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历史纪录 > 人民记忆50年 | 上页 下页
七〇


  §1963年:平凡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茁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的生活岗位?

  ——《雷锋日记》

  时间进入了1963年,1959年开始的3年严重困难时期已告结束。阿尔巴尼亚诗人阿·恰奇写道:

  不管天空能晦暗多少次,
  中国的太阳会拨开云层。

  这无疑是对《冬云》中“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意境的另一种文学阐述。有道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国际新闻界对中国形势空前低调的60年代初,中国的复苏却使人们对前景充满了渴望。

  日本广播协会的一名记者本年来中国之前,曾想象着“共产党中国的人民由于连续3年的欠收而完全精神消沉”,可是踏上中国的土地,却大为意外地发现“在街上看到的无论是儿童或大人,都显得精神充沛,看来都真正过着愉快的生活。”美国女记者斯特朗更是写道:“一些亚洲友人,对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成绩,得到甚至比大跃进的奇迹还要深刻的印象。”

  毫无疑问,1959年开始的困难岁月加深了中国人对艰难生活的理解。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卓越的精神,也在岁月中格外醒目,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困难时期,有一个战士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现在,我们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同志,你是否意识到你的一切生活在幸福之中?可能意识不到,也可能意识到了。当您能吃到一顿饱饭,穿上一套衣服,能当家作主,自由地生活,您有如何的感觉呢?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这是党和毛主席给您带来的,是革命前辈流血牺牲给您带来的。”

  在生命中止的前两个月,这位战土还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今天部队发放了夏天的服装,本来每人发两套军服,两双胶鞋……我想,当前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再说,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可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却还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从内心感激党和人民的关怀。党和人民对我们这样好,可是也不能烧火棍子一头热呀!我们也得力党和人民着想,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处处做到增产节约,发扬我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为了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减轻人民的负担,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我只领了一套单军服、一双新胶鞋,其他用品也少领了。以前用过的东西,我都修补好了,继续使用。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我觉得就是现在穿一套打了补丁的旧衣服,也比我过去披破烂衣服要好千万倍啊……”

  书写日记的这名战士就是雷锋,他因一次意外事故死于1962年。本年起,他的故事,他的箴言为中国人民所传诵。学习雷锋的热潮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大事。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在中国大地上震彻四方。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和邓小平,都热情地题了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雷锋的伟大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千千万万群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学雷锋,见行动,一花带来百花香,”人们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水平大为提高,到处出现着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特别是在我国青少年中开创了一代新风。当时我国青少年的道德面貌,不但使年长者感到欣慰,而且使国外的朋友们为之鼓舞。本年谢觉哉虽已年高88岁,但深为这个中国土地上培养出来的战士平凡而伟大的品质而感动,他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轻轻的年龄,
  平平的事迹,
  短短的记述,
  滚出了革命战士的火球:
  任何恶浊碰看就要被焚毁,
  任何黑暗触着就要被照亮。
  开出了共产主义的花朵:
  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
  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

  在建国以来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形象像雷锋和焦裕禄那样,以其强大的人格和魂丽的人生持久地温暖着人心。也从未有一个形象像雷锋那样,在日复一日的后来引发着中国人人生哲学的强烈碰撞。雷锋,一度变得古旧而难以理喻,成为中国斯多噶主义的代名词,成为兵营式社会主义纪律观和道德观的代名词,这种意识上的误区,也和中国社会史一度的反常性质有关。《离开雷锋的日子》表现出的困惑,就鲜明地反映了这种价值观的反常。青年作家王彬彬曾指出:当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时,他是在强调历史其实是“从(当下的)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研究过去的事实。按照这种观念,历史是没有确定不变的解释的。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