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史籍 > 后汉纪校注 | 上页 下页
汉明帝纪(4)


  秋八月,有司议世祖庙乐。东平王仓议曰:“汉制旧典,宗庙各奏其乐,不必相袭,以明其德也。高帝受命龙兴,诛暴秦,天下各得其所,作武德之舞。孝文皇帝躬行节俭,泽施四海,制盛德之舞。光武皇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登封告成,功德巍巍。夫歌所以咏德,舞所以象功,庙乐宜曰‘大武之舞’。”徙之。

  ①仓即苍,诗黍离“悠悠苍天”,传曰:“苍本亦作仓。”

  初起北宫。尚书仆射钟离意谏曰:“陛下以天旱不雨,每自刻责,避正殿,损常膳,而天犹不雨,岂举动失所,而政违天心者邪?昔汤遇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民疾邪?宫室营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今百姓须雨而天久旱,窃以为北宫大作,是宫室营,政不节之类也。自古已来,非患宫室小,但患民之不安。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言君臣相济,上下同忧也。今天下疲弊,衣食不充,可谓忧矣。食禄于朝,备在近列,敢不以闻。”

  ①王应麟困学纪闻曰:“钟离意谓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本于荀子。”按荀子大略篇曰:“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贿赂也。
  ②出小雅大田之章。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素)事,误以十为百,上大怒,诏郎欲鞭之。意曰:“过误者,人所有也。若以懈慢为罪,臣居大官,皆在臣,臣请先受坐。”解衣就挞。上意解,皆原之。上性急,好以小察为明,公卿大臣数被诬毁,尚书近臣尤甚。由是朝廷悚栗,事为多苟且,以避诛责。意独犯颜论事,数封还诏书。群臣获怒者,辄救请之。

  ①据《东观记》、《范书》改。
  ②郎原作“即”,亦据《东观记》、《范书》径改。

  意荐彭城刘平,征为议郎,上数引见,迁侍中、宗正。平荐举承宫、郇恁,皆名士也。以老病乞骸骨,归乡里。

  平字公子,始以孝行称。为郡吏,守菑丘长,政教大行。每属县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治。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害,平抱仲女,弃己子而走。母欲还取之,平曰:“力不能两全,仲不可以绝类也。”遂去,不顾。平尝出,为母求食。贼得平,将食之,平叩头涕泣曰:“今旦为老母采莒,母饥,待平为命,愿得反食母而还就死。”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即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复还。贼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矣。吾不忍食子!”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攻太守孙萌。平为主簿,冒白刃伏萌上,身被匕创,嗥泣曰:“愿以身代明府。”贼乃相顾曰:“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绝而复苏,因涕泣相抱。后数日,萌竟死。后太守嘉其节义,举孝廉,为全椒长。使掾、吏、卒五日一来治所,余日令各就农桑,官闲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资赋增益,为诸邑最。刺史、太守行部狱,无囚徒,民各自以得职,不知所问。

  ①绝类,谓胤嗣绝灭也。
  ②《范书》“莒”作“菜”,黄本作“苕”。

  沛人赵孝,亦以义行,获宠。孝字长平。初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贼所得,孝闻之,则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不忍食,两放之,谓曰:“归持米粮来。”孝不能得,即复往,愿就烹。贼义之,不害。建武初,天下新定,民皆乏食。孝每炊待熟,辄使礼夫妇出有所役,自在后与妻共疏菜食。及礼还,告以食,而以粮饭食之。如此者久,礼心怪之,微察,怅恨独然,遂不肯复出。兄弟怡怡,乡党服其义。州郡召,进退必以礼。天子素闻其行,诏拜为谏议大夫、长乐卫尉。后复征弟为御史中丞。礼亦以恭谦,有礼让。上嘉孝兄弟笃行,欲宠异之,率常十日,使礼至卫尉府,太官供食,令其相对尽欢,其见优若此。数年,礼卒,赠赙甚厚,令孝以长乐卫尉从官属送丧,葬于家。

  壬申,日有食之。是时刑法严峻,人怀忧惧,因是变也。

  ①晦日也。疑《袁纪》脱“晦”字。

  钟离意上疏曰:“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经术,敬畏天地之礼,劳恤黎元之恩。然而天气未和,日月不明,水泉涌溢,漂杀人民。咎在群臣不能宣化理职,人怀恐急。故百官不亲,吏民不和,至于骨肉相残,以逆和气,虽加杀罚,犹不能止。故百姓可以德胜,不可以刑服。愿陛下缓刑罚,顺时气,以调阴阳,垂之无极。”上虽不能用,然知其忠直,故不得久留中。出为鲁国相,为治存大体,不求细过,百姓爱之。将终遗言,上书陈刑法太峻,宜少宽假。上感其言,赐钱二十万。意之出也,遂就北宫。及德阳殿成,会百官,上曰:“钟离尚书在,不得成此殿也。”

  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少为督邮,亭长有受民酒礼者,府下记案治。意答曰:“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明府内以及诸外,且阙略远县细微事。”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属县事。会稽大疾疫,死者以万数,独身自隐视,经给医药,全济者甚多。辟司徒府,为(耿宪)堂邑令,视民如子,百姓怀之。邑民防广,遗腹子也,为父报雠,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饮食。意怜伤之,解遣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以为不可,意曰:“自令,罪非丞掾也。”广殓母讫,即还入狱,意以状闻,竟得以减死论。

  ①出大雅思齐章。笺云:“寡妻,寡有之妻,言贤也。御,治也。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以此又能为政,治于家邦也。”
  ②司徒者,侯霸也。
  ③“耿宪”为衍文,故删。或系“取虑”之误,属下邳国。

  冬十月,有事于世祖庙,初献大武之舞,改太乐〔曰予〕

  ①黄本“曰予”作“曰宜”。蒋氏字句异同考以为“恐有阙文”,故阙而不刊。按《范书》明帝纪作“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注曰:“尚书琁机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故据琁机钤改之。汉官仪曰:‘大予乐令一人,秩六百石。’”又《东观记》曰:“其改郊庙乐曰大予乐,乐官曰大予乐官,以应图谶。”则黄本作“宜”,误。今据琁机钤谶文“予”以正之。大,太也,乃虚称。前既言“太乐”,故《袁纪》省之,今亦不复补入。

  袁宏曰:乐之为用,有自来矣。大章、箫韶于唐虞,韶濩、大武于殷周,所以殷荐上帝,飨祀宗庙,陈之朝廷,以穆人伦,古之道也。末世制作,不达音声之本,感物乖化,失序乎情性之宜。故虽钟鼓不足以动天地,金石不足以感人神。因轻音声之用,以忽感导之方,岂不惑乎?

  ①大章,尧乐名,言尧德章明也。箫韶,舜乐名,言舜能继绍尧之德,一作大韶。皆传说中之乐舞名,今已不可考。
  ②韶濩,商汤乐名,以其能绍继禹也,亦作大濩。大武,周武王乐名,以武王伐纣,言其德成武功。

  善乎!嵇生之言音声曰:古之王者,承天理〔物〕,必崇简易之数,仰无为之理。君静于上,臣顺于下,大化潜通,天下交泰。群臣安逸,自求多福,默然化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也。和心足于内,则美言发于外。故歌以叙志,舞以宣情,然后文之以采章,昭之以风雅,播之以八音,感之以太和,导其神气,养而就之,迎其悦情,致而明之,使心与理相顺,言与声相应,合乎会通,以济其美。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含弘光大,显于音声也。若此以往,则万国同风,芳荣齐茂,馥如秋兰,不期而信。大道之隆,莫盛于兹,太平之业,莫显于此,故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然乐之为体,以心为主。故无声之乐,民之父母也。

  ①嵇生之言音声,指嵇康所著之声无哀乐论。
  ②据声无哀乐论补。
  ③声无哀乐论“仰”作“御”。
  ④“下”盖指“地”。
  ⑤声无哀乐论“臣”作“生”。
  ⑥声无哀乐论“化”作“从”。
  ⑦“也”原作“盖”,属下句。据黄本及声无哀乐论径改。
  ⑧声无哀乐论“美言”作“和气”。
  ⑨声无哀乐论“言”作“气”。
  ⑩乃《孝经》广要道之章载孔子之语。注曰:“风俗移易,先入乐声,变随人心,正由君德,正之与变,因乐而彰,故曰莫善于乐。”

  夫音声和,此人情所不能已者也。是以古人知情不可放,故抑其所通;知欲不可绝,故因以致杀。故为可奉之礼,制可遵之声也。口不尽味,耳不极音,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为之检则,使远近同风,〔用〕而不竭,亦所以结忠信,著不迁也。故乡教庠序,革不修之,使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使将听是声也,必闻此言;将观是容也,必崇其礼。犹宾主升降,然后酬行焉。于是言语之节,音声之度,揖让之宜,动止之致,进退相须,共为一体。君臣用之于朝,士庶用之于家,少而习之,长而不怠,心安志固,从善日迁,此先王用乐之意也。故朝宴聘享,嘉乐必存。是以国史采风俗之盛衰,寄之乐工,宣之以管弦,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此〔又〕先王用乐之意也

  ①声无哀乐论“通”作“遁”。
  ②声无哀乐论此句作“故自以为致”。
  ③声无哀乐论“遵”作“导”,“声”作“乐”。
  ④声无哀乐论“耳”作“乐”。
  ⑤均据声无哀乐论补。
  ⑥据声无哀乐论补。
  ⑦声无哀乐论此四字作“亦随之”,且上句“教”作“校”,“序”作“塾”。
  ⑧声无哀乐论“宜”作“仪”。
  ⑨出毛诗周南关雎序。
  ⑩据声无哀乐论补。

  上与皇太(子)后幸南阳章陵,周观旧庐,召见阴、邓故人,赏赐各有差。

  ①据《东观记》、《范书》删。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