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史籍 > 三家注史记 | 上页 下页 |
孔子世家(6) |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正义〕浊音卓。邹音聚。颜浊邹,非七十二人数也。 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集解〕何晏曰:“四者有形质,可举以教。” 绝四:毋意,〔集解〕何晏曰:“以道为度,故不任意也。” 毋必,〔集解〕何晏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 毋固,〔集解〕何晏曰:“无可无不可,故无固行也。” 毋我。〔集解〕何晏曰:“述古而不自作,处群萃而不自异,唯道是从,故不有其身。” 所慎:齐,战,疾。〔集解〕何晏曰:“此三者人所不能慎,而夫子慎也。”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集解〕何晏曰:“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之。”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集解〕郑玄曰:“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後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端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重教也。” 其於乡党,恂恂〔集解〕王肃曰:“恂恂,温恭貌也。”〔索隐〕有本作“逡逡”,音七旬反。 似不能言者。其於宗庙朝廷,辩辩〔索隐〕论语作“便便”。 言,唯谨尔。〔集解〕郑玄曰:“唯辩而谨敬也。” 朝,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集解〕孔安国曰:“中正之貌也。”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集解〕孔安国曰:“和乐貌。” 入公门,鞠躬如也;趋进,翼如也。〔集解〕孔安国曰:“言端好也。” 君召使儐,〔集解〕郑玄曰:“有宾客,使迎之也。” 色勃如也。〔集解〕孔安国曰:“必变色。”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集解〕郑玄曰:“急趋君命也,行出而车驾随之。” 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集解〕孔安国曰:“鱼败曰馁也。” 席不正,不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是日哭,则不歌。见齐衰、瞽者,虽童子必变。〔集解〕包氏曰:“瞽,盲。” “三人行,必得我师。”〔集解〕何晏曰:“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无常师。” “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集解〕孔安国曰:“夫子常以此四者为忧也。” 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集解〕何晏曰:“乐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集解〕王肃曰:“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也。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也。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於教化,或所不忍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乱神也。怪力,乱神,有与於邪,无益於教,故不言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集解〕何晏曰:“章,明。文,彩。形质著见,可以耳目循也。” 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集解〕何晏曰:“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集解〕何晏曰:“言不可穷尽。”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集解〕何晏曰:“言忽恍不可为形象。”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集解〕何晏曰:“循循,次序貌也。诱,进也。言夫子正以此道进劝人学有次序也。”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集解〕孔安国曰:“言夫子既以文章开博我,又以礼节节约我,使我欲罢不能。已竭吾才矣,其有所立,则卓然不可及。言己虽蒙夫子之善诱,犹不能及夫子所立也。”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集解〕郑玄曰:“达巷者,党名。五百家为党。此党之人美孔子学道艺,不成一名而已。” 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集解〕郑玄曰:“闻人美之,承以谦也。吾执御者,欲明六艺之卑。” 牢曰:“子云‘不试,故艺’。”〔集解〕郑玄曰:“牢者,弟子子牢也。试,用也。言孔子自云我不见用故多伎艺也。”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集解〕服虔曰:“大野,薮名,鲁田圃之常处,盖今钜野是也。”〔正义〕括地志云:“获麟堆在郓州钜野县东十二里。春秋哀十四年经云‘西狩获麟’。国都城记云‘钜野故城东十里泽中有土台,广轮四五十步,俗云获麟堆,去鲁城可三百馀里’。” 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集解〕服虔曰:“车子,微者也;鉏商,名也。”〔索隐〕春秋传及家语并云“车子鉏商”,而服虔以“子”为姓,非也。今以车子为主车车士,微者之人也。人微故略其姓,则“子”非姓也。 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集解〕服虔曰:“麟非时所常见,故怪之,以为不祥也。仲尼名之曰‘麟’,然後鲁人乃取之也。明麟为仲尼至也。” 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集解〕孔安国曰:“圣人受命,则河出图,今无此瑞。吾已矣夫者,伤不得见也。河图,八卦是也。”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集解〕何休曰:“予,我也。天生颜渊为夫子辅佐,死者是天将亡夫子之证者也。” 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集解〕何休曰:“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证,故云尔。” 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集解〕何晏曰:“子贡怪夫子言何为莫知己,故问之。”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集解〕马融曰:“孔子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不知己,亦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集解〕孔安国曰:“下学人事,上达天命。” 知我者其天乎!”〔集解〕何晏曰:“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乎!”〔集解〕郑玄曰:“言其直己之心,不入庸君之朝。”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集解〕包氏曰:“放,置也。置不复言世务也。” 行中清,废中权”。〔集解〕马融曰:“清,纯絜也。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合於权也。” “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集解〕马融曰:“亦不必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於後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索隐〕言夫子修春秋,以鲁为主,故云据鲁。亲周,盖孔子之时周虽微,而亲周王者,以见天下之有宗主也。 故殷,运之三代。〔正义〕殷,中也。又中运夏、殷、周之事也。 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於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後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集解〕刘熙曰:“知者,行尧舜之道者也。罪者,在王公之位,见贬绝者。” 明岁,子路死於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集解〕郑玄曰:“太山,众山所仰。” 梁柱摧乎!哲人萎乎!”〔集解〕王肃曰:“萎,顿也。” 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集解〕王肃曰:“伤道之不行也。” 夏人殡於东阶,周人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集解〕郑玄曰:“明圣人知命也。”〔正义〕括地志云:“汉封夫子十二代孙忠为褒成侯;生光,为丞相,封侯;平帝封孔霸孙莽二千户为褒成侯;後汉封十七代孙志为褒成侯;魏封二十二代孙羡为崇圣侯;晋封二十三代孙震为奉圣亭侯;後魏封二十七代孙为崇圣大夫;孝文帝又封三十一代孙珍为崇圣侯,高齐改封珍为恭圣侯,周武帝改封邹国公;隋文帝仍旧封邹国公,炀帝改为绍圣侯;皇唐给复二千户,封孔子裔孙孔德伦为褒圣侯也。”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索隐〕若孔子以鲁襄二十一年生,至哀十六年为七十三;若襄二十二年生,则孔子年七十二。经传生年不定,致使孔子寿数不明。 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玦遗一老,〔集解〕王肃曰:“吊,善也。玦,且也。一老谓孔子也。” 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集解〕王肃曰:“疚,病也。” 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集解〕王肃曰:“父,丈夫之显称也。律,法也。言毋以自为法也。” 子贡曰:“君其不没於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索隐〕失礼为昏,失所为愆。左传及家语皆云“失志为昏,失礼为愆”,与此不同也。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余一人’,非名也。”〔集解〕服虔曰:“天子自谓‘一人’,非诸侯所当名也。”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