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海明威 | 上页 下页


  “外祖父去世不久,我们就搬家了……有许多东西集中放在后院天井里焚烧。我还记得一些从阁楼搬下来的盛着酒精的瓶子,扔进火堆里,瓶子一发热,砰的一声炸开来,酒精一遇大火迅速燃烧,冒出蓝色的火苗。”

  他的兴奋与父母的喜悦毫无关系,他毕竟还是孩子。

  于是,在海明威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天地里,就拥有了对比鲜明的两个世界:“中产阶级之都”的橡园镇,和风光绮丽的贝尔湖。这两个世界正代表了两种文明,共同哺育着未来的文坛巨子。

  在橡园镇他是“小绅士”,在贝尔湖他是“野孩子”。

  2.母与子

  而在家里,埃德蒙和格莱丝似乎也成为了“两种文明”的代表。他们按照自己的期待视野,密切关注海明威,努力引导他走“正道”。

  海明威也循着自身天性的呼唤,迈开了人生最初的步伐。

  海明威是在贝尔湖最初享受了童年的快乐。1900年夏天,他们全家第一次住进新建的温德米尔别墅。刚刚一岁的海明威已能单独行走。他爸爸买了一条小木船,整个夏天,海明威和他姐姐就像水里的青蛙一样坐着这条船在湖上划来划去。他筋骨健壮,肌肉饱满,喜欢光着身子在浅水滩上嬉戏,学狮子吼叫,学大象走路,拿棍子当马骑,模仿西部电影中的牛仔“砰砰砰”打枪的动作,还不忘记“唏唏唏”地策动胯下的坐骑。在白浪、沙滩和蓝天、碧树的怀抱中,他无比欢欣。从这时起,他就萌发了毕生葆有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埃德蒙医生为孩子们订了一份《自然界的禽鸟》的画册,它使海明威对书籍发生了最早的兴趣。其中的图画使他着迷,特别是那些滑稽有趣的动物漫画,常逗得他哈哈大笑,埃德蒙医生不失时机地教他辨认,给他讲关于鸟和其它动物的故事。到他一岁半的时候,他妈妈惊诧地发现,他指着《自然界的禽鸟》中的图画,竟能准确地说出七八十种鸟的名称。

  贝尔湖的沙滩和这本画册是最早呈现在海明威面前的两个不同世界。

  童年海明威更多地得到母亲的慈爱。埃德蒙经常在外行医,子女主要是由格莱丝照料。

  格莱丝记录了很多海明威的童年趣事,海明威从小表现出来的性格毕生都没有改变。

  他一碰到不如意的事,总是又喊又叫,暴跳如雷,但游戏时候却循规蹈矩,一点不发脾气。

  他妈妈做祷告时,他也跪在旁边。可是,他妈妈还没说上几句话,他便一跃而起,大喊一声“阿门”,表示祈祷结束了。

  他很小就表现了驾驭语言的特异才能。一岁多时,就把种牛痘留在皮肤上的斑点说成“坏了的蓓蕾”,把身上碰破的伤口说成“猫头鹰的眼睛”,还喜欢给人和物取各种各样的名字。妈妈写的歌曲“啊,月光下的瓦伦湖”被他恶作剧地改成“啊,月光下的老狒狒”。

  他很小就有以男孩为荣和对男孩亲近的意识,当别人冲他脸上的酒窝叫他作“玩具娃娃”时,他一边跺脚,一边抗议:“我不是玩具娃娃,我是波尼·比尔(西部电影中的英雄),砰!我要开枪打死你。”他喜欢玩家里一支半旧的老式步枪,扛着它昂首挺胸地迈正步。任何他拿着顺手的东西,都可以变成枪和炮。玩起“战争游戏”来,他满头大汗,非常投入。他渴望有个弟弟。三岁时,他母亲生下妹妹厄休拉,他很失望,难过得流下泪来,又宽慰自己说:“我想明天耶稣基督会赐给我一个弟弟。”

  他有小男子汉的勇气,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如果有人问他害怕什么,他总是大声回答:“我什么也不怕!”

  他又有软心肠。格莱丝说:“他看见一只苍蝇死了也哭,想方设法把它放到糖水里,希望能救活。”他喜欢各种动物,把它们当作人看待。也许是家里只他一个男孩,他感到孤独,常常同他喜爱的动物说话。

  他凡事都好奇,而且非要试着去做。有一段时期竟想在缝衣服上显示才能,常常去格莱丝的缝纫间里忙乎:“一心想缝件衣服给他爸爸穿,乐意为他爸爸补裤子。”他妈妈找了一些旧衣服让他练“手艺”。他很有耐心,竭力想去做好。

  过第5个生日时,他外祖父送给他一台显微镜,“他兴致勃勃地看着放在显微镜下的岩石和昆虫的标本,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这些趣事显示了海明威童年时代的许多天性,而且日后都得到了发扬。

  海明威的双亲都有足以使橡园镇的居民肃然起敬的文化修养,他们经常组织孩子们在家里举行“把生日之树带回家”,“美国革命英雄儿女纪念会”之类的活动。他们又有不同的爱好、追求和性格,都试图把海明威培养成为自己的才能和志趣的传人。

  二者时而协和,时而碰撞。小海明威既收获了终生受益的东西,也常有无所适从的烦恼。

  他们那栋三层楼的新居里,有两间大房子,一间是格莱丝的音乐专用室,带有阳台,宽敞明亮。房里摆着闪光发亮的大钢琴,旁边是铺着地毯的学生独唱练习台。这是格莱丝引以自豪的地方。

  另一间是埃德蒙医生的书房兼诊疗室,橡木书架上立着一排排书籍,房里还陈列着许多动物标本,有飞禽,有走兽,都是埃德蒙亲手猎取制作的。靠墙的一个大壁柜里放着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还挂了一具蒙着白布的人体骨架。

  艺术和科学在这里争奇斗艳。海明威从小就接受了来自“音乐室”和“诊疗室”里的影响。

  父亲和母亲都教导海明威要懂得生活,热爱生活。

  但对格莱丝来说,这特别意味着要懂得艺术,讲究礼仪,接受传统,信奉基督,这才像个上流社会的好孩子。而埃德蒙医生则更强调要拥有知识,拥抱自然,乐于尝试;善于自律,总之,要做身心健康,不虚度时光,不亏待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人。

  海明威刚离开幼儿园就从母亲那里得到一把大提琴。从此,格莱丝就像当年盼望自己登台演出歌剧那样,热切期待出席儿子举行的音乐会。她创造一切条件让海明威接受以音乐、美术为核心内容的熏陶。她认为这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孩子应接受的文化教养。

  她领孩子们去听交响音乐演奏。一手牵着海明威,一手牵着海明威的姐姐玛丝琳。

  芝加哥的剧团来橡园镇演出,观众席上几乎场场都有他们母子的身影。

  海明威和他姐姐都参加了镇上公理会教堂的少年歌唱班,而这个歌唱班的艺术指导和领唱者正是格莱丝。

  由于母亲的鼓励,姐弟俩很早就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少儿辅导班学习绘画。一有机会,母亲就带他们去参观画展,向他们讲解这幅画那幅画的奥妙。

  由于母亲的策划,童年、少年时代的海明威有过许多温馨快乐、符合上流社会文明礼仪的生日庆祝会。

  1910年夏季,11岁的海明威跟随母亲进行了一生中第一次长途旅行。他们从温德米尔别墅启程,目的地是数千公里外美国东海岸的南塔克岛。在那里,海明威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大海。他欢欣地跃入大海的怀抱,在沙滩上把皮肤晒成了暗褐色。回家时还特地带了一个剑鱼的鳍,准备让他爸爸制成海产标本。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