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亨利·福特 | 上页 下页
三三


  但是在和解还没有达成之前,亨利·福特和国际犹太资本家及华尔街之间的争斗从来没停止过,战况之激烈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充分领教了亨利·福特的顽固性格。

  然而,正是这位“老顽固”曾在1924年的总统大选中成为排名第一的总统候选人。这是全美各大报社进行调查的结果。调查还表明,即便是在哈定总统的老家俄亥俄州,福特的声望仍超过现任总统。

  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亨利·福特的型车、25万辆耕耘机,甚至还有整厂的设备,都源源不断地被运到苏俄。由此可见,《迪尔本独立周刊》所极力标榜的福特主义,并不是为了反共产主义而针对那些计划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的“赤化犹太人”进行的攻击。实际上,福特只是痛恨华尔街,而迁怒于犹太国际金融资本家,他们只不过是做了替罪羊罢了。

  即使是在革命后的苏联,福特也同样受到各界的欢迎。当时,流行着这样一个词汇“福特式大量生产方式”,从中亦可看出福特倍受爱戴。

  从1919年开始,福特汽车公司中刮起了一阵狂风,这就是有名的“战后大屠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经济陷入了萧条之中。

  由于大量向欧洲出口武器军备而获得巨额利润的美,,虽然处于远离战场的非战区,亦不能幸免。

  战时经济迅猛发展和战后大萧条犹如孪生子一般接踵而来,好在美国的经济一直是在风雨飘摇中成长起来的。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如底特律、匹兹堡等在战后的不景气旋风中第一个受害,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的比利·杜朗。

  是由早先的别克、奥斯摩比和凯迪拉克汽车等3个公司合并而成的。在内部,进行了企业和重新组合,做了适当的调整,但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缺乏整体有序的企业组织。从一战末期开始,内部逐渐走向分裂,原因是众人对是否扩大事业范围各持己见,相持不下。当战后的经济不景气猝然到来,内部的分歧更加剧了的分崩离析;另外,也正是这一原因,使比利·杜朗在突破战后萧条旋风的战略上判断失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亨利·里兰这位凯迪拉克汽车公司的最初创始人,曾极力主张把的凯迪拉克部改组为飞机生产部。而比利·杜朗却持相反意见。为此,二人发生了激烈冲突。最后,里兰自动辞去了所有职务离开了。里兰还曾在1917年创立了林肯汽车公司,但最后卖给了福特。

  在担任别克部门负责人的华特·克莱斯勒是离开的第二号重要人物。克莱斯勒1875年诞生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农家。一开始他负责别克部门的经理业务,后来升任该部负责人。他反对比利·杜朗提出的“将生产范围扩大至牵引机”——即克服萧条策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离开了。杜朗固执己见,不顾克莱斯勒的反对,扩大范围至牵引机,最终一败涂地。离开不久,克莱斯勒买下布里斯柯创立的、由于战后经济大萧条而濒临破产的马克斯威尔汽车,成立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爱德歇尔不久前曾经提醒过父亲的事终于发生了,这就是福特和道奇兄弟之间的纠纷。道奇兄弟向法院起诉,经私下调解之后,亨利·福特无可奈何地买下了他们手里的股票,花费高达117亿美元,而福特汽车公司刚创建时这些股票仅值500万美元。

  道奇兄弟获得这笔巨额财产后,便在1925年,和克莱斯勒汽车合并。

  位于汽车业“三大”之外的独立业者之冠的是那那汽车公司,它是由查尔斯·那休(比利·杜朗从制作马车的时候起,精心扶植起来的)创设的。底特律在战后席卷世界的经济萧条中,第一个迎来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企业重新调整组合的时代。

  那那的股票价格一夜之间剧烈下跌。亨利·福特却并没有因为竞争对手出现危机而暗自欣喜,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提高警惕,慎防华尔街吞并。在股市暴跌时,虽然杜朗手中实际上并没有可以回收正在下跌的股票的现金,但他却咬紧牙关苦苦支撑,不惜采用清帐交易来购买的股票。杜朗按照清帐交易所使用的收购策略动员了华尔街70家证券公司,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赌博。

  结果如同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杜朗彻底失败。就在即将宣布破产的紧要关头,皮艾尔·杜邦提出大量收购杜朗所拥有的股票,条件是杜朗必须退出。在特拉华州维明顿,杜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亿万富翁。他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火药热赚了大笔的钱。

  至此,东部财界似乎遗忘了亨利·福特,然而这是人们一个极大的错觉。福特把所有纽约财界人士和国际犹太资本家看作如出一辙的贪婪残酷的家伙;他对华尔街憎厌透顶,避之犹恐不及。仅凭这一点,华尔街的人们也不会放过亨利·福特。即便是在战后经济大萧条的最低峰,福特也没有停止生产型轿车和牵引机。生产出来的这些没有销路的产品,被迫使经销商全部买走。由于被迫大量购进了滞销的“废物”,库存压力使经销商们叫苦不迭。这时,那些避免和福特发生正面冲突的纽约华尔街派来的银行界人士,却积极活动,放款给福特的受害者,有力地瓦解了亨利·福特的阵营。于是,便发生了上面提到过的“战后大屠杀”。

  在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亨利·福特首先解雇了詹姆士·柯冉斯。他之所以对柯冉斯如此绝情,是由于在对战争的看法上两个人产生了分歧。接替柯冉斯的职务、负责销售业务的常务董事霍普金斯也是位销售方面的专家,但福特认为他和华尔街的目标——经销商的关系太密切了。不久,霍普金斯也被解雇了。揭开了“战后大屠杀”的序幕。离开福特汽车后,霍普金斯就进入了。

  ——这是个美国人喜欢用的字眼,意思是“独裁的、专制的”,和汽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绝对的帝王”也没有贬低的意思,“独裁者”才是一个真正的贬义词。当时,人们专门为亨利·福特创造出这个词汇。因为他企图把爱德歇尔放逐到遥远的加利福尼亚分公司,他甚至对自己的儿子都毫不留情。

  爱德歇尔于1916年和艾莉亚·克蕾结婚。当时,底特律大财阀约瑟夫·哈得逊创造了可与凯迪拉克相媲美的哈得逊汽车公司,克蕾就是约瑟夫·哈得逊的侄女。在亨利·福特决定参加议员竞选时,爱德歇尔正式就任福特汽车董事长。

  1917年,爱德歇尔和艾莉亚婚后1年,他们喜得一子,这就是亨利·福特二世。爱德歇尔在风光迷人的克雷尔湖边盖了一栋富丽堂皇的住宅,还分别在缅因州和温暖的佛罗里达州建造别墅。他和父亲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却和他妻子的家族哈得逊相处融洽,来往密切。爱德歇尔在担任董事长期间,反其父之道而行之,极力想维持与银行之间,尤其是与底特律财界的良好关系,导致父子俩的冲突日趋严重。就在这当儿,因位于总公司大楼四楼的会计部办公室空间狭窄,不够使用,爱德歇尔计划重新建一栋供会计部和新设的销售部使用的大厦,并已经积极行动和建筑行业的人签订合同。当天晚上,大批工人乘坐卡车来到总公司大楼,他们一下车,就纷纷涌进四楼的会计部。在天亮之前,工人们把告示栏、柜橱、椅子,甚至电话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搬了个精光。第二天一早,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会计部的职员们莫不愕然。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