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耶稣 | 上页 下页 |
四二 |
|
第六章 新时代的开始 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马可福音》十六6)耶稣从来没有自称是弥赛亚,即使在门徒们承认他是弥赛亚时,他也禁戒他们不要告诉别人(《马太福音》十六13~20)。因为他知道大多数犹太人期望的是一位国王式的弥赛亚,是犹太人的民族英雄、复国救主。他不是这样的弥赛亚,不但一般犹太人认识不到这一点,连他的门徒,甚至首先承认他是弥赛亚的彼得也不能理解这一点(《马太福音》十六21~23)。所以,耶稣只当众默认自己是大卫的子孙,这是传统的弥赛亚的基本条件之一。当他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时,他允许人们像欢迎弥赛亚那样欢迎他,但也只是称他为大卫的子孙。在与法利赛人辩论时,耶稣宣称真正的弥赛亚要比大卫伟大得多(《马太福音》二十二41~46)。这就暗示了他不是人们期望的那位国王式的弥赛亚。耶稣被捕后在犹太人公会议受审,大祭司该亚法问他是不是弥赛亚,耶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承认自己就是弥赛亚,不过他立即补充说:“……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这就等于否认自己是传统的国王式的弥赛亚,从而使该亚法抓不到控告他的把柄。 那么,上帝恩许的弥赛亚在哪里呢? 耶稣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耶稣的牺牲正像他所预期的那样,产生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耶稣被捕时,门徒们四散逃走了。耶稣遇害以后,门徒们痛定思痛,对耶稣生前教导他们的话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过去似懂非懂的话现在在耶稣受难的前提下竟融会贯通了。他们相信耶稣受难并不是他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个升华阶段的开始,因此,他们相信耶稣复活了。这一信念使他们获得了无穷的勇气,不再害怕犹太当局的迫害,也不害怕任何艰难困苦。他们重新在耶路撒冷聚集,同心协力继承耶稣的遗志,开展天国运动。不过,他们的天国运动却是以宣传耶稣的生平为中心:耶稣就是上帝恩许给犹太人的弥赛亚,他为拯救世人而生,为拯救世人而死,更为拯救世人而复活,并经常与信他的人同在;信他的人都能凭借他的救赎与上帝和好,得享永生。 耶稣没有建立一个宗教组织,他只是发起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最奇妙的事就是他的追随者所体验到的那种上帝通过耶稣赋予他们力量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没有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而削弱,却相反地得到加强并跨越时空限制而迅速发展。所有信仰者都体验到他的具体存在与不可取代性。如果这场运动消失了,他就是死了;如果这场运动持续存在并不断发展,这就等于他仍然活着,继续领导、指引、启发和保护他们。 耶稣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徒。他所倡导的天国运动是以犹太教教义为根本的,他致力于改革犹太教当时存在的弊端,如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目的是要完善与发展犹太教,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要废除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除,而是要完成。”(《马太福音》五17)可见他似乎并没有创立一个新宗教的意图。他的门徒们似乎也是这样,但他们对耶稣的信仰却构成了这个小小的拿撒勒派与犹太教不同的鲜明特征。这些拿撒勒派犹太教徒称耶稣为基督①”,他们自称为“基督的门徒”(简称“基督徒”②)。他们遵守摩西律法,全盘接受犹太教的教义和礼仪,只是在犹太教规定的宗教生活内容以外又加上了自己特有的宗教内容:他们把“七日的第一日”作为耶稣复活的纪念日,称之为“主日”,与安息日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在信徒家中聚会祷告,互相勉励,为耶稣作见证并一起“掰饼”。“掰饼”既是纪念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共进的晚餐,也是为贫穷信徒提供免费晚餐的一种形式。这批自称为“基督徒”的犹太教徒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原始基督徒社团,并把这种社团称为“教会”③,以与犹太教的“会堂”相区别。 ①基督:希腊文的音译,意为“救世主”,即希伯来文的“弥赛亚”。 ②按《使徒行传》十一26记载:“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开始。”据推算,这个时间应在公元43年左右。不过从发展情况来看,门徒们似乎从耶稣受难后就开始自称“基督徒”,后来这一称谓在安提阿开始被公认。 ③见Williston Walker :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P.21. 最早的基督徒社团由使徒们直接管理,社团成员一律平等,都是上帝的儿女,在一起过集体生活,财物公有,废除债务,反对高利贷,反对蓄奴,共同劳动,不做工就不可吃饭。这种组织形式极受下层社会人民欢迎,因此发展很快,逐渐由耶路撒冷向巴勒斯坦各地发展。 公元44年,犹太统治者希律·亚基帕一世(HerodAgrippaI)对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发动了一次大迫害,杀了他们的领袖十二门徒之一的大雅各,于是,使徒们离开耶路撒冷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布道活动,将基督的福音传出巴勒斯坦,先后在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地建立教会,同时大量接受非犹太人为信徒。公元132—135年,犹太人进行了反抗罗马统治的最后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非犹太籍基督徒自然是袖手旁观,一些犹太籍基督徒也因信仰关系而态度消极。因此,当这次犹太民族起义被罗马人镇压下去后,其后果之一,就是犹太人把基督徒视为异己分子,不再允许他们进入犹太人会堂参加宗教生活,于是拿撒勒派(即基督徒社团)就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基督教,耶稣也正式成为基督教的崇拜对象,进入了“至圣所”,成为三位一体上帝的一位。 从公元1世纪中叶到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政府对基督教一直是按照当时当地的政治需要及罗马最高统治者的爱憎而采取怀柔与镇压两手政策。基督教史家一般称罗马政府在这段时期中曾对基督教进行过十次大迫害。但是,不管罗马当局对基督教进行如何残酷的迫害,基督徒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并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到公元311年,罗马统治者君士坦丁不得不完全放弃了对基督教的镇压而代之以控制与利用。于是,基督教由一个下层平民的宗教,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到公元392年,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耶稣,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为了自己的宗教理想而牺牲在十字架上,但他的生命却活在信徒们的心里,代代相传,使基督教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 信仰耶稣就是相信善必将最终战胜恶。耶稣“死了”,但这“死”不是 失败而是胜利,不是结束而是开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切反对他的人却都相继失败了。难怪那位极端残酷地迫害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临死时无可奈何地叹息道: “加利利人啊,你胜利了!”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