魏禮。是集皆所作雜文,以年為次,不分體類。目錄前有自記,歉歉然自以為未信,而欲待他年之删改,亦可謂篤志斯事者。雖骨格未堅,其規橅固有自矣。

  江泠閣詩集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國朝冷士嵋撰。士嵋字又湄2,丹徒人。居傍大江,其讀書之閣曰“江泠”,故以名集。其詩刻意學杜,多為激壯之音。晚年節饔飡之費,自梓是集。凡古、今體詩十二卷。首載琴操古樂府一卷,末附詩餘一卷。

  【彙訂】

  1.“江泠”,殿本作“江冷”,誤,下同,據清康熙刻本此集。

  2.清康熙刻本此集題“京江冷士嵋又嵋氏著”,“字又湄”疑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江泠閣文集四卷續集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國朝冷士嵋撰。其文詞意條達,頗為博辨,而亦失之好盡,朱子所謂“少先輩淳實氣象”者也。其《與張鍊菴論“春王正月”書》及《答或人》一書,均為平生得意之筆,然其説似辨而不確。所引“秦以亥為歲首,漢因之,而史書始建國曰‘元年冬十月’”,後世之文既不可以證經,即所引《伊訓》“元祀十有二月”,亦不知其為《古文尚書》。蓋明知周正之必不可移,而又必欲申夏時之説,於是謂“書‘春’以敬天,春為夏之春;書‘王正月’以尊王,月為周之月。”仍胡安國之緒論而已矣。

  【彙訂】

  1.“江泠”,殿本作“江冷”,誤,參清康熙刻本此集。

  懷舫集三十六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魏荔彤撰。荔彤有《大易通解》,已著錄。是集凡詩十二卷,又續集詩九卷,别集詩六卷,《偶遂草》兩卷,《紀恩詩》一卷,外雜著三卷,《懷舫詞》一卷1,《雜曲》一卷,《彈詞》一卷。末附《自述》一篇,蓋仿揚雄之體。然所云2:“手註九古經,望道窺一貫,發微言,明大義,不落前儒窠臼”云云,自負亦頗不淺矣。

  【彙訂】

  1.“詞”,殿本作“集”,誤,參清康熙雍正閒自刻本此集。

  2.“然”,殿本無。

  秋水集十六卷(御史戈岱家藏本)

  國朝馮如京撰。如京字紫乙,代州人。順治中,由拔貢生歷官至廣東左布政使。是集凡詩八卷,文四卷,宫詞一卷,《粵槎日記》一卷,《北征紀略》二卷。其詩頗清利,尤工於五言。文亦平正,惟駢體不為擅長。詩文皆有批評,為其宗人士標所點定。《粵槎日記》者,乃自江南之廣東任時,紀其行役所見。《北征紀略》則自廣入覲時作也。

  偶然云集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湯之錡撰。之錡字世調,宜興人。是集冠以《約言》一卷。《江南通志》稱其論學以周子主靜之説為宗,仿高攀龍《復七規》“春秋兩會”,即指是約也。《文錄》二卷,解《易》、《春秋》獨多,餘亦講學之文。《詩錄》三卷,仿《擊壤集》體。《語錄》二卷,大抵衍先儒緒論。《行錄》、《行狀》共一卷,則其門人所輯也。其《隱公論》謂隱公“仇君懟父”,未免鍛鍊深文;《春王正月解》謂:“始乎子者,十二月之序;始乎寅者,四時之序。惟商與秦建丑、建亥,時與月皆不可首”,亦未免勇於非古。解《大學》以“明明德”為“格物”,又云“物者,可見可聞者也,至善者,不可見不可聞者也”。然既不可見聞矣,又烏從而止之乎?至於假寐見先師孔子,拊其背而呼之;未卒之先,夢周公約其同行,又吳與弼《日錄》之續矣。

  臯軒文編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禮述註》,已著錄。是集凡文二十篇,皆發揮性理,闡明經義之作。其論學主程、朱;論《禮》主鄭氏;論《易》則宗邵子,而兼取揚雄《太元》,以為僭經雖有罪,而存《易》則有功。然必以太極、先天二圖為不出自陳摶,則未免回護之見。晁以道作《李之才傳》,序述源流,至為明白。同時之人,當非無據,非朱震一人之私言也。

  澄江集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次雲有《八紘譯史》1,已著錄2。是集皆古、今體詩,蓋其官江陰時所作,故以“澄江”為名。集中五古短篇及宫詞之類3,頗能自出新裁,而蹊逕不免於太狹。尤侗序稱次雲尚有《玉山集》,附此以傳。此本無之,殆偶佚歟?

  【彙訂】

  1.《八紘譯史》,底本作《八紘繹史》,據殿本改。《總目》卷七八著錄陸次雲撰《八紘譯史》四卷。

  2.依《總目》體例,當作“次雲有《湖壖雜記》,已著錄”。

  3.“五古”,殿本作“五言”,疑誤,清康熙刻本此集卷二為五言古詩。

  北墅緒言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陸次雲撰。是集皆所作雜文,而俳諧游戲之篇居其大半。蓋尤侗《西堂雜俎》之流,世俗所謂才子之文也。

  恕齋偶存七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方士潁撰。士潁字伯陽,淳安人。順治末諸生。是集凡詩六卷,賦一卷,末附其子葇如《銜恤吟》一篇。士潁四子,叔子楘如登康熙丙戌進士,以制藝名,葇如其季也。士潁没後,葇如手寫遺稾刊行,毛奇齡、毛際可諸人為之序。其詩惟五言古體頗有氣格。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