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军事·军旅 > 抗战狙击手 | 上页 下页 |
一八 |
|
突然,他记起自己忘了做一件事,于是又把枪放下来,然后从左胯上的刀鞘里拔出刺刀,接着整个人也坐下来了。 他准备在枪托下方补上后来的几条刀痕。 起风了。带着暑气的晚风撩动他身上残存的草叶伪装。 他一下子想起了刚才的战斗情景: 那架负伤的中国飞机从他的头顶掠过,双翼激起的气浪扑打在他的头上、身上。 他慢慢停下了手里的活儿。 萧剑扬重新站起来,收起刺刀。 数目已经不重要了—— 打就是了,直到打光子弹,或者打光鬼子。 他背好枪,朝西面偏南的方向走去。 晚风吹过他破碎的军衣。残霞的血色浸透了他满是泥土的面庞,并且渗进他的眼里。 远方,炮火正浓。 51师——抗日战争中有代表性的部队,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首任师长为王耀武。 该师几乎参加了抗日战争中每一个阶段的每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大捷、上高大捷、常德保卫战,以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会战。 中正式步枪——又称二四式步枪,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力部队的制式步枪。该枪仿制自德国毛瑟 1924式步枪,口径7.92毫米,枪全长1 110毫米,枪全重4千克,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 000米。 该枪性能优良,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其杀伤力超过三八式步枪。 “见红就立正”——当时国民革命军军服的左胸上都有一块胸章,官兵们把它称之为“符号”。 “符号”的内容包括军衔标志、姓名、部队番号、兵种、官衔、职务、佩用年度等等。 “符号”的大小一般是长9厘米、宽7厘米,周围有一圈宽约0.5厘米的边框。边框的颜色:将官红色、校官黄色、尉官蓝色、士兵白色。 当时的官兵经常在隔着很远的地方,就能凭“符号”边框的颜色来大致判断对方的衔级,以决定自己是否要先敬礼。 如果看到红色边框,那么对方肯定是将级军官。赶紧立正吧,伙计! 作为一名神枪手,不但要讲究准头,而且要讲究弹着点的分布。一般而言,弹着点的分布越密集越好。 如果能像一朵梅花,那说明该射手的射击技术相当出色。 濛江——今日吉林省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北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当地群山连绵,林木茂密。 1946年2月,为纪念在此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濛江县易名为靖宇县。 飞龙——东北的一种珍禽,上国宴的。很好吃,但很不好打,打头就更难了。但打头就可以不伤到它身上的肉,这样猎获的飞龙更美味,价值更高。 “对眼穿”——紫貂毛皮珍贵,好猎手会尽量让子弹从紫貂的一个眼睛射进,从另一个眼睛穿出,这样一来,得到的貂皮上就不会留下枪眼。 绺子、胡子——旧时东北地区对于土匪、绿林好汉的称呼。 响窑——指有钱人家的庄院,一般有武装家丁护院。 灰色的钢盔——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比如87师、88师、51师配发的都是德国造的M35头盔。 1935年年内,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钢盔95 000顶;1936年5月,国民政府代表团访德期间,订购了钢盔220000顶,同时订购了用于生产德式钢盔的“花样”241 000顶。 罗店——上海市的一个历史名镇,素有“金罗店”之称。它位于上海宝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 在“8.13”淞沪会战中,中日两国的精锐部队在罗店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反复冲杀,伤亡惨重。罗店因此得到一个形象的称呼——血肉磨坊。 奋勇队——那个时代所称的“奋勇队”,就是我们常说的“敢死队”。 掷弹筒——当时侵华日军装备的一种轻型支援火器,相当于一种微型迫击炮。口径50毫米,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 它携行方便,操作简单,不占编制。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它曾普遍装备日军一线部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大量仿制这种掷弹筒,给日军造成杀伤。 捷克造轻机枪——即著名的zb—26轻机枪,原产于捷克,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要装备的轻机枪。 该枪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65毫米,全枪重9千克,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为550发/分钟。 该枪全枪重量较轻,枪管可快速更换,射击精度也相当好,性能优于日本军队装备的歪把子机枪。 八二迫击炮——当时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普遍装备的是二十年式八二迫击炮。该炮由中国的金陵兵工厂 生产,由法国的Brandt八一式迫击炮仿制而来。 该迫击炮为曲射火炮,弹道弯曲。 歪把子机枪——正式名称是“十一年式轻机枪”,由于该枪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故得名“歪把子”。 它是当时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轻机枪。该枪口径6.5毫米,全枪长1100毫米,全枪重10千克,初速756米/秒,表尺射程1600米,理论射速为500发/分钟。 该枪结构怪诞,供弹系统设计复杂,人机工程性相当差。 胸墙——修筑工事的时候,用泥土或石头筑成的用以保护士兵的防护墙。一般位于战壕、掩体的上沿。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