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吴楚材 > 古文观止 | 上页 下页
祭公谏征犬戎


  (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櫜高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zuǎn]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致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之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国语简介】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宋代以来多位学者认为是西汉刘歆伪作。

  【注释】

  1.穆王:周天子,名满。康王之孙,昭王的儿子。犬戎:我国古代西方民族名,即昆戎。商朝和周朝时,在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游牧。

  2.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大臣,封于祭,故叫祭公。谋父是他的字。祭(zhài),父(fǔ)。

  3.戢(jí):聚集,收藏。时动:按照一定的季节行动。如春夏务家,冬于讲武。

  4.震:惧怕。

  5.周文公:即周公,“文”是他的谥号。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旦,也称叔旦。

  6.载:语助词,无义。干戈:兵器名。

  7.櫜(ga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把弓箭收藏起来。

  8.懿德:美德。

  9.时:是,这。夏:中国。

  10.允:信,相信。王:指周武王。

  11.茂:通“懋”,勉励。德,道德。

  12.阜(fu):大,多。

  13.乡(xiang):所在。

  14.滋:增益,加多。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