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明治天皇 | 上页 下页


  第二章 十六岁初掌朝政

  1. 密谋废幕府

  日本的历史以此为界,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去。

  幕府看出了京都态度强硬的背景,作为报复,把尊王攘夷的重要人物古田松阴和桥本左内等人,判处了死刑。井伊阁老被刺身亡。

  自此以后的日本,一直到维新成功,十年左右都处在反复的动荡之中。

  堀田正睦进京请示批准条约的安政五年,皇子祐宫虚龄七岁。人渐渐长大,开始懂得一些事情。陆陆续续听到有人杀人或者被杀;抓人或者被抓。

  为了调整王室与幕府的关系,朝廷决定将皇女和宫下嫁给将军家茂。和宫是天皇的妹妹,即是祐宫的姑姑。她本来不情愿这门婚事,还非得下嫁不可,实在可怜。女人谈起这事直流泪,祐宫也感到悲哀,觉得心里很是压抑。

  听女人们说,幕府住的关东地区,似乎住着魔鬼或者毒蛇,简直可怕极了。

  还有,什么美国佬呀、英国人呀,这些家伙都有些吓人。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允许他们进来呢?

  祐宫已是生活在列强向世界各地寻找新的殖民地、掠夺弱小国家的财富、实行炮舰外交的国际环境中了。国内则王室赢弱,诸侯并起;长期的幕府专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围绕开放国门和尊王倒幕,派系制间互相杀伐。

  现状再也不能继续维持下去了,维新改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孝明天皇面对如此巨大的国际国内压力,维持现状固然回天无术,改革开放又力不从心。他不得不将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惟一的儿子身上。为了使小皇子尽快成才,有必要实施强化教育。在与世隔绝的深宫大院里,祐宫拥有最良好的教育设施。他受的教育极为严格,孝明天皇亲自担任“和歌”教师,这是宫延内最重要的必修课。母亲中山庆子指导习字。汉籍课程由一流的汉学家讲授。此外还得学习帝王之术。

  不幸的是,生父孝明天皇其寿不永,1866年12月,在内忧外患夹击之下一命归西。死时正是36岁的青壮年纪,这样一来,千钧重担就落到了这个不满16岁的孩子肩上了。

  按照古规,先帝驾崩后,应立即举行践祚之礼。自此,事实上开始了新帝的治世;过一段时间再举行盛大的即位大典,才正式告知万民的。

  年轻的睦仁,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聪明智慧、气质不凡。但不过毕竟年轻缺乏治国经验,事事必须听从外公和重臣们的指教。也依靠地位不很高,但思想倾向改革的一批朝臣。如今周围环境和历史使命迫使他早熟。不得不去了解世界大势,接近西学。在外公中山忠能等长辈的辅弼之下迅速成长起来。

  这段时期,他接受了严格的武士教育。新田村八、山冈铁太郎等武术名家,教他学习剑术、马术、角斗术。把他由文弱书生,改变成崇尚武功、好勇狠斗的武士。文的方面也大有进展。元田永孚等大儒学家,给他讲授封建伦理道德,学习吟诗作歌。这就使他一辈子喝着法兰西陈葡萄酒,用中国产的毛笔,写下了数千首日本古体诗。为了增长国际知识,他学习德语、法国的政治典章和德国的法律。还系统地了解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经验,研究各国的执政经世之术。

  新皇一上台,就处心积虑锐意改革。具有改革思想的朝臣,也需要把年轻的天皇树立起来,提高他的威望,使其成为一面旗帜。

  他的第一步计划,就是铲除幕府势力,重建皇权统治。他的母亲中山庆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备受德川幕府打击的贵族家庭。她以前曾经极力鼓动丈夫孝明天皇,从德川幕府手中夺回朝政权力。可惜孝明天皇壮志未酬身先死,重任自然落在了睦仁身上。

  当时众朝臣中,政治见解并不一致。诸侯和臣民也分成两派。因此讨幕如何进行,是颇费踌躇的事;弄得不好,会适得其反。经过一番分析,决定将坚定的反幕派力量暗中串联起来。明治天皇密命岩仓具视等心腹,起草一份废除幕府制度的诏书。勒令德川庆喜辞官交出政权,以恢复天皇掌权的国家体制。幕府如果抗拒,不惜刀兵相见。

  讨幕的密敕,起初预定下达到三个最可靠的藩:萨摩、长州和安艺。

  萨摩藩和长州藩,长期受到幕府的压制打击,参加反幕最为积极坚定。但在即将下达密敕之际,岩仓等人提出,安艺藩反幕态度不够明朗。恐怕有些不稳,作为密谋伙伴不太放心,故将其排除了。

  10月14日,经正亲町三条实爱之手,把声讨德川庆喜的密敕,交给了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长州藩的广泽兵助。

  同时,在讨幕密敕之外,还下达了诛杀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他是会津藩藩主)、所司代松平定敬(桑名藩藩主)的诏书。其文如下:

  会津宰相、桑名中将二人,久在幕贼辇下,助贼为虐,罪不容赦。据此,务必迅速诛戮。

  松平容保和松平定敬,都是美浓高须城主的儿子(第六子和第七子),各自到会津和桑名来当养子的。这时容保在京都担任守护职,定敬担任警卫和政务官吏。这两兄弟因为管着京都的警备,所以被革新派看作是死对头。松平容保以前勤王之志甚笃,是深受先皇信赖之人。现在如果得在被当作逆贼,定然会对世事变化无常感到茫然不解吧。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的无情!

  萨摩藩和长州藩接到密敕,认真贯彻讨幕的强硬方针。他们憎恶幕府,除彻底打倒之外,别无办法。另有一些藩持稳健态度,比如土佐藩,赞成改革,但主张让幕府自愿将大政奉还天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倒幕,有些人也许出于随大流,不肯落在时代的后面。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