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卢梭 | 上页 下页 |
二七 |
|
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运思方式产生出来的。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企求成功的欲望会使他少说真实有用的话,多说些哗众取宠之词,因而他就不可能成为原来有可能成为的卓越作家。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运思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1756年4月9日,卢梭离开巴黎,迁居退隐庐。那天,埃皮奈夫人用自己的车来接他们三人,佃户帮助运他的行李。到达退隐庐,卢梭发现这小小的幽居里的布置和陈设都很简单,但是干干净净,甚至还很雅致。这使他心中对埃皮特夫人充满感激之情。 那时,冬天还没过完,天气还很冷,大地却已开始萌动了;紫罗兰和迎春花已经开了,树木的苞芽也开始微绽。当天晚上,卢梭就听见了窗前林子里有夜莺在歌唱。一觉醒来,忽然一阵莺声叩动了他的心弦,卢梭在狂喜中叫道:“我全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迁居之后,他首先关心的就是他对周围的那些乡村景物的印象如何。他先不安排自己的房间,而是先出去散步,仔细地欣赏这儿的每一条小径,每一片树林,每一丛灌木,甚至每一块僻壤。他越观察这个媚人的幽境,就越觉得它是为他而设的。这地方僻静而不荒野,使他恍如遁迹天涯。 卢梭沉醉于乡村景物中,这样过了几天,才想到应该把文稿整理一下,把工作安排安排。一如既往,他规定上午抄乐谱,下午带着小白纸本和铅笔去散步。 大家知道,卢梭从来只有在露天下才能自由自在地写作和思考,而家门口的蒙莫朗西森林就是他灵感的自然泉源。 在退隐庐和蒙莫朗西度过的六年,也是卢梭写作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他写的作品有《民约论》;编著《永久的和平》、《委员制》、《音乐词典》;教育学著作《爱弥儿》及长篇小说《新爱洛绮丝》。其中,最著名的是《民约论》,这本书在刚开始创作时,被卢梭命名为《政治制度论》,当时卢梭就预见到这本书最能使他成名,后来事实果真如此。卢梭写这本书的念头萌发于十三四年前,即他在威尼斯当秘书的时候。他发现威尼斯这个曾被人们如此夸耀的政府有许许多多毛病。后来通过对伦理学历史的研究,他又发现,一切都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因此,“什么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实质上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造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朗、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这个问题又极接近于这样一个问题(即使两个问题不是相同的):哪种政府在性质上最接近于法呢?由此便产生:什么是法?以及一连串与此同样重要的问题。卢梭这样研究下去,他便得到了真理。他认为只要经过正当的政治途径,人类容易得到幸福。他在《民约论》中表露了这种政治思想。 另一项工作就是圣皮埃尔神父著作的摘选。卢梭刚从日内瓦回来之后,马布利神父就通过杜宾夫人向卢梭提起此事,杜宾夫人是巴黎那三四个曾拿老圣皮埃尔神父当作宠儿的美妇人之一;虽然她不是独占对神父的偏爱,至少是和艾基莱夫人一同分享这种偏爱的。这位善良的老人死后,杜宾夫人对他仍保有敬爱之忱,她希望她的朋友那些未曾出世即已夭折的文稿能由她的秘书复活起来,便让卢梭着手这项工作。这套书足足有23大车之多,其中不乏精彩之处,但也有许多隐晦难解的词语。卢梭更去芜存菁,先将它编成《永久的和平》一书,再把他自己的意见和评语另编成一本,接着又整理神父的《委员制》这本书。 卢梭在这期间还写了《爱弥儿》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学论著,他认为这是他写得最有条理的一本书。 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那样,卢梭的灵感往往是在散步中产生的,他的脑筋只跟他的双脚一齐开动。 遇到下雨天,不能外出时,他就编写《音乐词典》,这样安排,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他始终觉得变换工作是一种真正解除疲劳的方式。 现在我们来谈谈卢梭的朋友埃皮奈夫人吧!埃皮奈夫人是个非常瘦削的女人,脸色苍白,胸部平平。 但她也有些很可爱的优点,她很爱她的朋友,热心为他效劳;她很健谈,善于交朋友,卢梭与她相处得十分融洽。她知道卢梭不善于交际,所以当她没有客人时,就派人来通知卢梭去她那里小聚,卢梭自然也很乐意,常常教她一些写作技巧。 埃皮奈夫人不来别墅时,或者她不打发人来叫卢梭时,卢梭便和戴莱丝尽情地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年夏天,由于埃皮奈夫人不常来,他置身于幽静宜人的环境中,过着自由自在,平平稳稳,安安静静的生活。在田园生活的气氛中写作,卢梭的思想日益奔放,他已不再是那个腼腆、羞怯、既不敢见人,又不敢说话的人了。现在他不仅自信,而且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他的信心与毅力就蕴藏在心灵中。他鄙视社会上的风俗、箴规和成见,漠视别人的讥讽和批评。 卢梭性格开始发生转变,这个变化早在离开巴黎的那天就开始了。当他离开那个混浊的都市和那群卑劣的人们后,他的仇视情绪顿时消失。他不再见到人,也就不再鄙视人;他不再见到恶人,也就不再恨恶人。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