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
一五 |
|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理想政体和由“中等阶级”统治的治国方案。他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政体”,认为“政体”这个词的意义同“公务团体”的意义相同,而公务团体就是每个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它可以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这种执行者的统治如是旨在照顾全邦的共同利益,则由他或他们所掌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政体;反之,如果执行者所掌握的公务团体只顾自己或少数人或平民群众的私利,那就是变态政体。他指出正宗政体有三种: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这三种好的政体中,以君主政体为最好。同这三种政体相应的变态政体是僭主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这三种坏的政体中以僭主政体为最坏。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般国家在实践上所能达到的那种政体形式,就是由“中等阶级”进行统治。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一个阶级十分贫穷,第三个阶级则居中间。富者、贫者统治都不好,只有中等阶级为基础组成的政体为最好,因为从伦理道德来看,“中庸适度”乃是最好的,是一种美德,这种道德原则适用于城邦国家,因此拥有适度财产乃是最好的,而且这个阶级能够恪守中庸的道德原则,顺从理性。另外,中等阶级人数多,是比较稳定的公民阶级,它没有野心,还可以充当贫富两个敌对阶级的“仲裁者”,它的政体可以避免党派之争,至少党派纠纷可能少。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这种由中等阶级进行统治的治国方案,是企图调和敌对阶级之间的矛盾,以维持行将崩溃的城邦奴隶制,当然这不过是一种幻想。 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各种政体更替的原因和治理的办法。他指出,一般城邦在建立政体时,都以偏于自己的正义和平等为原则。邦内持有不同观念的党派,就企图推翻这种政权。如民主政体的建国观念认为,凡人们有一方面的平等就应该在各方面都绝对平等,既然大家都是自由人,就应该一切都归于平等。寡头政体的建国观念认为,人们要是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不平等,富人就应该在财产方面占绝对优势。从这些观念出发,平民便以他们应有的平等地位为依据,要求分享一切权利;而寡头们则要求在一切方面都必须逾越于他人,于是这两个派别在同一城邦内,倘若所赋予的政治权利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时,就各自起来煽动变革。另外,一切政体都可能由于外来势力的破坏,或被倾覆或引起变革。这就是各种政体发生变革的一般原因。亚里士多德还列举了历史上大量事实,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政体发生变革的具体原因。维持各种政体的方法和途径,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禁绝一切违法行为,一切政体都应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执政者不能假借公职,谋求私利;任何政体都应求得大多数公民的拥护,才能稳定,各种政体的措施不能趋于极端,不要忘记“中庸之道”,应保持各势力的平衡;按照各政体的精神教育人民,使他们的生活符合本政体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拟定了理想城邦的轮廓和教育宗旨及方法。他对于理想城邦的人口、疆域、位置、民族禀性、社会结构,直到邦内中心城市的规划都提出了具体方案。对于城邦的教育,诸如对公民、青年、儿童教育的宗旨、原则、课程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5.《物理学》 《物理学》全书共8卷66章,是论述自然及其运动的学说。书中也探讨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范畴。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于“自然”作了两种解释。他指出,事物自身内部,都有一种它之所以运动和静止的根源,这种根源就是自然,因此“自然乃是以它为基本属性的东西之所以被推动或处于静止的一个根源或原因。正是借着它,而不是借着一个附随的属性,该物才有运动和静止”。(《物理学》)这是第一种解释。自然是本身具有一个运动的根源的东西的形状或形式,即自然是一种形式的东西。这是第二种解释。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论证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他首先阐明了考察事物原因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想了解事物是什么,就必须认识事物的原因。接着他分析了原因的四种涵义:(1)为一件东西所从出、并且又继续存在着的东西;(2)形式或原型,亦即表述出本质的定义,以及它的“种”;(3)变化或停止的最初源泉;(4)在目的这个意义之下的原因,或一件事之所以被产生的“缘由”,例如健康乃是散步的原因。在他看来,后三种原因常常合而为一:因为那个“是什么”和“所追求的那个东西”乃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的源泉与这些东西也是同类的。 接着他阐述了关于事物产生的必然性和目的性的关系问题。他对于必然性作了专门论述,并在强调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必然性中会出现偶然性的问题。但是他又认为事物必然性受事物的目的所支配。有智力的人的活动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人工技艺产品是为了一个目的,自然也是如此。他进一步分析说,事物的目的产生于自然本身,因为自然就意味着两个东西:质料和形式,而后者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这就是说事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是它未形成之前就预先安排好的。这是错误的目的论。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详细地考察了事物的运动及其形式。他指出,只有认识运动的意义,才能了解自然的意义。运动不是存在于事物之外,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运动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在实体方面,是实有和缺乏;在性质方面,是白和黑;在数量方面,是完全和不完全;在位移方面,是向上或向下。他还从潜能和现实的关系上给运动下定义:潜在的东西的实现或完成就是运动。他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所谓直线运动就是上下左右的运动,它是有限的,而圆周运动是无限的,属于天体运动。 关于时间与空间问题,亚里士多德在这部著作中也进行详尽的讨论。他用时间的永恒性来论证运动的无限性。在空间问题上他反对德谟克利特关于虚空的学说,他从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批驳芝诺否认运动的四种证明。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