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史籍 > 汉书 | 上页 下页
卷三十 艺文志(4)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

  《孝经》一篇。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长孔氏说》二篇。

  《江氏说》一篇。

  《翼氏说》一篇。

  《后氏说》一篇。

  《杂传》四篇。

  《安昌侯说》一篇。

  《五经杂议》十八篇。石渠论。

  《尔雅》三卷二十篇。

  《小尔雅》一篇,《古今字》一卷。

  《弟子职》一篇。

  《说》三篇。

  凡《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六篇矣。

  《八体六技》。

  《苍颉》一篇。

  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母敬作。

  《凡将》一篇。司马相如作。

  《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

  《元尚》一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

  《训纂》一篇。扬雄作。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苍颉故》一篇。

  凡小学十家,四十五篇。入扬雄、杜林二家二篇。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决,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盖伤其浸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无复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敝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凡六艺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