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金庸 > 旧版神雕侠侣 | 上页 下页 |
第一百一十回 五绝之位(1) |
|
杨过执了一枝长矛,跃马冲前,那神雕迈开大步,伴在马旁,伸翅替他拨开射来的弩箭。小龙女、耶律齐、郭芙、郭襄四人紧随其后。杨过对着蒙古皇帝的九旄大纛,疾驰而去。耶律齐吃了一惊,他知蒙古皇帝既然亲临前敌,定然防卫极严,精兵猛将,多在左右,自己这百余人冲了过去,岂非白白送死,但想自己这条性命是杨过救的,真所谓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他要到那里,便跟到那里,何必多言? 这一行人去得好快,转眼间冲出数里,已到襄阳城下。蒙哥的扈驾亲兵见杨过来得势头猛恶,早有两个百人队冲上阻挡。杨过左臂一挥,一枝长矛飞掷出去,洞穿一名百夫长的铁甲,贯胸而过。他顺手从耶律齐手中又接过一枝长矛,掷死了第二名百夫长,蒙古亲兵一阵惊乱,杨过已突阵而过。众亲兵大惊,握刀举戟纷纷上前截拦,但杨过一矛一人,当者立毙。须知他左臂的神功系从山洪海潮之中练成,那长矛一掷之势,便是岩石也能插入,何况常人的血肉之躯?他每一枝长矛都是对准了顶盔贯甲的将军发出,顷刻之间掷出十七枚长矛,杀了十七名蒙古猛将。 这一下突袭,当真是如迅雷不及掩耳,蒙古大军空在城下屯军十万,但杨过奔马而前,便如摧枯拉朽般破坚直入,一口气冲到了皇帝的马前。扈驾亲兵舍命上前抵挡。执戟甲士横冲直撞的过来,遮在皇帝身前。杨过回臂要去耶律齐手中再拿长矛时,却拿了个空,原来已给敌军甲士隔断。眼见蒙古皇帝脸有惊惶之色,拉过马头正要退走,杨过一声长啸,双脚踏上马鞍,跟着在马鞍上一点,和身跃起,直扑而前。十余名亲兵将校挺枪急刺,杨过在半空中提一口真气,一个觔斗,从十余枝长枪上翻了过去。 蒙古皇帝见势头不好,一提马缰,纵骑急驰。他胯下这匹坐骑乃是蒙古万中选一的良驹,龙背鸟颈、骨竦筋高、嘶吼似雷、奔驰若风,名为“飞云骓”,和郭靖当年的“汗血宝马”不相上下,但见它四蹄翻飞,径往空旷处驰去。此马跑得兴发,天下再无一匹马追赶得上,杨过展开轻功,在后追来。蒙古军数百骑又在杨过身后急赶。两军见了这等情势,城上城下,登时忘了交战,齐声呐喊。蒙古军只盼皇帝马快,宋军只盼杨过追上。 杨过见皇帝单骑逃遁,心下大喜,暗想你跑得再快,也要教我赶上了,岂知这“飞云骓”直是非同小可,后蹄只须在地下微微一撑,一窜便是数丈。杨过提气急追,反而和皇帝越来越远了,他一弯腰,在地下拾起一根长矛,奋力往蒙哥背心掷去。眼见那长矛犹似流星赶月般飞去,两军瞧得亲切,人人目瞪口呆。忘了呼吸,只见那飞云骓猛地里向前一冲,长矛距皇帝背心约有尺许,力尽而堕。宋军大叫:“可惜!”蒙古军齐呼:“万岁!” 这时郭靖、黄药师、黄蓉、周伯通、一灯等相距均远,只有空自焦急,却那里使得出一分力气去助杨过?蒙古兵将千千万万,也只有呐喊助威,枉有尽忠效死之心,却那里追得上飞云骓的脚力? 蒙哥在马背回头一望,见将杨过越抛越远,心下放宽,纵马向西首一个万人队驰去。那万人队齐声发喊,迎了上来,只要两下里一凑合,杨过本领再高,也伤不着皇帝了。杨过眼见功败垂成,好生沮丧,突然间心念一动:“长矛太重,难以及远,何不用石子?”拾起两粒小石,使出“弹指神通”功夫,一一弹了出去。但听得嗤嗤声响,两粒石子都击在飞云骓臀上。那马吃痛,一声长嘶,前足提起,人立起来。 那蒙哥虽是贵为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皇帝,但自幼弓马娴熟,曾跟随祖父成吉思汗、父亲拖雷数次出征,可说一生活于马背之上,长于刀枪丛中,这时变出非常,他却毫不慌乱,挽雕弓、搭长箭,双腿紧紧挟住马腹,回身向杨过便是一箭。杨过低头避开,飞步抢上,手中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折骨断,倒撞下马,登时毙命。 (金庸按:据《元史》本纪卷三:“宪宗讳蒙哥,睿宗拖雷之长子也。……九年二月丙子,帝悉率诸兵,督诸军战城下……攻镇西门、攻东新门、奇胜门……攻护国门……登外城,杀宋兵甚众……屡攻不克……癸亥、帝崩。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御群臣甚严。”《续通鉴》:“蒙古主屡督诸军攻之,不克……蒙古主殂……史天泽与群臣奉丧北还,于是合州围解。”《续通鉴考异》:“元宪宗自困顿兵日久,得疾而殂。《重庆志》谓其中飞石……今不取。”依历史记载,宪宗系因攻重庆不克而死,是否为了中飞石,史书亦记载各异。但元军、宋军激战最久,战况最烈者系在襄阳,元军前后攻数十年而不能下。为增加小说之兴味起见,安排为宪宗攻襄阳不克,中飞石而死,城围因而得解。此与史书记载地理上有变动,但其精神并未改变。) 蒙古兵将见皇帝落马,无不惊惶,四面八方抢了过来。郭靖大呼传令,乘势冲杀。皇帝在阵上落马,蒙古兵将大都亲见,登时军心大乱。城内宋军开城杀出,郭靖、黄药师、黄蓉等发动二十八宿大阵,来回冲击。蒙古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一路上抛旗投枪,溃不成军,纷纷向北奔逃。 郭靖等正追之间,忽见西方一路敌军,队伍甚是整齐,军中竖起了皇帝忽必烈的旗号。但蒙古兵败如山倒,一时之间那能收拾,忽必烈治军虽严,给如潮水般涌来的败兵一冲,部属也登时乱了。忽必烈见势头不妙,率领一枝亲兵殿后,缓缓北退。郭靖等直追出三十余里,眼见蒙古兵退势不止,而吕文焕流水价派出传令官,命郭靖回军保城,宋军这才凯捷而回。 自蒙古和宋军交锋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败,而一国之主丧于城下,更是军心大沮。再者蒙古皇位并非父死子袭,系由皇族权贵、重臣大将会议拥立,蒙哥既死,忽必烈急欲身登大宝,于是领军北归。因此直至一十三年后,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军方始再攻襄阳,此是后话不提。 郭靖领军回到襄阳城边,安抚使吕文焕早已率领亲兵将校,大吹大擂,列队在城外相迎。众百姓也拥在城外,陈列酒浆香烛,罗拜慰劳。郭靖携着杨过之手,拿起一名老汉呈上来的美酒。转敬杨过,说道:“过儿,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扬名固不待言,合城军民,无不重感恩德。” 杨过心中感动,有一句话藏在心中二十余年,始终未说,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朗声说道:“郭伯伯,小侄幼时若非蒙你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他二人自来万事心照,不说铭恩感德之言,此时对饮三杯,两位当世大侠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再无憾事。 当下二人携手入城,但听得军民夹道欢呼,声若轰雷。杨过忽然想起:“二十余年之前,郭伯伯也携着我的手,送我上终南山重阳宫去投师学艺。他对我一片至诚,从没半分差异。可是我狂妄胡闹,叛师反教,闯下了多大的祸事!倘若我终于误入歧路,那有今天和他携手入城的一日?”想到此处,不由得汗流浃背,暗自惭愧。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