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鲁迅 > 集外集 | 上页 下页 |
咬嚼之余(1) |
|
我的一篇《咬文嚼字》的“滥调”,又引起小麻烦来了,再说几句罢。 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 第一回通信的某先生②似乎没有看见这一句,所以多是枝叶之谈,况且他大骂一通之后,即已声明不管,所以现在也不在话下。 第二回的潜源先生的通信是看见那一句的了,但意见和我不同,以为都非不能“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各人的意见,当然会各式各样的。 他说女名之所以要用“轻靓艳丽”字眼者,(一)因为“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但我却以为这“常想”就是束缚。小说看下去就知道,戏曲是开首有说明的。(二)因为便当,譬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儿叫作 Elizabeth Tolstoi③,全译出来太麻烦,用“妥妳丝苔”就明白简单得多。但假如托尔斯泰还有两个女儿,叫做 Mary Tolstoi et Hilda Tolstoi④,即又须别想八个“轻靓艳丽”字样,反而麻烦得多了。 他说 Go 可译郭,Wi 可译王,Ho 可译何,何必故意译做“各”“旺”“荷”呢?再者,《百家姓》⑤为什么不能有伟力?但我却以为译“郭”“王”“何”才是“故意”,其游魂是《百家姓》;我之所以诧异《百家姓》的伟力者,意思即见前文的第一句中。但来信又反问了,则又答之曰:意思即见前文第一句中。 再说一遍罢,我那篇的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所以将翻译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图便利,爱折中的先生们是本来不在所讽的范围之内的。两位的通信似乎于这一点都没有看清楚。 末了,我对于潜源先生的“末了”的话,还得辩正几句。 (一)我自己觉得我和三苏⑥中之任何一苏,都绝不相类,也不愿意比附任何古人,或者“故意”凌驾他们。倘以某古人相拟,我也明知是好意,但总是满身不舒服,和见人使 Gorky 姓高相同。(二)其实《呐喊》并不风行,其所以略略流行于新人物间者,因为其中的讽刺在表面上似乎大抵针对旧社会的缘故,但使老先生们一看,恐怕他们也要以为“吹敲”“苛责”,深恶而痛绝之的。(三)我并不觉得我有“名”,即使有之,也毫不想因此而作文更加郑重,来维持已有的名,以及别人的信仰。纵使别人以为无聊的东西,只要自己以为有聊,且不被暗中禁止阻碍,便总要发表曝露出来,使厌恶“滥调”的读者看看,可以从速改正误解,不相信我。因为我觉得我若专讲宇宙人生的大话,专刺旧社会给新青年看,希图在若干人们中保存那由误解而来的“信仰”,倒是“欺读者”,而于我是苦痛的。 一位先生当面,一位通信,问我《现代评论》⑦里面的一篇《鲁迅先生》⑧,为什么没有了。我一查,果然,只剩了前面的《苦恼》和后面的《破落户》,而本在其间的《鲁迅先生》确乎没有了。怕还有同样的误解者,我在此顺便声明一句:我一点不知道为什么。 假如我说要做一本《妥妳丝苔传》,而暂不出版,人便去质问托尔斯泰的太太或女儿?我以为这办法实在不很对,因为她们是不会知道我所玩的是什么把戏的。 一月二十日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②指廖仲潜。 ③ Elizabeth Tolstoi:英语,可译为伊丽莎白·托尔斯泰。 ④ Mary Tolstoi et Hilda Tolstoi:法语,可译为玛丽·托尔斯泰和希尔达·托尔斯泰。 ⑤《百家姓》:旧时学塾所用的识字课本。宋初人编,系将姓氏连缀为四言韵语,以便诵读。 ⑥三苏:宋代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并称。 ⑦《现代评论》:综合性周刊,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一九二八年底出至第八卷第二〇九期停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适、王世杰、陈西滢、徐志摩等。他们原依附北洋军阀政府,后投靠国民党政权。 ⑧《鲁迅先生》:张定璜作。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六日《京报副刊》上刊登的《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六期的预告目录中,该文排在《苦恼》和《破落户》两篇之间。但出版时并无此文。按此文后来发表于《现代评论》第七、八两期。《苦恼》,胡适所译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破落户》,炳文作的杂文。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