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史籍 > 后汉纪校注 | 上页 下页 |
汉光武帝纪(53) |
|
建武二十二年[46年] 春闰月丙戌,上幸长安,祠园陵①。 ①陵原作“邑”,据黄本改。 夏五月乙未晦,日有蚀之。 六月,伏波将军马援还京师。 是时梁松贵幸,百僚惮之。援尝小病,松来候援,独拜床下,援安然受之。松意不平。诸子曰:“梁伯孙贵重①,将军宜为之礼。”援曰:“我乃其父友也,虽贵,何得失礼?”由是不为权贵所爱。 ①伯孙,梁松之字。 援外坦薄而内备礼,事寡嫂,不衣冠不入闺。其于人泛爱多容。然见爵位而无实者,笑曰:“刀不应齿,士不闻耳,何足畜乎?”有奇异于众者,虽在少贱,必异待之。援有筹策,世祖曰:“伏波论兵,常与吾合。” 初,援交址还书戒其兄子严、敦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如论议人长短是非,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欲汝曹不忘之尔。龙伯高敦厚周慎①,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重之爱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急,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龙伯高之正不就,犹为谨敕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②。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就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之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季良名保,为越骑司马。保怨家上书言保“所在惑众,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戒孤兄子,今在京师,与梁松、窦固等交”。上召责松,松叩头流血。乃召问援,因取所与严、敦书,即日免保官。时龙伯高为山都长,擢为零陵太守。 ①伯高,龙述之字。 ②李贤曰:“鹜,鸭也。”胡三省曰:“毛晃曰:舒凫,俗谓之鸭,可畜而不能高飞曰鸭,野生而高飞者曰鹜。” 秋九月,地震。诏南阳郡勿输今年田租,南阳系囚减死罪一等。 是岁匈奴国中乱,诸将皆言可击者。上以问朗陵侯臧宫,宫曰:“愿得五千骑,足以立功!”上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遂不出师。 匈奴之族由来尚矣,其在殷、周,则有山戎、猃狁之难。逮于秦、汉,而有匈奴,强弱之势,中国征之事详矣。王莽时欲分匈奴,匈奴大怒,纵兵犯塞,伤杀吏民。莽乃盛兵以击匈奴,严尤谏曰:“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也。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征之,尽境而还,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武帝选将练兵,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疲耗,匈奴亦困,而天下弊。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也。”莽不从,匈奴遂叛,北边大扰。世祖之初,方忧中国,未遑外事也。初匈奴右日逐王比,单于知牙斯之长子也①。自呼韩邪单于死后,更令兄弟相传。知牙斯死,传弟臧咸②;臧咸死,传弟舆。舆立,欲传其子,然其弟知牙师以次当为单于者也③。比曰④:“以兄弟言之,知牙师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也。”舆疑之。舆死,子焉鞮立⑤;鞮死,弟汉奴立⑥。比遂失次怨恨。而匈奴国中旱、蝗连年,草木皆尽,人畜死者过半。比乃遣人奉匈奴图诣西河,求和亲,尽〔收〕(牧)南边诸部呼衍、日逐等叛匈奴⑦。匈奴遣万余骑击比,不胜,呼衍、日逐等共立比为呼韩邪单于。孝宣时,其大父呼韩邪归汉得成,故袭其号,于是有南、北单于⑧。 ①《汉书·匈奴传》作“囊知牙斯”。 ②《汉书·匈奴传》作“咸”。 ③“师以”原误作“帅川”,据《范书》改。 ④“比曰”原误作“皆”。 ⑤《范书》南匈奴传作“乌达鞮侯”。 ⑥《范书》南匈奴传作“蒲奴”。 ⑦收、牧形近而讹,《范书》作“敛”。 ⑧正式立南单于,《东观记》、《范书》均作建武二十四年,《袁纪》恐别有所据。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