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历史纪录 > 红墙白宫 | 上页 下页
二四


  尼克松:不过,有一件事很有趣,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及日本,都接受美国的援助。还有许多其他国家都接受美援,我想如果我们分析为什么德国和日本表现得这么好,那是因为他们人民有原动力,也愿意辛苦工作,而右些我们援助的国家人民则没有这种特质。这也就是我的重点: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带给一个国家的援助,而是这个国家人民有没有意志力利用这些援助。如果他们没打算去好好运用这些援助,那么这些钱就只是浪费了而已。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对印度的援助。(周恩来笑)除了好像我们援助得越多,我们在那个国家的影响力反而越小这件事实以外,我们并不后悔援助了印度。重点是,与日本相比,印度似乎没能好好利用我们的援助,因为他们缺少那种原动力,也缺乏日本人那种决心。

  周恩来:一个国家人民的特质是一回事,但是全世界的人民都有些共同的特质。最重要的事就是,日本和德国都是战败国,而他们很急于恢复活力。你也可以用意大利来举例,但是他们的人民缺少那种精神,你可以拿他们做个反例。

  尼克松:日本和德国有很强的原动力,中国人也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特质。但是有些(南亚)次大陆的人民,也许是由于环境的因素,就是没有这些特质。(此处有一段尚未解密)

  基辛格:总统指的是美国的印地安人(基中格故意开这个玩笑,以免消息外泄后,过于刺激印度人,却也可看出基辛格视印地安人如无物的种族偏见)。(周恩来笑)

  周恩来:在所谓的次中国问题方面,我们很同情巴基斯坦,因为他们被分割了。我们该协助他们,总统说你只能给经济援助,我已经注意到了。至于承认孟加拉共和国这件事,当你们决定要承认他们的时候,请事先告诉我们。我们双方已经同意,在你们如此做之前,你们会告诉我们。

  在我们这边,我们当然会在你们承认孟加拉之后才承认他们,我们还可能是最后一个承认他们的。但是那并不代表我们会拒绝与一个有这么多人民的地区进行接触,那样做对我们不利。我们不希望让巴基斯坦处于旭她的处境,认为他没有朋友,我们也要考虑回教国家的感觉。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发生前,我们已经在仔细考虑让我们的驻印大使返回住所了。

  我们希望增进与印度的关系,而印度政府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愿,甘地夫人公开明说了。

  尼克松:当我在新德里与华盛顿与她见面时,她告诉我这件事。但是她也告诉我一些其他事情(周恩来笑)。她说她不会反对我与总理及中国政府见面,只要不伤害她的话。

  周恩来:但是……

  尼克松:但是……

  周恩来:不要伤害她……谁要伤害她啊?

  基辛格:总统先生,我们该再度指出,关于承认孟加拉共和国一事,你的决定是把它与三月底印度撤军以后串在一起。就这个问题,总理无疑地将会由美国媒体上看到许多揣测之词,因为在这件事方面,美国官僚体系和我们的意见不同。他们希望我们的脚步再加快,孟加拉也要求我们承认他们。

  尼克松:他们要我们在此一访问之前就采取行动,而我拒绝了,

  基辛格:所以,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会通知你。在那之前,不要相信你所听见的道听途说。

  尼克松:只有你从我们,从我这里听到的消息才能相信。不要相信媒体。

  周恩来:好的。我想问另外一个问题。你如何看中东问题的解决之道?(周恩来笑)法国希望我们参加中东问题的讨论,我们拒绝干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介入那里的事务。

  尼克松:我们正试图就苏伊士运河问题,研究一个可能的临时性解决办法,也试着让以色列政府与阿联共和国(埃及一度与叙利亚合并后的国家)间,进行间接的对谈。但是我必须承认,我不认为这些问题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那可能是因为,解决中东问题的重要关键之一,是操纵在苏联对这件事的态度上。既然我们与总理完全开诚布公,我希望能说得更精确些。我们希望能维持停火状态,我们也会试着让双方展开对谈,并且对以色列运用我们的影响力。但是双方目前在达成协议方面,距离还很遥远。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很困难,也许当副外长回到联合国的时候,他能够把中国式的智慧带过去,而解决问题(周恩来笑)。

  周恩来:那是不可能的。

  尼克松:你得和马立克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笑)。

  周恩来:就连基辛格博士都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是犹太人,担心他们会怀疑他。所以基辛格博士不想与我讨论中东问题。你对苏联一方面表示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部送了那么多犹太人去以色列的做法,有什么看法?那不是会让事情更复杂吗?我听说他们会送50万人去以色列,他们不能在自己的国家里养活这些人吗?

  基辛格:总理先生,我不认为他们要送这么多人。

  尼克松:他们都想要去。

  基辛格:是的,他们想去以色列。目前为止,苏联送回去的多半是老年人,没有生产力的人,他们对以色列政府是个极大负担。他们并不很能生产。

  尼克松:以色列不是个富裕的国家,它没有石油。

  基辛格:我必须承认,苏联的作为是令人不解。我相信人数远远不及60万人,我猜是每年5000—1  万人。我可以找到详细的数字,我会找出详细的数字。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