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朱可夫元帅 | 上页 下页 |
一四 |
|
陪同苏联代表团前往柏林的两名翻译之一瓦连金·别列日科夫在《新世界》杂志上著文描述了这次访问。他写道:莫洛托夫问希特勒为什么向罗马尼亚派遣一个德国军事代表团,为什么不同苏联政府商量(1939年条约规定,在涉及双方利益的重要问题上要进行磋商)。而且,为什么德军开进了芬兰?别列日科夫说,这些话就象给这位“元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他甚至看上去有些不知所措。好一阵子,可以看见他脸上露出一副窘态”。希特勒镇静下来以后才说,派代表团去罗马尼亚是应安东奈斯库政府的邀请去训练罗马尼亚军队的。至于芬兰,德军不打算留在那里,而是假道芬兰去挪威。莫洛托夫反驳说,作为那种代表团来说,在罗马尼亚的德国部队太多了,而在芬兰,德军并未继续前进,显然是准备长期留驻的。 第二天,莫洛托夫继续追问芬兰问题,因而会谈越来越激烈了。莫洛托夫坚持要讨论希特勒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使这位“元首”恼怒了。所以当他提出要德意两国作出保证的时候,希特勒终于忍不住大喊大叫起来。后来会谈重新开始时(会谈是在里宾特洛甫的安全可靠的掩蔽部里举行的,因为当时正发生一次空袭),这位苏联代表又追问,关于德国在罗马尼亚和芬兰驻军背后的目的,什么时候能够作出解释。这时里宾特洛南毫不掩饰他的愤怒,回答说,如果苏联继续关心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那么应当通过通常的外交途径来讨论它们。第二天俄国人离开了柏林。里宾特洛甫是到车站为他们送行的唯一高级官员。 两周以后,即1940年11月26日,苏联政府在给柏林的一项外交照会中重申了它的要求。对于这项照会,德国未予答复,相反,在几周以后,即在1940年12月18日,怒不可遏的希特勒下达了一项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的命令。命令开头是这样的:“德国武装部队必须作好准备……在一次迅猛的战役中摧毁苏维埃俄国。” 实际上,希特勒在几个月以前就已作出了关于进攻苏联的决定,而苏联在1940年秋天的顽固态度,只是使他确信他必须着手实行他的计划而已。据里宾特洛甫说。自从1938年以来,希特勒就担心英美对德国开战,而一旦俄国同它们联合起来结成一个联盟,德国将面临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的困境。因此,这位“元首”决意向苏联发动进攻,坚信他能够在几个月之内处理掉俄国这个威胁。可是,希特勒仍然忧心忡忡,他的外长里宾特洛南记载了他的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不晓得,一旦我们真的不得不推开通向东方的大门时,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力量。”① ①里宾特洛甫著《伦敦和莫斯科之间》,第240页。——原书注 从1939年8月14日到1942年9月24日,担任德国陆军参谋长的弗朗茨·哈尔德,曾一直记私人战时日记,在他的日记中,可以找到关于希特勒作出跟俄国交战决定的情形的明确记载:1939年10月18日,“元首”向他的陆军下达指示说,已被征服的波兰领土应该看作是“德军未来的军事行动的集结地域”。过了若干星期以后,希特勒又鼓动他的一些迟疑不决的将军们向西进攻,说只有德军在那里(即在西欧)获得了自由,他才能够去攻打俄国。1940年7月、哈尔德写道:希特勒认为,如果德军不进攻英国的话,这年秋天就可以进攻苏俄。这位“元首”指示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为入侵苏联作好准备。 7月31日,在贝格霍夫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向他的陆军首脑们首次宣布了他的关于进攻俄国的决定。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记录了这位“元首”讲话的哈尔德的日记表明,随着入侵英国的前景正在消失,希特勒不仅作出了在1941年春进攻苏联的明确决定,而且还制定出他的主要战略目标:“英国的希望寄托在俄国和美国身上。如果使寄托在俄国身上的这种希望破灭,那么寄托在美国身上的希望也就破灭了,因为俄国被消灭就会大大增强日本在远东的实力。”希特勒确信,英国继续作战的顽强决定是以苏联最终将参战为依据的。希特勒接着说道: 英国出现了某种怪事!英国人眼看就要完全倒下去了。可现在他们又重新站立起来。我们截听到他们的谈话。俄国对西欧迅速发生的事态感到烦恼和不安。 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一下,它不希望看到德国过份强大,那么英国就象一个溺水的人。将重新燃起这样的希望,即整个战局在六个月至八个月内一定会完全改观。 可是,倘若俄国被摧毁,英国最后的希望也就破灭了。那时德国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各国的主人。 决定:鉴于上述种种考虑,必须在1941年春消灭俄国。 越早摧毁俄国越好。① ①弗朗茨·哈尔德著《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上将私人战时日记》。——原书注 双方开始为在军事上摊牌而进行秘密准备。德国借报部门在边境一带积极活动。苏联人士说,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国侦察机在整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上空飞行达五百多次。苏联最高指挥部严禁边防部队向入侵的飞机开火,显然是由于担心酿成爆炸性的边界事件而被德国指责为挑衅。 苏联的计划执行得太小心、太缓慢了,因而苏联的军事机构未能作好应付战争的准备。这是谁的疏忽呢?苏联的说法是,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在近期内”不会撕毁同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他把德国为发动进攻而进行的种种准备仅仅看作是一种挑衅。他觉得,苏联人如果对德国人在边界上的活动作出反应,那么希特勒就有了借口来撕毁条约并向俄国发动进攻。据《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说,斯大林心里非常担心刺激希特勒,以致“当边境地区的一些军区的司令员们要求授权他们把部队部署到边界一带的防御阵地,提高部队的战斗准备时,他们的要求都被他拒绝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还斥责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他们“不大明了正在发展变化的军事—战略形势,未能得出应当得出的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使武装部队进入战备状态的结论。” 然而,在确定责任的时候,人们必须记住斯大林是不肯相信希特勒会很快撕毁互不侵犯条约的。1941年4月,丘吉尔省警告莫斯科说,德国将发动进攻,但这个警告未能奏效。①可以肯定的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前的最后几个月的表现是前后一贯的。他显然希望,只要他坚持要求德国人讲信用,他就能够使苏联在1941年免遭战祸。 ①还有一些人曾对负责的苏联官员发出过警告。在那些紧张的月份里,在苏联驻柏林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的瓦连金·别列日科夫回忆说,4月底他应邀出席美国驻柏林大使馆一等秘书杰斐逊·帕特森的一次鸡尾酒会。帕特森在打过招呼之后,表示希望别列日科夫会见出席酒会的一位客人。接着把一位德国空军少校介绍给别列日科夫。 接近傍晚时分,当少校同别列日科夫两人单独呆在一起,离其他宾客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这位德国军官对他说:“有件事帕特森希望我告诉你。实标上,我不是到这里来休假的。我的中队被从北非召回来,昨天我们接到命令要调到东线,到罗兹地区去。也许这件事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我知道还有许多别的部队最近也被调到贵国边界地区。我不知道这可能意味着什么,但我个人不希望我们两国之间出什么事。当然,我对你说的这些话都是机密。”别列日科夫大吃一惊,但他首先表示感谢他提供这个情报,然后说他认为德国将会遵守在不侵犯条约。别列日科先写道:“当时我们最担心的是挑拨”不过,他到底还是在苏联大使用的例行通报中向国内报告了这次谈话。见瓦连金·别列日科夫著《希特勒入侵前夕》。——原书注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