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耶稣 | 上页 下页 |
一七 |
|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是真诚的,就用手摸了摸他们的眼睛,对他们说:“照你们的信心为你们成就吧!” 他们的眼睛便看见了。耶稣再三地嘱咐他们说:“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是我给你们治好的。”(《马太福音》九27~30) 有一个女人,患了血漏病,这是一种很难治疗的妇科病。十二年来,她找遍了当地的医生,花光了所有的财产,受了不少痛苦,但是她的病非但没有治好,反而更加沉重。她听说耶稣有治病的异能,就抱着很大的希望来求耶稣给她治病。当时耶稣正被一大群人簇拥着,她不敢公然去求耶稣,因为犹太教认为患这种病的人是不洁的,接触这种病人也是不洁的《利未记》十五25~28)。她只好偷偷地挤在人群中从后面尽力靠近耶稣,悄悄地摸了摸耶稣的衣服,心想:我只要摸摸他的衣服,病就能好了。果然,她一摸耶稣的衣服,就觉得身上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病就痊愈了。 耶稣正和门徒们边走边说话,忽然感到有一股力量从身体中放射出去,就转过身来问道: “谁摸了我的衣服?” “老师,你看这么多的人拥挤你,哪能不碰一下你的衣服?”门徒回答说。 “不!碰我和摸我不一样,肯定有人摸了我的衣服。”耶稣认真地说。 那女人见隐瞒不住,就战战兢兢地挤到耶稣面前,俯伏在地把摸他衣服的缘故和病已痊愈的经过说了一遍。 耶稣听完,和蔼地对她说: “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你的病完全好了。”(《马太福音》九20~22;《马可福音》五25~34;《路加福音》八43~48) 耶稣医疗传教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其治病本身,而在于其社会意义。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Douglas)曾指出:“人体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只有我们的社会条件是各异的。建立在人体基础上的种种象征被用来表达不同的社会体验。”①这就是说,我们对耶稣医病的“神迹”应该扩大到对当时社会的宏观世界的角度去观察,即把身体当做缩小了的社会,把社会当做放大了的身体。对耶稣医疗活动的态度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在那时,一些因疾病原因而被排斥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与其说他(她)还活着,但对社会来说,其实他(她)已经死了。对这类人采取什么态度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例如对麻风病患者②,耶稣医治的麻风病人患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麻风病,也许只是某种严重的皮肤病。他(她)被认为是患了麻风病,他(她)也自认为是患了麻风病,从而被社会抛弃(其实,“病态”并不等于“疾病”,“医治病态”也不等于“治疗疾病”。当然我们不应该苛求那时的人有这种概念)。如果承认这种社会现象,这个患者的“病态”就会因绝望而加重,从而也加重了“疾病”,终于死亡;反之,如果拒绝这种社会现象,对患者表示同情,不抛弃他(她),他(她)的“病态”(或“病感”)就会减轻或解除,从而使“疾病”有转机。这两种态度代表两种对人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了上帝的慈爱与人为的律法的矛盾,其社会意义不在于是否真的治好了患者的疾病,而在于尊重患者的人格,他(她)也是上帝的儿女。这是向传统律法的冲击,对一切患者来说,耶稣给他们带来了人的尊严,带来了生命,不是在来生,而是在今世。 ①转引自约翰·克罗桑《耶稣传》,第100页。 ②《福音书》中的麻风病笼统地指一切严重的皮肤病,包括牛皮癣、湿疹等,并不一定是现代标准的麻风病。 7. 施洗约翰之死 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路加福音》七28) 约公元28年夏,加利利和庇里亚的统治者希律·安提帕见施洗约翰号召的犹太人越来越多,深怕他们以宗教活动为掩护进行政治暴乱,就借口施洗约翰公开抨击他娶弟媳希罗底为妻而把他逮捕入狱。当年冬,希律·安提帕见犹太人武装暴动的风声越来越紧,便想用杀一儆百的办法暂时稳定一下局势,于是就把施洗约翰杀了,而且编造了一个故事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公元28年冬,希律·安提帕过生日,当天晚上,他在王宫里大摆筵席接受宾客及下属们的祝贺。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开怀畅饮的时候,随着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一个盛装的美丽少女蒙着薄薄的面纱出现在大厅里,她就是希罗底与前夫腓力生的女儿莎乐美。莎乐美向希律·安提帕祝寿,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她身轻如叶,忽而像彩蝶飞舞,忽而像飞燕穿林,使宾客们目不暇接,不住地拍手称赞。希律·安提帕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乐队奏起了高亢快速的调子,莎乐美随着乐曲的节奏旋舞起来。她越转越快,在烛影中简直成了一团彩雾。在场的人无不看得目瞪口呆。突然,乐曲戛然而止,莎乐美立即像一尊希腊女神一般容光焕发地亭亭玉立在大厅中央。大厅里寂静无声,过了一会儿人们才从欢乐的沉醉中清醒过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莎乐美的敬意并向希律·安提帕祝贺。莎乐美飞也似地扑向希律·安提帕,俯伏在他脚下。酩酊大醉的希律·安提帕忘乎所以地拉起莎乐美,对她说:“孩子,你的舞跳得真好!我要奖励奖励你。你喜欢我送你什么礼物?我起誓,不管你向我要什么,我都给你,就是向我要国土的一半,我也给你。” 莎乐美也很高兴,但她不知道该向希律·安提帕要什么礼物,就快步跑进后厅去问母亲希罗底。希罗底因施洗约翰公开抨击她而怀恨在心,早就伺机进行报复。这时,她见希律·安提帕起誓奖励莎乐美,就告诉莎乐美说:“去向你父亲要施洗约翰的头!”莎乐美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政治谋杀,果然跑出去对希律·安提帕说:“父王,求你立刻把施洗约翰的头赐给我!”希律·安提帕吃了一惊,但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就装作已经在众人面前起了誓,不能反悔的样子,命令卫兵到监狱里去把施洗约翰斩首并把他的头放在盘子里端来赐给了莎乐美。这样,他就把杀害施洗约翰的罪责轻易地推到希罗底母女身上了,而善良的犹太人民竟相信了他这套骗人的鬼话。 约瑟弗斯在《古犹太史》中曾记述说:“希律(指希律·安提帕——引者注)处死了他(施洗约翰),尽管他是个义人……”“当其他人因他的说教激发起高昂的热情并加入了他周围的人群时,希律王变得恐慌起来。对人具有如此之大影响的口才可以导致某种形式的暴乱,因为看来他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得到约翰的引导。因此,希律王决定在约翰的作为引起造反之前,最好先抓住并且除掉他,这比等待暴乱、陷入困境和看见他的误导要好得多……由于希律王的猜疑,约翰被带到了马克路斯监牢并在那里被处死。”① ①转引自约翰·克罗桑《耶稣传》第47、48页。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