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叶赛宁 | 上页 下页
一〇


  一返回莫斯科,叶赛宁就送她到高加索去休养,自己则搬到别尼斯拉夫斯卡娅那里去住,而且,搬去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在他慈父般照料下的两个妹妹——19岁的卡嘉和13岁的舒拉。卡嘉有着活泼的性格,整个身心都充满了青春活力,令人联想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人公娜塔莎;舒拉则聪颖沉思,富有智慧,正像叶赛宁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像翻开圣经似的打开厚厚的《资本论》”(《故乡行》)。她们有理想,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农村来到莫斯科学习。面容憔悴、精神哀怨的加丽雅问道:“您在国外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呢?”“噢,不,我的朋友,我心里默默给您写过不知多少封信了……”

  听到叶赛宁这样的话,她脸上泛起一丝笑容,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凝视着叶赛宁,这一切说明她一往深情地爱着他。叶赛宁所需要的那种和谐温柔的气氛似乎又失而复得了。别尼斯拉夫斯卡娅举止娴静文雅,性情温柔大方。在这个和睦相处的新的家庭里,叶赛宁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加丽雅对叶赛宁正在上学的两个妹妹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叶赛宁的母亲也从乡下到莫斯科看望过她们。后来,加丽雅还专程去叶赛宁故乡康斯坦丁诺沃探望过他的双亲。

  叶赛宁的父母十分喜欢别尼斯拉夫斯卡娅,临别时洒泪相送。叶赛宁的妹妹舒拉回忆起这些岁月时,内心就充满了对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崇敬和怀念。①

  ①见《回忆谢尔盖·叶赛宁》,“莫斯科工人”出版社,莫斯科,1965年,第65—68页。

  爱情是自私的。邓肯在克里米亚时收到这样一封莫名其妙的电报:

  “不要再给叶赛宁写信和拍电报。他跟我在一起,永远不会回到您身边。

  加丽雅·别尼斯拉夫斯卡娅。”②邓肯立即给叶赛宁拍去了一封电报,请求解释事情的原委。她没有收到回电,第二天便乘上开往莫斯科的火车。

  ②参阅И.施奈伊捷尔:《同叶赛宁会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1965年,第79页。

  许多年以后,当叶赛宁、邓肯、别尼斯拉夫斯卡娅都已长眠地下的时候,人们才得悉,叶赛宁曾给邓肯拍过回电。叶赛宁用铅笔打的电报底稿上写道:“还在巴黎时我就说过,回俄罗斯后我便与你分手,当时你怨恨我。我爱你,但我不想跟你同住。现在我已结婚并且感到幸福,愿你同样如此。叶赛宁。”③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日记中提到,叶赛宁曾把这封电报的底稿给她看过。她向叶赛宁指出,如果要同邓肯结束这种关系,最好不要提到“爱”。叶赛宁翻过底稿,用铅笔在反面写 下:

  ③参阅И.施奈伊捷尔:《同叶赛宁会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1965年,第80页。

  “我爱上了另一个人,我已结婚并感到幸福。”①别尼斯拉夫斯卡娅与叶赛宁虽然只是同居,但她认为自己与叶赛宁已是正式夫妻。此时的别尼斯拉夫斯卡娅虽然胜券在握,内心却另有一番凄切的感觉。

  ①参阅И.施奈伊捷尔:《同叶赛宁会见》,苏维埃俄罗斯出版社,莫斯科,1965年,第80页。

  叶赛宁十分信任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办事能力。当他不在莫斯科时,事无巨细,统统托她办理。1924年叶赛宁离开莫斯科去高加索之前留下的证明信中写道:“兹委托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代为同国家出版社签订拙著《白桦花布》诗集的出版合同和领取稿酬。”②然而,叶赛宁与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共同生活为时并不很长,他从巴库寄给她的最后一封信是1925年5月11—12日写的,其中提到他健康状况欠佳,需要检查和疗养,此信最后一行已预示着他们即将分手:“身体恢复之后,我将改变自己的生活。”③一个月以后,即1925年6月16日,叶赛宁在给妹妹卡嘉的信中写道:“发生了很多事情,变化很大,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我的生活的改变。我要娶托尔斯塔娅,④并一起去克里米亚。”

  ②《叶赛宁文集》,第5卷,第129页。
  ③《叶赛宁文集》,第5卷,第165。
  ④即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

  叶赛宁的离开,又一次使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但她的性格和为人决定了她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承受命运的打击。她没有恳求什么,也没有怨恨,而是默默地埋头于工作,保持自己素有的自尊和“高傲”。她知道,这是叶赛宁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但她已无能为力,无法给他指点迷津,为此她更加苦痛。她回想起自己同叶赛宁相处的日子里的幸福与欢乐,如今这一切都有如东去的流水,一去不回。她知道叶赛宁的性格弱点,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他的主意,因此她只得怀着同情和忧伤的心情忍耐着,但仍一如既往,像第一次见到叶赛宁那样崇拜他,爱戴他。她觉得,只有在叶赛宁身上才能找到一股自己赖以依靠的精神力量。

  1925年秋天她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得不到疗养院去疗养,12月又到特维尔省的一个僻静的农村去休养,指望在那里恢复内心的平静。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村庄没待多久,便得到令她更加悲痛的叶赛宁的死讯。处于严重精神刺激中的别尼斯拉夫斯卡娅,没有赶去参加叶赛宁的葬礼。她了解叶赛宁的内心矛盾,本以为叶赛宁迟早还会回到她的身边。而今,她已失去了精神上的平衡。1926年1月中旬,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回到莫斯科。她曾打算撰写一本书,描述叶赛宁的爱情观念和自己的不幸。但是,她的计划未能实现。她的精神有些失常,叶赛宁的身影时时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神思恍惚,灵魂仿佛已随叶赛宁而去,遨游在广阔无垠的天际。这年冬天她终于在叶赛宁坟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