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二战将帅系列 > 艾森豪威尔 | 上页 下页
八五


  美国本来指望,一旦战争开始,它的盟友就会根据华盛顿的一道命令,派来所需要的“炮灰”。美国政策原来考虑的是,美国盟友派到前线若干个师的兵力,而美国将主要发挥军火库和指挥棒的作用。结果事与愿违。不管白宫如何施加压力,盟国都不急于向朝鲜派遣本国士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人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军事、经济、政治和道义上的主要担子。这种沉重的超负荷,有可能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宣告破产。艾森豪威尔1950年12月30日写给国防部长弗兰克·佩斯的信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在信中说:“美国并不那么强大,能够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帝国主义同盟者对朝鲜战争所尽力量的平衡表证明,进行这场不受欢迎的战争的主要负担确实压在美国身上。哈里·已利斯1953年4月:日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报告:“现在,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无出路的朝鲜战争之后,我们已完全被北朝鲜人和中国共产党人阻止住了。”他是作为小组领导人去台湾解决保障“共同安全”问题刚刚返回美国的。根据巴利斯的计算,美国向朝鲜派遣了35万军人,南朝鲜拥有40万军人,而这场军事冒险的其他17个参加国总共派了35000人。巴利斯写道:“美国人民不仅要质问我国政府,而且还要质问联合国及其所有成员国,什么时候能在朝鲜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停止这场前途无望的战争。”

  1951年7月10日,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开始了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年美国竞选运动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这种局面向艾森豪威尔提供了有利机会,使他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同时还能设法达到同朝鲜的“体面和解”。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蝶蝶不休他说:“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我一定前往。”他在另一次演说中说:“我们能够防止类似朝鲜战争这样的新的战争。我们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根据约翰·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判断,这位年轻的美军少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赞同反战思想的。反战思想在美国青年中特别普遍,因为战争要他们不是在大学讲坛上或外交论坛上进行战斗,而是直接在战场上。约翰也曾到朝鲜参战。他的父亲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在约翰动身去朝鲜之前,他同儿子进行了长时间的严肃谈话。谈话涉猎甚广:谈到如何安排约翰妻子的生活,由谁照看他的小孩。然而主要还是艾森豪威尔对儿子的临别赠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当敌人的俘虏”。

  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出:“除了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被俘人数约39,8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盟国(南朝鲜除外)共损失2.9万人。

  在竞选运动过程中,艾森豪威尔曾主张进行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战争。这个办法的目的是,如果美国不能从欧洲盟友那里搞到士兵,就用亚洲盟友的。

  然而,转向亚洲的政策同样也是无前途的,连装备精良的强大美军用三年多的时间都未能打败一向被华盛顿一些人士瞧不起的“亚洲人”,那么甫朝鲜傀儡政权的军队则更是力所不能及的了。

  出路只有一个:尽快签订和平协定。但是,在签订和约的路途上又出现了一个预想不到的障碍。年事已高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突然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好战性。他企图利用北朝鲜和中国战俘问题,破坏和平谈判,并使战事再起。李承晚十分狂妄,宣称如果需要,甫朝鲜军队将单独战斗到“最后胜利”,美国极右势力也跟着叫嚷:“不消灭共产势力决不罢休!”

  李承晚和美国右派的战争叫嚣,再次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美国的反战运动方兴未艾。要求停止战争的无数信件、请愿书、呼吁书飞向白宫。

  一封来自明尼苏达州的致艾森豪威尔的呼吁书说:“全世界90%以上的居民,对朝鲜战争怀有愤懑之情,你一点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你只能指望大型报纸、电台、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的帮助。”这份致总统的呼吁书还指出,关于朝鲜战争可以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和全世界蔓延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战争永远不能遏制共产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共产主义在俄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共产主义在半个世界的胜利而告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何种结局?谁知道呢?有可能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胜”。呼吁书的作者代表明尼苏达州的选民坚决要求停止在朝鲜的军事冒险。

  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是使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的一个重大因素。而1953年7月26日使朝鲜大炮静止下来的停战,则是他的总统任期内的里程碑之一。

  当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的时候,这个陷入僵局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6个月零26天,当时他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他的党内最强硬的分子所赞成的,那就是扩大战争,进行大规模的海空攻势,以“击败共产党中国,然后粉碎鸭绿江以南的全部共军,从而统一朝鲜”。这同麦克阿瑟于1951年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著名的备忘录有某些共同之处。他在这份备忘录中建议:“一、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二、轰击大陆上的基地和军事中心;三、在朝鲜使用国民党军队;四、鼓励台湾对沿海地区进行袭击。”

  另一条路是为了获得“一种光荣的和平”,即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所确定的范围内,继续进行板门店谈判,求得“体面解决”。

  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最先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选择后一条道路,在分裂的朝鲜的敌对双方军队之间寻求停战。他要使美国力量“不再消耗在这种外围战争上去,这种战争对于同共产主义作斗争来说,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希望”。他相信结束这场战争是美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

  1953年3月,艾森豪威尔在内阁会议上说:“在朝鲜对共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代价。自从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以来的一年半中间,一度动荡不定的战线已经稳定下来了,共方已经抓紧了这个时机在他们那边构筑了强固的工事。如今,再发动攻势就更困难了。”

  而且,作为一名军人,艾森豪威尔完全懂得,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重大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

  为了尽早地结束这场“令人伤脑筋”的战争,在就职典礼前,艾森豪威尔就在杜勒斯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瑟·雷德福海军上将的陪同下,前往朝鲜考察。他们得到的印象是,“美国在亚洲只采取了杂乱的不协调的守势,而并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长期、全面的战略计划”。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