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黑格尔 | 上页 下页 |
一九 |
|
§七、在纽伦堡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肌肤,劳其筋骨黑格尔在班堡已呆不下去了,无奈他只好再次向尼塔默求助。尼塔默这时已任巴伐利亚中央学校及高级教会事务所顾问,经他介绍,黑格尔于1808年11月转往自由直辖市纽伦堡,到新由四所学校合并成立的麦南希特文科中学任校长。 弗里德里希·伊曼努尔·尼塔默,他出身于拜尔斯太因家庭,出生于符腾堡的斯图加特,是黑格尔的同乡。他在黑格尔的朋友中也许是最忠诚,最经过考验和最乐于助人的一位。 尼塔默在耶拿大学当副教授时,曾与费希特合办《哲学杂志》(1795年—1797年),杂志上发表的那篇福尔贝格——费希特写的文章,曾因为无神论的缘故引起指控和追究。尼塔默在事情的实质方面,在为此文的剖白和法庭的辩护方面,完全同意费希特,不过不同意他用那种方式和方法在判决面前威胁魏玛政府,以致可以说牵强附会地遭到惩戒和辞退。 尼塔默很镇静地忍受着善意的警告,保卫着他的讲课自由,使其不受损害,就这样,这位由于无神论而被指控,被追究的哲学教授以后还能在这所大学当神学教授和讲道的神学的领导人。这样的情形在一个大学的经历中几乎是还没有过。现在,尼塔默又于1807年春受召到新王国首邑慕尼黑当“中央学校委员”和“教育委员会委员”(高级督学)。他同神学家兼教会法院成员杜德尔来因的孀妇过着非常幸福的婚姻生活。黑格尔同她有着极为友好的交往,还同她通信,经常念到她,往往乐于称她为“尊夫人”。 黑格尔在麦南希特中学任校长期间,还教哲学,平时给缺课的教员代课,教古曲文学、高等数学等课。 对学校教育,他强调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认为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这一点他受好友荷尔德林的影响很深。 1813年12月,黑格尔又被政府任命为纽伦堡市学校事务委员会督导。收入有所增加,手头这才觉得不再那么拮据。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随着其著作《精神现象学》的出版、发行,在社会上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其影响也日益扩大。 1810年4月,黑格尔接到温迪施曼函称: “研究了你的科学体系,我确信,尊著一为人所理解,那必是人的解放的启蒙读物,这就象莱辛所想的,有打开新福音的钥匙。” 耶拿大学哲学系编外讲师,黑格尔在耶拿大学教书时的学生已赫曼写了《黑格尔的科学的体系》,推崇《精神现象学》在哲学上、人类文化发展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把谢林和黑格尔比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有趣的是,五年前(1804年),温迪施曼曾把所译《蒂迈欧篇》献给谢林。1808年,接到谢林来信表示嫌恶《精神现象学》,这并未影响他对《精神现象学》一书做出正确的评价。关于1809年在《耶拿德国文献报》发表评论,充分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价值与哲学意义。 这时,黑格尔虽然还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但知名度已有很大提高。有几位中学生非常崇拜黑格尔,黑格尔鉴于他们思想不成熟,认为他们不应当以“黑格尔派”自居。 正如罗森克朗茨所说,黑格尔是一个“慢性子”的人,不但作为学者,就是作为人,也是成熟得很慢的。直到40岁,黑格尔才感到需要结婚。他写信给他的朋友尼塔默,希望尼塔默夫人能为他物色一位生活伴侣。 经过尼塔默夫妇的热心张罗,1811年9月,黑格尔和纽伦堡元老院议员卡尔图赫尔的女儿玛丽图赫尔报巴伐利亚王室获得批准后结婚。 这一年,黑格尔41岁,新娘比他小20岁,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虽然她的父母起初反对这桩婚事,但她深深地爱上了黑格尔,总是以敬畏的眼光注视着他。 在她眼里,他是一个如此才华横溢、富有智慧、知识渊博的人。还有,他的阅历是那么丰富,这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也不无吸引力,总之她被黑格尔深深地迷住了。 新娘聪明、文雅、年轻、漂亮,黑格尔对他的婚姻感到非常满意和幸福。但黑格尔在经济上并没有因与贵族女子攀亲而得到任何好处,那时他正闹钱窘,差点儿因经济困难而延迟结婚日期。 黑格尔认为婚姻不仅是赤裸裸的两性关系,也不仅仅是市民的契约关系,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统一;实质上是一种伦理的关系,夫妇间的爱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黑格尔的婚姻显然应该说主要是基于他所谓的“伦理性的爱”。 婚后不久,黑格尔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我终于完全实现了我的尘世愿望。一有公职,二有爱妻,人世在也,夫复何求。”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