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洛克菲勒 | 上页 下页
一九


  §四、洛克菲勒的散钱事业

  “我确信,有大量金钱必然带来幸福这一假设是错误的,”老约翰·洛克菲勒在他的《漫忆》中写道,“极富的人正像我们其他人一样;假使他们要因有钱而得到愉快,那就要做一些使别人满意的事。”

  这是1909年写下的经过许多年思考和经历的精彩的话。那时,他早已成为一位大富翁。在1872年,在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之后刚两年,他曾写信给他的妻子劳拉:“你知道我们现在不算在石油上的投资,也富裕得不必为生计操劳——可是我相信我的石油股票最好”像其他一些人一样,他认识到一个人在自己身上只能花这么多钱,花钱仅仅为了买东西,“久而就立即使人厌”。说到底,一个人能比另一个人多吃多少?在这样大的财产不再使他愉快之前,一个人能买多少身衣服,多少幢房屋,多少件“东西”?

  “我研究有钱人的时候,”洛克菲勒下结论说DD我看只有一个方法能够花了钱而得到真正的等价物,那就是培养一种情趣,把钱花得可以产生持久满足的效果。”

  “取”和“予”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整体部分。

  这是他赖以生活的伦理,新教徒的伦理。起初,当他开始工作的时候,他只施舍几分几角给本堂教会支持各项事业。年复一年,他的分类账本表明,他的收入增加时,他就打破教派、民族和肤色的界线,捐赠越来越多的钱给越来越多的事业。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他每年的捐献超过100万元,洛克菲勒把心思转到一些复杂的捐款上。道理上讲不通的是,在他被描绘为石油妖魔,可是又是一位富翁的同时,却有成千封私人信件从各处蜂拥而来,求他帮助或给钱,或者二者俱要。他就在百老汇路26号设立了一个班子仔细看这些信。大多数是容易处理的。“这些信里边4/5是要钱供私人之用,除了写信者将乐于得到之外,并无其他需要考虑的名目。”他记载说。但是其他1/5的恳求还值得考虑。

  他的第一笔巨大捐款是在教育方面。花去三年功夫,他决定资助一所浸礼会教义需要的新大学。1898年,洛克菲勒拿出60万元,建立一所新的芝加哥大学。附带的条件是,芝加哥人士应募集另外40万元。洛克菲勒的目的在于让一种社会义务植根在更多的人中间。

  他们作为捐赠者会产生个人的关切,此后可以指望他们对这个机构给予关心的兴趣和合作。他帮助罗致可能招聘到的最好人员,去创办和经管这所大学,而且他坚定地告诉他们,他们必须使这所大学成为当地居民的一个整体部分,不要完全指靠他的捐赠。这是他们的大学,不是他的。他没有意思要管理它。他既不想使自己的姓名攀附在这项事业上,也不想侧身于受托委员会。他答应支持10年,随后,因为他将不再捐钱,大学就必须自给自足,而且他信守诺言。

  他先后访问过校园两次,而且只是在他去世之后校园里才有一幢建筑以他命名,即洛克菲勒纪念礼堂。且不提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提供了多少意见,他对芝加哥大学的捐款,在那10年里总额达3470万元。

  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对他来说其意义恐怕和兴办芝加哥本身一样重大。这时他发现了一位新同事,叫弗雷德里克盖茨。后来他变成了和他在石油事业方面的同事一样重要的人。从1888年盖茨呈送关于美国浸礼会教育的报告给他的那天起,他仔细观察了此人三年。他逐渐看出盖茨是他能钦佩的一个人,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在受任牧师圣职和浸礼会教育社秘书长之前,在一家银行和商界中做过工作。他有主见,自信,精神饱满,富有生气。

  “坐下,盖茨先生。”1891年一天在开会讨论芝加哥大学的事情后,洛克菲勒对他说。这位38岁的牧师就坐下来。

  “我的处境很困难,盖茨先生,”标准石油公司的巨头说。“呼吁捐款的压力已大得叫我忍受不了。

  我的业务责任这么重,实在没有时间或精力去适当地处理这些要求。我的脾气就是,在十分仔细地查明事业有价值之前,不能随意地拿出钱去。从事这些调查现在要我花费比标准石油公司本身工作还多的时间和精力。我或则必须卸去一部分负担,或则完全停止给钱。停止给钱我可不行。”

  “你的确不能不给,洛克菲勒先生。”盖茨这样回答他。

  “我必须有一位帮手,”洛克菲勒说。“我一直在注意你。我以为你是我心目中所要的人。我要你到纽约来,在这里设立一个办事处。你能帮助我在捐款方面做接待和调查工作,向我报告结果再采取行动。你看怎么样?”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