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陈纳德 | 上页 下页 |
二一 |
|
摆在陈纳德面前的至少有三件事要做: 尽快使东瓜这个又热又潮、长满臭虫的基地,能够充当战斗训练和作战的地方; 准备充裕的飞机零件,使P—40机能不断飞行;训练这些不同性格的志愿人员,使他们团结得像一个人那样动作。 一个月后,8月15日,第二批志愿人员抵达仰光。当时,陈纳德正在重庆参加军事会议。他设法在8月21日回到了东瓜。 不久,他便发现这里的士气十分低落。 地勤人员和驾驶员一直在营房周围转来转去,酒喝得很多,还不断地发牢骚。 5名驾驶员,还有好几名地勤人员,向陈纳德递交了辞职书。他们都是以“情况有误”为由,而要求回美国。陈纳德果断地接受了他们的辞职,让他们打点行李回去。之后,陈纳德召集了一次全体人员会议。 在会上,陈纳德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瞪着那些满腹牢骚的志愿兵。他那张久经风霜的脸上满是怒火。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喝了一口水。接着,他严肃地宣布:“所有留下来的人,都得按合同办事,如不履行任务,则处以罚款,严重者给予不光荣的开除。 驾驶员立即开始60小时的飞行训练,人人都得出席地面上的听课,共两门课程,每门72小时。次日早晨6时即开始。” 台下一片寂静。 志愿兵们心里都明白,在这里,陈纳德是说了算的。9月初,情况稳定了,训练也开始认真起来了。然而,热带丛林的闷热气候,艰苦的生活条件,严格的训练,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使一些人无法适应。在开始几个月的训练中,有23人辞职。他们大多是由于酗酒,完不成任务或不服从命令而被陈纳德解雇。这些人回到美国后,给陈纳德造了不少恶劣的舆论。而且。有关辞职的消息还传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耳朵。 因此,陈纳德不得不在10月21日发出一份电报,向华盛顿作出必要的解释。 美国华盛顿特区 海军部海军作战部部长 先生: 来信附上的表格可惜无法说清那些破坏合同离开志愿队的人的原因。这些人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少数。我认为,他们要么过于乐观,要么过于鼠目寸光,未曾料到他们为之志愿服务的条件会是这个样子,尽管事先曾向他们作过详细的介绍,在抵达缅甸后,他们完全丧失士气,一蹶不振。我很高兴让他们离开。我不用指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内丧失士气会大大影响这些人的军事价值。 第二类人都是一些更聪明的合同破坏者,特别是驾驶员。我认为,他们的动机各异,但一般说来是不可置信的。我认为,有几个人有明显的证据说明他们将美国志愿队当作一个逃避在国内服军役的手段。但至少有一人按其自述,是为了偿还债务才参加美国志愿队的,因此,一积累了足够的现金后,就回家去摆脱其窘境了。还有一些人看到最后可能要实战,就无法去面对考验了。 在那些破坏与我们所签合同的人之中,当然还有一两个确实因家庭有困难或健康不佳才走的。但每一位参加美国志愿队的人都曾被明确告知,他加入的是什么组织;军役是怎么回事,因此,即使退一步来说,在他们觉得这一冒险不完全对他们胃口的时候,很难为这些领取美国志愿队薪金的人找到什么借口。 你的十分诚挚的 克·李·陈纳德 1941年10月21日 缅甸东瓜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季慢慢南下,机场逐渐变得干燥。11月底。陈纳德一边看着在深秋天空中俯冲和翻滚的机队,一边感觉到,他们可以作战了。 他想,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可以在几周内调往昆明。 4.首战告捷 按照作战需要,陈纳德把志愿队编成3个中队。第一中队,大多是由前美国陆军驾驶员组成。中队长,罗伯特·桑德尔,得克萨斯州人,个儿不高,皮肤黑黑的,是一个顽强而勇敢的驾驶员。该中队的每一架飞机,都画着一只大苹果,亚当在围着苹果追夏娃,因而也称为“亚当和夏娃队”。第二中队的队长是杰克·纽柯克,纽约市郊人,27岁的战斗机驾驶员。该中队叫“熊猫队”,可是飞机上没有画熊猫,每架飞机却画了一个驾驶员的漫画像。 第三中队,由前美国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命名为“地狱里的天使”,每架飞机上画着一个裸体的天使,姿态各异。中队长阿维特·奥尔森,是一个25岁的加州洛杉矶人,瘦长个儿。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 日本派出由6艘航空母舰和数十艘军舰组成的特遣舰队,突然袭击了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海军基地——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由于疏忽戒备,美军遭到惨重的损失。次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正式对日宣战。 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陈纳德在接到日本进攻珍珠港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志愿队进入战备状态。 缅甸东瓜基地营区告示牌上,贴着一道由基地指挥官陈纳德签发的命令: 美国志愿队 缅甸“A”点 1941年12月8日 9时45分 1.日本已向英、美宣战 2.本司令部将每日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并将抗击敌人的敌对行动。 (1)第三中队是冲锋队。 (2)第二中队是支援队。 (3)第一中队是预备队。 3.(1)备战的飞机全副武装并装满弹药。 (2)本司令部所有成员均得随身携带武器。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