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
四四 |
|
他认为幸福不仅是理性指导和调节感情欲望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理性活动的结果。他说智德是纯粹理性活动的产物,行德是理性活动表现在行为上所得的结果。智德是由于训练而产生和增长的,是通过教育而获得的,它既可教,又可学。而行德是通过习惯养成的,是人们长年累月实践经验的结果。智德高于行德。智德必须凭借理性,而行德则是借助意志的作用。一般人都具有行德,但未必就有智德,智德是少数智慧之人所具有的。这样,他在什么是幸福问题上,认识就有了偏差。由于他把智德看成高于行德,那么自然的结论是,由行德而得到的幸福不一定是最大的幸福,只有从纯粹思想的德性中得到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亦即真正的幸福。这种真正的幸福只有少数智慧之人才能得到,而大多数普通人只能得到一般的次等的幸福。本来,亚里士多德是试图通过智德和行德的说明来调和“快乐即幸福”与“德即幸福”这两种幸福观(当时希腊的两种对幸福的看法),结果事与愿违,似乎又与柏拉图的观点接近了①。 ①参见周辅成主编:《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周兆平、余涌撰《亚里士多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34页;叶秀山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汪子嵩撰《亚里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57页;(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3-204页;(英)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137-139页。 2.德性的形成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为两种,即理智德性(智德)与伦理德性(行德)。前者主要指智慧、理解、明智;后者主要指节制、宽宏大量。他认为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不同,“理智德性大多数是由教导而生成、培养起来的,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尼各马科伦理学》)这就是说理智德性是由于训练而产生和增长,伦理德性是习惯的结果。他十分重视习惯对于德性形成的作用,并从诸多方面对这种作用作了详细的论证。他认为,人的天性,人的功能,包括与动物相同的本性和与动物不同的理性,都是人获得德性的一种潜能。这种潜能,要发挥并变成现实,还有赖于习惯的作用。他说:“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自然给了我们接受德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成熟则通过习惯而得以完成。”(《尼各马科伦理学》)德性不纯属自然生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存在的东西能被习惯改变。 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道理:“石块的本性是下落,你不能把它训练得习惯于上升,即便你把它向上抛一万次也不行。你同样不能使火焰下降。”(《尼各马科伦理学》)“我们并非由于多次观看,而获得看的感觉,多次谛听而获得听的感觉。反之,我们是有了感觉才用感觉,不是用了感觉才有感觉”。(《尼各马科伦理学》)所以说,自然生成的东西,都不能用习惯来改变。而德性却不同,它是由于先做一个个的简单行动,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学会一门技术后,才能掌握这门技术,运用这门技术。例如,建造房屋,才能成为营造师;弹奏竖琴,才能成为操琴手。同样,“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尼各马科伦理学》)由此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先天的自然和后天的习惯是德性形成的两个重要基础,前者为德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后者则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亚里士多德对于习惯之于德性的重要,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成德之因与成恶之因,皆在于行为和习惯,同样的行为可以产生同样的性格。因此,节制、文雅之士与放荡不羁之徒,其结果均在于他们不同的行为习惯所致,可见习惯对于美德形成的重要。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德性都从这里生成,并且通过这里毁灭,正如技术一样。好的琴师和坏的琴师都出于操琴。营造师及其他行业,仿佛也都是如此。从良好的造屋产生良好的营造师,从恶劣的造屋产生蹩脚的营造师。若非如此,那就不须师傅传授了。但一切人生来就有成为好工匠或坏工匠的潜能。这一情况,同样适用于德性。正是在待人接物的行为中,我们有的人成为公正的,有的人成为不公正的。正是在犯难冒险之中,因习惯于恐惧,或习惯于坚强,有的人变得怯懦,有的人变得勇敢。在欲望和愤怒方面也是这样,有的人成为节制而温和,有的人成为放纵而暴戾,因在这些事情上,有的人这么做,有的人那么做,各行其是。总的说来,品质是来自相应的现实活动。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视现实活动的性质。品质正是以现实活动的性质来决定的。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尼各马科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不仅把习惯看成是美德形成的原因,而且他还注重习惯在美德形成之后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把习惯——德性——习惯视为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他说:“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饮食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健康。惟有适度才能造成、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一切都回避,一切都惧怕,什么都不敢坚持,就会变成懦夫。反之,天不怕地不怕,横冲直撞,就会变成莽汉。有的人沉湎于一切快乐而不能自拔而成为放纵,有的人则如一个苦行者,回避一切快乐而成为一个淡漠无情之人。这就足以证明,节制和勇敢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存。”“同一些行为,德性不仅可以由之生成、增长和毁灭,而且可以充分地实行于其中,现实活动就在这些行为中进行……在德性方面也是这样,我们由于不贪图享乐而变得节制,而在变为节制的人之后,我们就更加回避享乐。这一事例也可用于勇敢。我们习于坚定而不畏恐惧,这就成为勇敢的人,而在成为勇敢的人之后,我们就更加坚定和无畏。” (《尼各马科伦理学》)显然,亚里士多德是把德性的形成看作一个过程,一个实质上是逐渐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德性的形成,即“德性生于天性,成于习惯。”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