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卢梭 | 上页 下页 |
二三 |
|
§第十二章 第一篇论文 在巴黎时,卢梭经常来往于贵族家里,认识许多名人。特别是在杜宾夫人家里,他结识了萨克森—哥特邦的王子和他的家庭教师屯恩男爵。他们时常邀请卢梭到乡间的别墅去玩,这样,他又结识了两位随员:一个是克鲁卜飞尔先生,王子的私人牧师;另一个是格里姆先生。 一回到巴黎,卢梭就听说狄德罗已经从城堡里出来了,可以在范塞纳监狱的房间和园子里活动,只要不出这个范围,还准许他接见朋友。卢梭马上飞奔到他的朋友那里,一进门,就把脸贴在他的脸上,紧紧把他抱住,只有眼泪和呜咽,什么话也没有了。过了一会儿,狄德罗向与他同室的教士说:“你看,先生,我的朋友是怎样地爱我。” 狄德罗受到坐牢的刺激很大,虽然现在可以在园林里自由散步,但他需要朋友陪伴,才不至于尽往愁处想。卢梭自认为最同情他,也最能使他得到安慰。 所以不论他多忙,他几乎每天都去看狄德罗,有时一人去,有时和狄德罗的妻子一同去。 1749年夏,天气特别炎热。卢梭常常冒着炎炎烈日去范塞纳堡看望狄德罗。那时,他手头不宽裕,不能雇马车,就步行。从巴黎和范塞纳堡足有两里路,这使卢梭又热又累。一天,卢梭带着一本杂志《法兰西信使》边走边看,忽然,他看到第戎学院公告次年征文的一个题目:《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一看到这个题目,卢梭登时就看到了另一个宇宙,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他的思绪翻滚奔腾,不可遏止:社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温情?幸福?可是,在法兰西这块“文明”的土地上,到处弥漫着野心、贪婪、猜忌、冷酷、虚伪、竞争和背叛!暴虐强奸了自由,压迫取代了平等,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卢梭边走边想,光明照亮了他的心田,激动的发现令他泪流潸然。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狄德罗时,狄德罗鼓励他写出论文去应征。于是卢梭在戴莱丝的母亲勒·瓦瑟太太的帮助下,写出了名为《论艺术和科学》的论文,把长期郁积在心灵深处的反封建文明和传统观念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篇论文标志着卢梭早斯反封建思想的形成,同时也蕴含着他以后的一些思想如“天赋人权”和“自然状态”学说的萌芽。在这篇论文里,卢梭抨击当时的社会是建筑在不平等基础上的,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是以人民的贫困为前提的,文化是为上层社会腐朽的贵族阶级服务的。他把文明社会和自然状态对立起来,认为在文明社会中,由于科学,艺术和文化同财富,奢侈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它不但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反而带来坏处;不但无助于敦风化俗,反而会伤风败俗。他痛斥贵族的富有,奢侈和腐化,赞扬劳动者的纯朴美德。在他看来,奢侈无不与科学艺术相伴而行,无不与善良的风化和道德背道而驰;与其有知识或科学艺术而无道德,还不如有道德而无知识或科学艺术。卢梭否定科学艺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这表现了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非历史主义的方法。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卢梭的目的是企图通过历史上许多由富而奢,由奢而亡的事例,揭露贵族,富人的奢侈生活是法国社会罪恶的根源。因此,卢梭的这篇论文表面上讲的是科学艺术,实际上是直接攻击封建制度本身和批判全部封建意识形态的。 1750年7月,第戎科学院宣布卢梭应征的作品荣获首奖,顿时轰动法国文坛,声誉大振。但卢梭在《忏悔录》中仍谦逊地自我分析说:“这篇作品虽然热情洋溢,气魄雄伟,却完全缺乏逻辑和层次。在出自我的手笔的一切作品之中,要数它最弱于推理,最缺乏匀称与谐和了。”卢梭丝毫没有因自己突然成名而陶醉,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向,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而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决不做社交界的宠儿。论文获奖又唤醒了他写那篇文章时的全部观点,并且对这些观点赋予了新的力量,终于使他的父亲,他的祖国,以及普鲁塔克在他童年时代灌输到他心中的那种英雄主义与道德观念的原始酵母开始发酵起来了。从那以后,他就觉得做一个自由的有道德的人,无视财富与非议而傲然自得,才是最伟大、最美好的。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