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吴楚材 > 古文观止 | 上页 下页
丰乐亭记


  (作者: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俯仰左右,故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chàn]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quǎn]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丰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

  1.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舆地纪胜》:“淮南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庆历中,太守欧阳修建。”清《一统志》:“安徽滁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2.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3.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诸,兼词,之于。《与韩忠献王书》:“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于川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有《幽谷泉》诗。

  4.耸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着。耸然,高耸的样子。特,突出。

  5.窈然:深幽的样子。

  6.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7.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8.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9.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战争。

  10.“昔太祖”五句:公元956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后周大将,与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将皇甫晖、姚凤会战于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队败于滁州城。随后赵匡胤亲手刺伤皇甫晖,生擒皇甫晖、姚凤,夺下滁州城。《资治通鉴》后周纪三:“……太祖皇帝引兵出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欲断桥自守。太祖皇帝跃马兵麾涉水,直抵城下。……一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井擒姚凤,遂克滁州。”周,指五代时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11.图记:指地图和文字记载。

  12.清流之关: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13.“所在”二句:指到处都割据称王,难以计算。胜,尽。

  14.及:等到。

  15.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

  16.“向之凭恃险阻”二句:如先前那些凭借险阻称霸的人,有的被诛杀,有的被征服。向,从前。

  17.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18.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

  19.畎:田地。

  20.乐生送死:使生的快乐,礼葬送死。《孟子·离娄》:“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21.涵煦:滋润教化。

  22.事简:公务简单。

  23.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荫下休息。掇,拾取。荫,荫庇,乘凉。

  24.“风霜”二句:秋天刮风下霜,冬天结冰下雪,经风霜冰雪后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更加清爽秀丽。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25.岁物:收成。

  26.刺史:官名,宋人习惯上作为知州的别称。欧阳修此时为滁州知州,根据习惯自称为刺史。

  27.名:起名,命名。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