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明治天皇 | 上页 下页
一八


  之所以出现这种场面,是因为那时的日本人,普遍存在排外情绪。多年来的攘夷政策,本来就积重难返。新政府的要人们,是借用攘夷的旗帜,赢得全国民众的支持,才得以打败幕府,取得政权的。可是一旦登上宝座,马上涂改了招牌,反而处处讨好洋大人,所以年轻人感到激愤也是可以理解的。日本国民对西洋人既蔑视,又恐惧;这种心态,可说与那时的大清国民,彼此差不多吧。

  那两个男子,与帕克斯无仇无怨,素不相识,没有理由专门去刺杀他。也许只是发泄胸中的愤懑,搅乱洋人的队伍,以显示大和民族的气概吧。

  连日本人著的《近代日本国民史》一书中,提到这一事件,自己也感到脸红:“……按照朝廷的命令担任护卫的肥后藩士,在那种场合下无所作为,只能说是失策,只能说是丢脸。”

  这一来,日本新政府紧张万分。英国公使帕克斯,是个脾气很大的人。他来到日本国后,稍不如意便提抗议,大吵大闹。尤其麻烦的是,公使是代表大英帝国,有称霸世界的军舰大炮为后盾。更何况,新政府在各方面都得到他的关照。维新战争中,英国暗中支持过讨幕派;小小日本国,哪里敢得罪他!

  拥有这样身份的帕克斯,在首次谒见天皇的隆重日子,居然发生了这种事件。这还了得!日本新政府的外交部门吓坏了。

  出乎意外,这一回帕克斯先生一点没发脾气,心情相当不错。

  作为一个西方人,他看见暴徒杀进来时,中井弘和后藤象二郎挺身而出。头部受伤依然奋力拼杀,善后处理也快速泼辣。帕克斯反倒感到几分钦佩,也就没必要发怒了。

  但他要求斩首处死被活捉的暴徒三枝蓊。

  从前的日本政府,对于伤害外国人的本国国民,虽说不得不加以处置,但毋宁说是以爱国者身份相对待。大抵按照武士的礼节,通常命其剖腹自杀。在执行之际,恰似庆典一般举行盛大仪式。这种做法,只会刺激国民的壮烈感。非但不能制止排外暴行,反而起到了鼓励导向的坏作用。因此,帕克斯要求将犯人斩首。

  日本政府当即将三枝蓊斩首于粟田口,曝首示众。

  这一天英国公使进宫谒见未果,改在3月3日重新实施。

  是日,帕克斯带着秘书密特福德进宫。天皇赐下与上次法、荷公使同样的敕语。

  接见完毕,公使到休息室小憩。

  这一天,临时把法国、荷兰公使召来宫中,三国公使会齐。日本方面除了三条和岩仓之外,主要官员都集中在此,就当前某些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五章 北方领土起争端

  1. 与邻国关系

  现在转而叙述日本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这得从若干历史纠葛说起。

  朝鲜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一个国家,只隔一条狭窄的对马海峡。中间如同铺路石板一样,有许多个岛屿相连。尽管朝鲜过去曾经是岛国日本的老师,但出于扩张的需要,一直存在觊觎野心。自古以来日本多次发动侵朝战争,两国之间长期不睦。

  那时朝鲜的执政实权人物是大院君。日本曾以共同抵御西方侵略为幌子,企图拉拢朝鲜。但朝方对日本存有戒心,便以地大物博的中国为依托,根本不理睬日本“忘记前嫌,重修旧好”的建议。因见大院君不买账,日本朝野一时之间掀起了一股“征韩论”恶浪。直到后来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增强。在中日甲午之战和日俄战争中取胜。这才乘战胜的余威。终于在1910年如愿以偿。实现了所谓“日韩合并”,将朝鲜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长达35年之久。

  从历史上看,琉球的归属十分清楚,自古属于中国。全系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将归顺者弃而不顾造成的。在日本天皇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谈话中,再次得到了验证。日本人慢慢摸清了大清国的底细,以至敢于向这个老大帝国发动甲午战争。

  与俄国的边界问题,也是由来已久。

  想当初,与美国舰队相交错,俄国舰队也开进了日本的长崎。也是四艘舰船,司令官是普恰钦,也带来了国书。俄国人知道,要想与日本达成某种协议,在江户是谈不成的。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