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现代文学 > 亚细亚的孤儿 | 上页 下页 |
三 |
|
他称赞胡家春联的句子。胡老人听了愧不敢当,问道:“你今年写的春联呢?” 促彭秀才说出来,彭秀才说:“劣作。”他谦逊的说:“大树不沾新雨露,云梯仍守旧家风。” 他吟咏了,写在纸上给胡老人看。胡老人说:“很好,彷佛伯夷叔齐的气概。” 赞赏其句子,但忽然他的声音消沈。 “可是,云梯书院的旧家风,像这句子一样,能够守得住吗?” 胡老人喃喃地这样说,素来的挂心不禁脱口而出。 “如果云梯书院被关闭了,那么汉学就灭亡了。”彭秀才黯然地说。 这时,太明和其哥哥,以及他父亲都出来寒暄,一座突然热闹起来,洋溢着新春的兴致。但是,不一会儿,彭秀才频频打哈欠,那是鸦片烟瘾发作的兆候。胡老人看了领会,机灵的把彭秀才带到自己的房间去吸食鸦片。 正好那时候,外面传来一阵热闹声,是新客人到了。那是胡老人之兄的儿子,也就是太明的伯父叫鸦片桶,许久没有来的访问。他是深入骨髓的鸦片吸食者,分家当时每年的一千数百石田地稻米收成的财产,悉数化为鸦片烟,从那时起本名胡传统,而却被人称为鸦片桶,他能说善道话术这方面的,也是艺人。鸦片桶来到,一座立刻谈笑风生。 太明对彭秀才和鸦片桶两位客人,心里稍稍加以评价。胡老人尊敬彭秀才,这从他格外招待彭秀才便可显现出来。但是太明不像他祖父胡老人那样,忆憬着秀才或举人的科考。他模糊地觉得那些将会趋于消失的宿命,吸引太明注意的是,鸦片桶的儿子志达。 志达是“巡查补”(警察补充人员),被人称为“大人”,会说日本话。到哪里都吃得开,他吸的烟是“敷岛”纸烟,用雪白的手帕,散发出香水味。村民看见他用白手帕擦汗,觉得很奢侈。而且志达走过时,闻到一股香皂的清爽味。那是乡下人称为“日本味”的一种文化的气息。一般洗衣服是用木浪树之实或茶子来去污,连洗脸也是用山茶之实的时代,肥皂的气味,令人感到高价、珍贵。太明对于志达的观感,虽然觉得有点轻薄,但又感觉到一种新时代的风气。 但是,在村子里志达的“人缘”欠佳。志达的亲戚对他有点疏远,村人对他则“面从背反”。当面点头哈腰,他的影子一不见了,不,甚至连他的影子还看得见之中,便背后议论他。这不仅是对权力的反感而已,也是由于某种感情所致。 但是志达常到胡老人家里谈谈话。胡老人年轻时即了解香港、广东,又有一点涉猎了西洋文化,因此志达跟他有话题谈。志达顺着话风建议的说:“叔公!让太明进学校读书吧!因为这是时势啦。” “不论时势如何,因为在学校里不教四书五经!” 老人的回答总是这样说。老人对西洋文化感到一种惊奇,但并不心服。何况是对日本文化呢,认为只不过其亚流罢了。老人的脑袋里,充满了对春秋的历史、孔孟的教化、汉唐的文章、宋明的理学等,光耀的中国古代的憧憬。他认为好歹要把这些还给子孙。 初三彭秀才来拜年,被挽留着在胡家住了四日。其实他也许想多住几天,但阿三、阿四之徒听说胡家大请客都赶来当食客,不仅如此,在胡老人和彭秀才文雅的话题(楚辞、离骚赋、诸子百家的议论)中,乱插嘴,使彭秀才感到很扫兴,便说要回去了。阿三、阿四是鸦片桶的同类伙伴,在村子里的绰号叫顺风旗,也就是拍马屁的徒辈。彭秀才若回去了,他们也难做食客,因此拼命挽留彭秀才,但彭秀才坚持要告辞,胡老人挽留着,也挽留不住他。 以食客三千的孟尝君为理想的胡老人,彭秀才回去后,其余的一切就交给儿子,撒手不管,懒得应酬阿三、阿四这类人。胡老人的儿子,也就是太明的父亲性格现实,食客待不住,悄悄的走了。如此这样中,过完年,到了十五日的元宵节。这天晚上称为“迎花灯”,街上有种种节目,姑娘们由亲人陪着,穿戴得漂亮上街。映入眼帘的有很多年轻男子,这对于闺中小姐来说,是难得外出的机会,同时也是选夫婿的好机会。 太明和阿公为了看元宵节的“迎花灯”,太阳还没有下山前就出门了。走到接近街上时,便听见打鼓、敲铜锣、吹唢吶和笛子声齐鸣。这天晚上因为有特别的“迎花灯”,比往年热闹,台北都有人来看。老人和小孩被人潮拥挤着,简直插足困难。然而老人和太明被推挤推挤着,进入了热闹的人潮中。花灯正酣。种种花灯和火把缤纷的排成长龙令人眼花撩乱。 喇叭队、小唱班、小人和大人的化装行列。装饰着仙人仙女摇曳生动的“艺阁”,它们淹埋在花和古董里,好像演戏一样。每当“艺阁”经面前时,胡老人便把其来历剧目解释给太明听:这是“昭君和蕃”啦,这是“吴汉杀妻”啦,也有关公斩六将予人印象鲜明的场面,太明踮着脚尖,不厌倦地看着。行列的最后面是载着艺妓演唱的高台,人潮非常杂乱,挂着印有太阳旗灯笼的警察和壮丁在维持交通秩序。这时狂热的群众为争睹艺妓,更加挤得水泄不通,人潮中起了海啸似的动摇。于是从人潮中被挤出去的十几个人,一下子踩进花灯的行列中,立刻起了混乱。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和壮丁大声喝叱:“马鹿(混蛋)家伙!”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