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基辛格 | 上页 下页 |
二五 |
|
当然,他也有战略上的考虑。他认为与中国建立三角关系超过道德情感。他还把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局部紧张看成是美苏之间冲突的表现。 基辛格亲巴基斯坦的倾向在尼克松那里得以加强。尼克松私下里称英迪拉·甘地夫人为母狗,基辛格注意到,她流露出的道德优越感和那种居高临下的沉默勾起了尼克松潜在的局促不安。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回来后,向尼克松及其高级助手呈上一份报告,说印度打算利用孟加拉危机分裂巴基斯坦,苏联会为印度呐喊助威。如果印度进攻,中国肯定站在巴基斯坦一边。美国应支持巴基斯坦挫败印度的进攻和苏联的干涉。 这种分析聪明绝顶,但有一个缺陷:与实际情况不符。印度声称对巴基斯坦的领土没有图谋,并做到了言行一致。苏联宣称建议双方克制,同时也说到做到。中国根本没有表明支持巴基斯坦,倒是巴基斯坦先对印度发起一场全面进攻。 国务院与基辛格意见不一致,他们根据中央情报局的估计,认为印度不打算进攻巴基斯坦,苏联也没要他们这样做。当国务院在高级评估小组会议上和基辛格展开争论时,基辛格气得跳了起来,“总统总是说要向巴基斯坦倾斜,但我得到的每条建议都是朝相反方向倾斜。”他愤愤说道,“有时候我想我是在疯人院里”。这是他第一次在有记录的场合使用“倾斜”之词,以后这个词很快成为这届政府政策的口令。 基辛格尤其为8月份印度、苏联签署的友好协议而气愤。其实协议中没有规定双方必须为对方承担防御义务。情报部门甚至认为这个协议可以约束新德里。 虽然两年前已开始筹备这项协议,但印度之所以赶在8月份与苏联签署协议是因为基辛格惹恼了他们。印度官员发现基辛格访问印度是为了给他秘密中国之行做掩护,而中国又是巴基斯坦的同盟,这等于是基辛格把印度推给苏联。 1971年11月,甘地夫人访问美国时,尽管对厄克松打开中国大门表示赞同,但基辛格注意到她说话时的口气像一个教授在表扬一个差生。 甘地夫人对基辛格在会谈中的主导地位感到吃惊。“尼克松先生会说上几分钟,然后问,‘是不是这样,亨利?’接着亨利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大套,”甘地夫人过后回忆道,“于是尼克松说完几句,又问道: ‘亨利,你认为呢?’我是在与基辛格而不是尼克松会晤。” 12月3日,巴基斯坦从西巴基斯坦对印度发动偷袭,任何客观的历史学家都会认为这一举动和3月的武装镇压一样鲁莽,因为那一带边境本来没有战争。偷袭使印度在扮演和平受害者的同时,得以对巴基斯坦展开一场全面的报复性战争。 在危机处理委员会上,基辛格再度要求国务院接受尼克松亲巴基斯坦的倾斜姿态。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记录本上全是“基辛格博士命令道”、“基辛格博士指示道”或是“基辛格博士要求道”之类的词句,其他人则均用“建议道”。不在会议现场的总统就像一个遥远的幽灵,偶尔被基辛格用咒语唤来作挡箭牌。 尼克松惟一现身的两次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中心议题全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枝节问题,似乎尼克松来开会只是为能上电视台的镜头。在尼克松没有参加的几次会议上,基辛格和罗杰斯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罗杰斯指责基辛格站在中国一边,基辛格过后抱怨罗杰斯缺乏地缘政治均势的头脑。尼克松像往常一样拒绝面见罗杰斯,致使这位国务卿以为“倾斜”政策纯粹是基辛格邪恶势力影响下的产物。 因为亲巴基斯坦的倾斜政策在国会并不受欢迎,基辛格极力保守秘密。在12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基辛格矢口否认反印度倾向,但纸包不住火,从其他渠道泄露出来的消息,使基辛格的演讲漏洞百出。 在此期间,基辛格还认为应不断给苏联施加压力。最可笑的事情发生了。苏联农业部长弗拉基米尔·马特斯凯维克对美国进行友好访问,这个充满快乐但不太敏锐的大个子有一天吃惊地收到白宫未曾预约的与总统会晤的通知。他错误地认为尼克松还记得1959年访苏期间和他吃过中饭,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后,连忙真诚地向尼克松表达了勃列日涅夫的友好问候。但尼克松立刻把次大陆局势和他解释了一遍。“如果印度入侵巴基斯坦,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尼克松威胁道。马特斯凯维克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些问题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 印巴之战经过一个星期后,显然印度开始取胜了。12月6日,印度提出停火,巴基斯坦立刻接受。甘地夫人没有要巴基斯坦一寸土地,和平就实现了。 基辛格硬说是因为美国坚持不懈地对莫斯科施加压力后才取得这种结果,这种估计有些夸张。就在基辛格对印度炫耀武力、对苏联发出威胁之前,印度和苏联就一直声称他们的目的只是为孟加拉争取独立。 基辛格为给莫斯科施加压力已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在一次不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他竟然说如果苏联不改变方法,尼克松将重新考虑明年5月在莫斯科的最高级会晤。华盛顿为之哗然,好多白宫工作人员认为基辛格有越权之嫌。尼克松只是私下抱怨有可能取消最高级会晤,实际上他一直为将要进行的对莫斯科的历史性访问激动不已。于是,新闻秘书罗纳德·齐格勒只得出来声明,基辛格的说法是错误的,基辛格发往莫斯科的这个威胁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2.窝里斗 “管子工”戴维·扬调查一起向报社泄密事件时,意外地发现泄密嫌疑犯竟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安插在基辛格班子里的间谍。当埃尔希曼将消息告诉尼克松时,总统并不感到震惊,他只是关心如何避开基辛格的大发作,同时他还想保护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中的一个新同盟者——亚历山大·黑格,“不要让基辛格责备黑格。” 埃尔希曼找上霍尔德曼去把这件事告知基辛格,俩人一想到基辛格大发雷霆的样子就伤透脑筋。 果不出所料,基辛格强烈要求尼克松解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勒。当他得知尼克松不会这么做时,他气急败坏地叫道:“他不解雇穆勒!他们给他、给我安插间谍,然后背叛我们,他居然不解雇他们!” 在黑格的鼓励下,尼克松尽管被基辛格搅得心烦意乱,仍然坚持淡化处理这件事。尼克松这样做是因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勒一直愿意背着莱尔德为他做事。这回尼克松专门派他的老朋友司法部长米切尔·约翰私下去见穆勒,“让他知道我们手中有他的把柄。” 黑格对这件事的态度一直令人不解。这些高级军官在刺探他老板基辛格的军情,他不但不气愤,反而竭力袒护军方,指责他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老对头戴维·扬在拆军方的台。 扬对黑格的忠诚表示怀疑。关于这点,埃尔希曼也表示赞同。正是黑格坚持把那个间谍安排在秘密中国之行中的,黑格“不断把基辛格出卖给军方”。扬告诉埃尔希曼,因为在调查中,他发现穆勒有时把间谍偷来的部分敏感文件转交给黑格,这说明黑格知道秘密文件已流入五角大楼。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