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军事·军旅 > 大失误 | 上页 下页
三〇


  可是希特勒不这么想。在1939年8月14日上萨尔斯堡的军事会议上,他告诫他的普鲁士军官团:“英国这回不会像1914年那样,让自己慌手慌脚地陷入一场历时数年的战争中去……英国为什么而战?你不会让你自己为了一个盟友而被人宰掉……英国没有一个真正有胆略的领袖。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那帮家伙都不是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人物。”希特勒断言,一旦战争爆发,英国可能会召回大使,中断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德国实行全面禁运,但这有什么用?尽管如此,深受普鲁土军事传统熏陶的德国军官还是惴惴不安。就在这个时候,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罗思纳上尉,越过了他的上司,向元首进言:当德军进攻波兰时,傲慢的法国连动也不会动一下。

  患难之中见真情,希特勒对罗思纳的支持铭记在心,罗恩纳这个名字也就记在了元首的心里。作为一个独断专行的独裁者,希特勒对德国情报界提供的众多的情报分析报告并不恭维,可只要是署名罗思纳的分析报告,希特勒必定是要仔细过目的。罗思纳在东线外军处效力,深得东线外军处处长盖伦的信任。后来,由于利斯在情报界的地位已经到顶,如果他要继续升迁,就必须离开情报界,因此,利斯离开了西线外军处,盖伦就推荐罗恩纳出任这个职务。利斯说:“这正是他天生所就的职位。”

  作为处长,罗恩纳事无巨细都要过目,对下级管得很严,已经近乎苛刻。他也喜欢在下级面前以上司自居,喜欢挖苦。讽刺犯了错误的下级。但是,人人都知道,在他那无框眼镜和紧锁的双唇后面,有一副像玻璃一样清晰的头脑。在德国情报界众多的情报分析人员中,罗思纳有“头脑冷静,讲求实际”的美名。这正是他受到同事尊敬的地方。

  作为最受希特勒宠幸的情报分析家,罗恩纳的主要职责就是判断盟军的意图。隆美尔的情报主任安东·施道瓦塞曾说:“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关于人侵问题的看法主要是以西线外军处提供的情报为基础的,在本质问题上跟这个处的意见是一致的。”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罗恩纳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罗思纳在这个问题上并无多大的把握。虽然他是一个精明的情报分析家,但是,他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他目前就是一个“无米”的“巧妇”。作为德军情报机构的主要情报分析家,他却缺乏必要的情报资料。

  说罗恩纳没有必要的情报资料,并不是说罗思纳手头没有什么资料,恰恰相反,每天飞到罗恩纳案头的间谍报告几乎像雪片似的,但罗思钢面对这些情报还是一筹莫展。他无法分清这些报告中,哪些是间谍的夸大其辞,哪些是盟军情报部门使的反间计,还有,即使有些间谍是真的在为德国服务,他以前的报告也都是正确的,但是,他这一次的报告还是正确的吗?对此,他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他的下级、西线外军处美国科科长里夏德·奥伊勒就说:“判断这些问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西线外军处本身是一个情报分析机构,它无权向国外派遣间谍,这就注定它只能依靠德军谍报局的外派间谍,而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本身就是反对希特勒发动这场战争的,他对于德国打赢这场战争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挖空心思与盟军联络上面,怎么可能指望他派出的间谍能有很大作为呢?事实上,谍报局确实派出了不少间谍,但这些间谍都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有的不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到英国后四处露出马脚;有的间谍连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讲不出来,一上岸就落入法网;还有的因为无法融入英国社会,结果连吃的东西都找不到,最后只好饿死;更多的则落入英国反间谍机关手中,为了活命他们成了双重间谍。对此,德军谍报局并不知情,而罗恩纳对间谍发回来的大量报告却心存疑虑,他也不相信他们的报告。由于德军失去了空中优势,德军的航空侦察也无法进行,即使偶一为之,也陷入了盟军为他们设置的圈套。罗思纳唯一可以借重的就是无线电侦察。我们已经看到,由于盟军的无线电欺骗,罗恩纳在这个问题上是注定要栽跟头的。

  从1943年底开始,德国的无线电技术人员就觉察,英伦三岛的无线电通讯量在逐渐增加,而地中海战场的通讯量却在逐渐减少,英伦三岛已经变成了一个兵营。后来,他们还发现,美国的精锐部队第82空降师已经从意大利调到美国。这使罗思纳作出了这样一个判断:盟军将从英国进攻大陆。1944年2月8日,他向最高统帅部报告:“1944年,(敌人)计划在东地中海以外地区实施作战行动, 其目的在于迫使(就世界性的战争) 做出决定,因此,(敌人)将倾其全力(从英国)发起这一行动。”但是,罗思纳并没有证据让希特勒相信,盟军不会从巴尔干地区和挪威登陆,也无法让希特勒从上述地区撤出部队加强法国方面的防御,他更无法搞清盟军的突击地点。这样,希特勒不得不把他的部队分散在下列五个地段:荷兰、加来、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区、法国的比斯开湾及地中海沿岸。这正是“卫士”计划力求达到的目标。

  要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唯一的办法是搞清盟军的兵力部署。如果盟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实施进攻,那么,它是不可能四处出击的。但是,自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西线外军处就无法对英伦三岛上的军事力量作出肯定的判断。到登陆日前,罗思纳又把自己一步步地引进盟军为他设置的陷阱中去。这同德国情报机构之间的勾心斗角有关。在德国众多的情报机构中,纳粹党的情报机构党卫军保安局的地位天生优越,而它的主要对手德军谍报局则因在情报战中屡战屡败而失去希特勒的欢心,再加上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卷入了反对希特勒的“黑色乐队”,因此,1944年初,卡纳里斯被解除职务,党卫军保安局的恩斯特·卡尔登勃鲁纳被任命为谍报局局长,具体工作由施伦堡负责。他们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改组德军谍报局,从而建立起党卫军保安局的一统天下。

  按照制度,党卫军保安局有权审查西线外军处提供给希特勒的情报,为了向希特勒表明党卫军保安局的情报来源以及智慧和客观性都比德军谍报局高明,也为了保证西线外军处提供的情报同党卫军保安局的口径一致,党卫军保安局总是把罗思纳提供的盟军的战斗序列估计打一半折扣。这符合希特勒的口味,战争后期的元首已经没有勇气直面事实,不愿意看到盟军过于强大,而情愿采取鸵鸟政策。而希特勒对罗思纳提供的情报是相信的。

  这样,希特勒实际上无法看到真实的情报。罗思纳为此叫苦不迭。后来,情报分析科英国组组长罗杰·米歇尔中校想出一个办法:西线外军处在提供情报时把盟军作战部队的数目增加一倍,这样,当党卫军保安局砍掉一半后,剩下的数目同实际情况将差不多。罗思纳采纳了这个建议。制度规定,西线外军处在估计敌人情况时,凡提到某个作战师的存在,必须同时提出它存在的依据。为此,米歇尔又建议,将盟军故意泄露的情报作为真实的情报予以接受。罗思纳明白,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事出无奈,只得接受了,他希望当他将夸大了的情报估计送审时,党卫军保安局会援引惯例,将它砍去一半。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