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张爱玲 > 雷峰塔 | 上页 下页 |
一一 |
|
“嗳,乡下苦呵。乡下人可怜啊。”她只这么说。可是吃饭的时候她说:“别这么挑嘴,乡下孩子没得吃呵。”说着眼睛都雾湿了。 有次她说:“乡下孩子吵得没办法,舀碗水蒸个鸡蛋,一人吃一匙,骗骗孩子们。” 王发下乡收租大半年了,这向来是账房的差事,可是沈家人总叫个可靠的老家人去。田地靠何干的家乡近,也和王发的家乡近,可是他家里没人了。他娶过老婆,死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何干到男佣人的屋子找琵琶和陵,总会找他说说话。他给她倒茶,再帮姐弟俩添茶,茶壶套在藤暖壶罩里。 “喝杯茶,何大妈。” “唉哎嗳,”她作辞道,“不麻烦,王爷。” 他把茶端到门口。老妈子们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进男佣人的屋子。 他回屋里坐在小床上,何干站在门口。陵在床上爬来爬去,掀开枕头找枕下的东西。 “乡下现在怎么样,王爷?” “老样子。”他咕噜了一句。 “还闹土匪?”她问道,眯细着眼,等待着凶讯。 “到处都闹。我在的时候来了四趟。” “嗳呀!”心酸的叹息由齿缝间呼出来。 “现在好多人有枪。” “嗳呀!年景越来越坏了。” “我也学了打枪。横竖闲着也是闲着。” “嗳呀!乡下这么乱。” 何干离乡太久了,许多事都是道听途说,想像不出来。王发往下说,她草草点头。琵琶觉得他们都是好人,老天却待他们不公平。她很想要补偿他们。 “等我大了给王爷买皮袍子。”她突然说。 两人都好像很高兴。何干说:“大姐好,分得出好坏。” “是啊。”王发说。 “我呢,大姐?我没有?”何干说。 “你有羊皮袄了。我给你买狐狸毛的。” “真谢谢你了。可别忘了,谢过了就不作兴反悔了。” “等我大了马上买。” “陵少爷呢?”王发说,“陵少爷,等你大了老王老了,你怎么帮老王?” 陵不吭声,只是在床上爬,东翻西找。 王发与何干苦笑,并不看彼此。论理他们是该得到远比工钱多的养老金,可是现实上还得寄希望于年青的一代。可惜是女孩子这一边。 “还是大姐好。”王发低声说。 “大姐好。”何干喃喃说,仿佛也同意可惜了。 王发到小公馆去见榆溪,没派什么差使给他。 “王发又笨脾气又坏。”榆溪从前说,可是没办法打发了他。他服侍过老太爷。王发瘦瘦的,剃着光头,两颊青青的一片胡子碴,从前跟着老太爷出门,走在轿子后,投帖拜客。 “我学王爷送帖子。”打杂的说,“看,就是这个身段!”他紧跑几步,一只手高举着红帖子,一个箭步,打个千,仍然高举着帖子,极洪亮的嗓子宣读出帖上的内容,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他其实没亲眼见过。民国之后就不兴了。 “王爷送帖子给我们看看。”他说。 王发一丝笑容也没有,正眼也不看他一眼。 “王爷送帖子给我看。”琵琶说,“好不好,就一次。” 无论她怎么求,他一定不理睬,虽然他也疼她。有时候他会带她出去走走,坐在他肩头。看木头人戏,看耍猴戏,看压路机,蒸汽船一样的烟囱,有个人驾驶,慢悠悠的在铺整的马路上来来回回航行。周围蒸腾出毒辣的沥青味,琵琶倒觉得好闻,因为这是上海夏天融化的气味。有时遇见了卖冰糖山楂的,一串串油亮亮红澄澄的山楂插在一只竹棍上,小贩扛着竹棍像是京戏里的武生的红绒球盔冠。偶尔王发会自掏腰包买一串给她。 “王爷,你不送帖子给我看么?哪天给我看看好不好?旁边没有人的时候?”琵琶坐在他肩头上恳求着,可是他像不听见。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