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上页 下页
三二


  真纳在穆斯林中的密友寥寥无几,他的忠实信徒更是屈指可数,他仅仅拥有很少的支持者和同僚。除妹妹之外,家庭对他来说已不复存在。他孑然一身地生活,时刻梦想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身高两米,体重仅仅六十公斤,他的面部瘦长,高高的颧骨下,面颊好象显得半透明似的。一堆茂密的银白头发整齐地向脑后梳拢,使他的身材显得更加高大。他的外表异乎寻常地严峻端庄,给人一种刚毅不屈的印象。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个性倔强,不屈不挠,这是他取得一切成功的原因所在。他经常遭到攻击和非难,然而任何人,无论是朋友或者敌人,从未指责他是意志薄弱的人。

  * * *

  一九四七年四月上旬,副王和真纳共进行了六轮关键性的会晤。这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十个小时会谈。会谈过程中,蒙巴顿满怀“超人的自豪感,施展我的说服才能,使对方乐于接受。我所以能够如此,并非我能言善辩,而是我善于从最有利的角度阐明事理”。蒙巴顿后来回忆说,他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伎俩动摇真纳的决心”。然而一切无济于事,任何论据和计策丝毫未能打动他建立巴基斯坦国的梦想。

  真纳立场的力量源泉,建立在两张王牌之上。首先他已成为穆斯林联盟的绝对主宰者。虽然在他之下不乏主张妥协的人士,但是只要他还活着,这些人则不敢轻举妄动。其次,人们久久难以忘怀,一年前他发动的“直接行动日”在加尔各答街头洒下鲜血。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会晤开始后,真纳与蒙巴顿至少在必须迅速作出决定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穆斯林领导人认为,印度目前已超越讨价还价的阶段。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在于尽快地进行“一次外科手术”。

  蒙巴顿担心分治可能引起暴力事件,真纳安抚他说,“手术”一旦结束,动乱即告停止,两国从此将和睦友好地相处。他进一步解释说,一切将会过去,犹如某天他受理两兄弟因对分配家父的遗产不均而打官司一样。法院判决两年之后,两兄弟重新言归于好,亲密无间。他对副王允诺说,将来印度的情况亦然。

  真纳强调指出,印度的穆斯林构成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化、文明、语言文学、艺术、建筑、法律、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历法,以及明显的历史和传统特征”。他补充说道,印度从未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它只不过在地图上以一个国家的形式出现而已。

  真纳说道:“我喜欢食用牛肉,但是印度教徒不允许我宰杀。每次印度教徒和我握手后,他便急冲冲地跑去净洗双手。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在英国统治的桎梏下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蒙巴顿后来回忆说,他和真纳的谈判很快变成一场“捉迷藏游戏”。穆斯林领导人宛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狡兔一样,拒绝作出任何让步,而蒙巴顿这位印度统一的捍卫者,从各个方面发起攻势,致使这位“年迈的绅士勃然大怒”。

  真纳认为,分治是天经地义的唯一出路,尤其是它可以导致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国家。他进—步明确指出,为了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国家,穆斯林居大多数的印度两大省份——孟加拉和旁遮普,必须全都归属巴基斯坦,尽管那里居住着大批印度教徒居民。真的提出上述要求的理论原则是,印度穆斯林不能被迫生活在大多数印度教徒的统治之下。这是合乎情理的立场。但是,他希望把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居少数地位的印度教徒合并在穆斯林国家内,这又作何解释呢?蒙巴顿争辩说,如果说分治印度旨在使居少数地位的穆斯林免受占绝对优势的印度教徒的统治,那么根据相反然而同样的道理,旁遮普省和孟加拉省也必须一分为二。

  真纳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按照此项解决方案,只能建立一个经济上短命的国家,“一个被蛀蚀得残缺不全的巴基斯坦”。

  蒙巴顿建议论,既然如此,如果真纳确实认为这个国家可能被“蛀虫吃掉”,那么他可直言不讳地表示拒绝。事实上,蒙巴顿根本无意同意真纳建立任何巴基斯坦国。

  “唉!”真纳反驳道:“看来阁下尚未完全理解我提出的问题。一个人,他首先是旁遮普人或者孟加拉人,尔后才谈得上他属于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他和当地居民有着共同的历史、语言、文化和经济。您不应当把他们分隔开来,否则将会引起无穷尽的流血事件。”

  “真纳先生,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此话当真?”

  “勿庸置疑。”蒙巴顿欣然允诺道:“一个人在成为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之前,他不仅是旁遮普人或者孟加拉人,而首先是印度人。您刚才令人钦佩地阐明了关于印度一个整体的无可辩驳的论据。”

  “但是,您根本没有理解……”真纳反驳对方说道。一场新的捉迷藏游戏开始了。

  蒙巴顿对真纳的僵硬立场感到愕然。他后来回忆说,“我从未相信,一位聪颖、高雅、由伦敦律师事务所培养出来的人,竟然如此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推论。然而他并非不理解对方的反对意见,而是一层云雾遮盖了他的思路。他把整个事情弄糟了。你可以说服其他人,但你永远难以说服真纳。只要他尚在人间,维护印度的完整难如登天。”

  四月十日,蒙巴顿抵达新德里近三个星期时,他们的谈判进入关键性阶段。在历时两个小时的会谈中,副王恳切希望真纳能够维护印度的完整。他施展全部雄辩才能,着力描绘一副来来印度及其四亿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民面临的宏伟壮丽的图景。那时,印度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充分利用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益处,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代表亚洲最进步的发展趋势。对这美好的前景,难道真纳竟能漠然视之,无动于衷?难道他甘心情愿将印度半岛置于三等国的地位?

  真纳自始至终坚如磐石,岿然不动。他简直是位“精神变态者,建立巴基斯坦国的念头久久地缠住他。”蒙巴领最后心情忧伤地回忆说道。

  客人告辞后,副王在办公室内孤寂地陷入沉思,开始认识到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因为他那精明的辩才和诱人的魅力,均未能在穆斯林领导人身上产生任何效果。任何新的谈判也只能枉费心机,无济于事。但是必须摆脱僵局,同时必须尽快地采取行动。不言而喻,蒙巴顿热切地希望能够挽救印度的完整,但他不能因此而冒风险,使大不列颠陷入圈套,在混乱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印度不能自拔。因为归根结蒂,他肩负的使命首先旨在维护英国的利益。鉴于真纳毫不妥协让步,肢解印度次大陆,答应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国,现在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目前,问题在于说服尼赫鲁和国大党领导人,使他们接受这一破釜沉舟的解决办法。蒙巴顿当机立断,决定制订一项他们可能同意的解决方案。

  翌日上午,副王首先和同僚们一起研究分析了当前局势,然后把身子转向办公室主任。

  “亲爱的伊斯梅,”他神情凄然地说道:“看来起草分治印度方案的时刻业已来到。”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