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千寻 > 小星皇后 | 上页 下页
二六


  “本宫自然是要睁大眼睛,好好看清楚,九皇子要怎地立下大事业。”她嘴角扬起一抹轻鄙。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水不言自流,人不言自能,目不视天地之宽,耳不闻自然之阔,壅熙不过是个浅薄之人,由这样的人登上大位,对大燕是福是祸?

  这问题日日夜夜在她心底盘桓,她自问又自问,是父亲那封书信,让她定下心……无论是福是祸,她都无力管了,是悲哀,也是事实,她能做的,也只是任由错误一步一步行,渐行渐远……

  看着皇后轻鄙的表情,壅熙气急败坏,袍袖忿忿一甩往外走去,但他走了三两步,倏地回身,重返皇后跟前。

  他仰起下巴,与皇后相望,露出一抹阴森笑意。

  “母后约莫还不清楚,表兄韦立邦的军队已经开往京城?”

  “没有圣旨,谁敢让军队回京?”

  话出口,霍地,她惊吓不已,难不成逼退皇上不够,父亲还打算改朝换代,让韦家人称帝?

  一阵寒意倏地兜头而下,宛如跌坠冰窟,寒意渗骨,她几乎要喘不过气。

  冷汗自她颈间涔涔流下,湿透背脊,她猛地伸手拿起杯盏喝下一大口茶,可茶水已凉,吞进腹中的,又是一番惊心动魄的冰寒。

  所以,他们不只要让假皇帝立东宫太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事实……

  所以,对真皇帝他们不只要逼宫,很有可能……

  略一深思,所有她想不透的环结全串起来了。

  假皇帝立太子,真皇帝暴毙,所有证据均掌握在父亲手里,届时,父亲只要把壅熙的罪状公诸于天下,朝堂中,不服壅熙的朝臣本就很多……

  兄长们更可大摇大摆,打着清君侧、弑逆子为皇上报仇的口号,将军队开进京城,控制局面,然后……韦氏取而代之。

  父亲老糊涂了吗?除了壅熙,皇上还有许多儿子,便是五皇子务熙来不及自梁州率军赶回京城,也还有大皇子坜熙、四皇子阅熙,以及后宫中大大小小的皇子们,便是他控制了场面,百官也不会尊父亲为帝的,除非……阅熙、坜熙,后宫诸多皇子已无生还的机会……

  是啊,爹爹是个心思缜密之人,怎会拥壅熙这样的人为帝?谋逆之心,怕是早在儇熙亡于梁皓之手后,便种下的念头。

  从要她扶植壅熙开始,到白虎事件、到太医韦立庆为皇帝配假药,再到坜熙中毒失忆、深谙摄魂术的章妹忆进宫……

  一环扣着一环、一椿接着一桩,每个事件,父亲似乎事事不沾手,只是无辜而被动地被壅熙缠上,不得不错棋错行,但认真往深处想去……她越想越心惊。

  壅熙平庸,又长居深宫,岂能认识那么多的江湖人士,并令他们为自己卖命?若非有父亲在背后示意,立昌、应东、立庆……这群人,又岂会听从壅熙号令?所以这些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皆是父亲布下的局?

  父亲胆敢在此时动手,是否代表他早已做好万全准备,屠宫、杀龙,毁灭大燕龙氏,事事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所以为权为势,为那个金瓯九鼎,他已弃亲生女儿于不顾?

  难怪皇帝要对韦氏动手,难怪要拔草除根,他不是不顾年当年之恩,而是如今,为国为朝,他都得心狠。

  皇后全身战栗,惊惧的表情一一落在壅熙眼底。

  他得意非凡:心底暗想:现在知道他有多大本事,能说得动韦氏人全站在自己这边了吧,知道他的善谋智识,已获得韦氏上下尊崇爱戴了吧,皇后权威已是过去式,未来韦氏上上下下,能指望得上的,只有他龙壅熙。

  壅熙昂首挺胸,一吐多年怨气,他终于让皇后明白,自己不是泛泛之辈。

  “军队回京怎么会没有圣旨呢?母后别忘记,康匮可是夜里皇帝,不过下道圣旨,有何难处。”

  “九皇子,你可以告诉本宫,大皇子准备以白虎、长寿酒为皇帝祝寿,此事是谁告诉你的?”

  她万念俱灰,还是强撑起一丝力气,想追出根底,确定自己的设想无误。

  壅熙皱眉。问这个做什么?事实证明,这个消息是正确的不就成了。

  他满面狐疑,仍然回道:“是宫里几个侍卫说的。”

  “那几个侍卫是不是就此……失去下落?”问题出口,她已知道答案,长长地,她叹口气。

  “母后怎么知道?”

  皇后缓声叹息,望向壅熙、满眼悲凄。

  原来她不是一步错、步步错,原来把她拴上危船的不是壅熙,而是她敬爱了一辈了的父亲,父亲的野心呐,竟然瞒了她一辈子。

  可父亲凭什么相信自己会成功?

  眼前,康匮之事她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始终不敢相信事情会这般顺利,她认识几十年的皇帝不该是此般昏匮之人,她只是在心存侥幸呐。

  这下子,大军开拔,皇帝岂有不知之理,那么皇帝为何隐忍不发?

  答案只有一个——皇帝早做好万全准备,父亲已是皇上的囊中物。

  不管壅熙如何作为,壅熙始终是龙家子弟,便是他阴招使尽,这天下仍是大燕的天下,他做得不好,自有龙家人来取代,韦氏的光荣盛衰,她尽了全力便是,可父亲这般作法,得承受青史上多少骂名?

  何况,父亲打的,是一场必败之战呵……

  累了,她不愿再多言。“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九皇子,请好自为之。”

  皇后再不多看他一眼,佝凄着背,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几岁,她唤宫女进门,在宫女的扶持下,缓步走进寝宫,缓缓坐在床沿,偏过头,她望向窗外那株牡丹,久久不转眼。

  她回想那隼的青春岁月,回想容哥哥马背上的飒飒英姿,那首小调是怎么唱的,她已记不得歌词,只记得容哥哥的歌声醇厚温暖,像一壶上好的美酒,一点一点渗进心卢。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