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爱迪生传 | 上页 下页 |
七六 |
|
除此之外,耳聋还给精通经商的爱迪生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他在与人打交道时,特别是在充满尔虞尔诈、弱肉强食的工商界,爱迪生从不在交易中和人搞“口头”协定,而是所有条款必须写在白纸上。这点在充满金融骗局、无赖行为的商业世界中不啻是一个救生圈。 当他的发明创造成功地被人们应用时,他对他的成就感到最为自豪。他知道,人们学习他的有用的发明,以便更多地运用它,是多么地重要,但是他从来不谈论自己如何伟大,并且似乎也不大这么考虑。他喜欢人们给他的荣誉,但是没有荣誉和不被人注意时,他也不断地工作。几乎没有人比爱迪生接受更多的荣誉。在格雷蒙特他的家里,有一只装着他所有奖品和勋章的大玻璃柜子。有人问他是否允许公众看这些奖品和勋章。爱迪生说,想看奖品和奖章的任何人都可以来看,但是他不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奖品和奖章感兴趣。爱迪生不记得如何打开柜子的门,他打破了柜门上的玻璃。当人们要他叙述每枚奖章和奖品的故事时,他却不能记住。 爱迪生在他一生中见过和知道世界上许多名人和重要人物。他同国王一起吃过饭,但是,他从来不相信他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他虽然忠实于人民,但是他对人们如何出名不感兴趣。 他不懂为什么人们特别帮他的忙。他年老时和他年轻时一样,仍然不能理解这一点。一次,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经理决定为爱迪生从火车上把包裹拿下来,这使爱迪生非常地吃惊,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这样做。 虽然爱迪生不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他不易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他注意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但他绝不迷信权威,他在改进发电机时,就曾向一位电学权威挑战。他不相信当时流行的什么“电机普遍规律”,他说:“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设计发电机,那么电机效率只有50%,电灯的用费将是昂贵的,那谁还能用得起电灯呢?我要用实践证明,发电机的效率仍然是可以提高的。”他不怕权威的讥笑、奚落,终于研制出了效率高达90%以上的发电机。 爱迪生一生不但和桀骜不驯的电气相争,而且同陈腐的宗教观念斗争。1910年秋季,有人问他:“上帝对你意味着什么?”爱迪生说:“一个有人性的上帝对我毫无意义。”他宣称“他是一切迷信的敌人”,“圣经是胡说八道。”爱迪生的话传到教会,宗教界立即掀起了反对爱迪生的巨浪。他家的信箱充满了杀气腾腾的来信。爱迪生面对教会的攻击毫不惧怕,他说:“我并不为我的攻击担心,我说的是真话,我从来没有看见天堂地狱。上帝关于个人未来道路的理论,没有丝毫科学证明。证据!证据!这是我经常追求的。” 爱迪生是一个富于想象的人。他说任何一个愿意观察、学习、思考的人都可以有好的设想。 他相信,人们应该尽可能早地开始看到世界和大自然,去思考他们看到的事物。他曾经讲过,一个人越勤于思考,思考愈容易。他说:“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考,你也许永远不会思考。” 他不想人们认为他永远不会猜想。他说,当猜想被实验证明时,猜想可以成为发明。人们在头脑中进行设想,然后需要知识把设想变成事实。 爱迪生喜欢学习。他认为,学习特别值得肯定,因为他的大部分知识都是自己学习得来的。他曾说,不应把学习视为玩。因此,在学习上,爱迪生是刻苦的,乐此不倦的。他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亨利·福特在《我所认识的爱迪生》一书中写道: “就我所知而论,他不仅对于一切事物都发生兴趣,而且对于一切事物他都是专家。人人都知道他是科学家,但在我第一次和他旅行时,与及后来的旅行中每次和他的晤面时,我都惊异的发觉他对于飞鸟、树木、花草的广博知识,并且完全明了地质学和天文学。 他的历史和政治的知识也很广博,他对于艺术极饶兴趣,而尤羡慕于希腊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朴素。他手成的直线和图式都含有美感。” 爱迪生自己也曾说:“我不追想过去,只为了今日和明日生活着。我对于科学、艺术、企业及其他一切都有兴味。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音乐、哲学、机械学,什么都读。只要是有关于世界的进步的,什么学问都不憎恶。我读科学学会的刊物,读商业的新闻,又读关于演剧的东西,读关于运动的东西,我因此得以理解世界。我跟了世界大势走,但书籍给与我以瞬间的慰乐,真当感谢。” 他所阅的定期刊物,包括《警察公报》,《纽约财政公报》这一类的出版物,还有许多英美的杂志。爱迪生对于这事的解释简单极了。他要把全世界都纳到他的面前——与各种思想的观点相接触。他觉得世界上最有趣味的题目,就是人类生活之研究,别人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他的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据他说,他给自己定的定额是,每天读3本书。一生中,他读书破万卷,并且能记住书中的要点。对于科学刊物《科学美国人》等,对于科学团体举行的讲座,他也非常关心。刚开始做电报员时,他买了一本旧的《法拉第全集》,这对他一生走上发明家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他一天工作20小时,衣服破了也顾不上换,有了钱就买药品,买仪器,买书。 爱迪生读书有自己的特点。他很善于在短时间内精通一个方面的内容,把前人和当代人达到的水平掌握到手。每当一个试验要进行时,不管在理论方面有多大困难,他先把凡是可以借到的有关著作集中起来,一本一本地啃,然后做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把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认真记录下来。例如关于蓄电池的试验,他就记录了5万多次。爱迪生的助手讲述这样一件事:在研制打字机的一个部件时,爱迪生同所有的制造家约好,让他们某天把各种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并各派代表前来予以说明。 同时,他就从图书馆把有关这个机件的书都借来了,在客人们到来的前一天晚上集中精力阅读一遍。第二天,客人们来到之后,爱迪生就对他们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这里应该怎么改进,那里又该如何设计,还给他们画图示意,甚至对这些专家们弄错的地方,也能纠正过来。这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奇。爱迪生的助手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曾经把爱迪生那个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竟用了11天的业余时间。 爱迪生相信未来。他认为世界很快会有这些伟大的发现,以致多年前的伟绩会显得微不足道。他在谈到未来时说,如果人们都满足于已有的东西,未来就不会变得更好。如果要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满足于事物的现状。他说完全满足于现状的人是不能成功的。 爱迪生在晚年曾对《美国成功》杂志记者维尔谈到:“你知不知道,我总不会希望牺牲我所有的经验而取侥幸,而且绝不以战胜困难而满足?侥幸和满足可以使我的奋斗容易些,也许可以使我多获得一些,然而我想我不会因为一些困难就来改变。因为要有困难才能使人领略安逸的好处——如果安逸至终临到了。”此外,他又加了一点爱迪生哲学的精义,这比他所说的任何东西都有意义,任何人都可以当作一种荣耀,拿来作为自己的箴铭:“我们常常所不能看透的事,终久可以做到。” 爱迪生渴望利用大自然的奥秘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利益,这正体现了美国人民的愿望。他懂得生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提供了什么。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