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朱可夫 |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苦难中成长

  1.鞋匠之子

  1896年12月2日,在莫斯科西南300公里的卡卢加省斯特列尔科夫村的一间破旧茅草屋里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后来成长为叱咤风云、驰名世界的战争之神朱可夫元帅。对朱可夫的父亲,这个五十开外的皮鞋匠康斯坦丁·安德列维奇·朱可夫来讲,老年得子自然是件大喜事,但朱可夫一家生活在贫困之中,添人进口也给他带来忧虑。

  朱可夫的父亲康斯坦丁是个苦命人。据说,他生下三个月时被亲生母亲遗弃,丢在孤儿院门口,身上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儿子名叫康斯坦丁,请好心人收养!”

  就这样,康斯坦丁在孤儿院长到两岁,被一位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妇领养。从此他有了家,也随着养母姓了朱可夫。朱可娃有间破旧的房子,墙壁和屋顶长满绿苔和青草。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朱可夫的父亲是个不幸的人,他刚满八岁的时候,他的养母就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年幼的康斯坦丁被迫到乌戈德制鞋厂一个鞋匠那里当学徒。当时在俄罗斯,想学手艺谈何容易。康斯坦丁说是当学徒,实际上主要是干家务活,替老板抱孩子、喂牛、打扫卫生。三年“满师”后,他四处找活干,几经周折,终于在莫斯科的维义斯制鞋厂找到了工作,在那里他才真正学到了鞋匠的手艺。

  朱可夫的母亲叫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芙娜,出生在邻村一个很穷的人家。朱可夫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母亲的:

  “母亲身体很强壮,她能不费气力地扛起五普特重的一袋粮食走好远一段路。据说,她身强力壮,是因为她父亲——我外祖父阿尔乔姆的体力好。我外祖父能钻到马肚子下面一头把马顶起来,还能攥住马尾巴,一把把马拉得蹲坐地上。”

  朱可夫的父母都是二婚,同时又都没有留下孩子。他们结婚那年,朱可夫的父亲康斯坦丁已经50岁,乌斯季尼娅也35岁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名叫玛莎,比朱可夫大两岁。朱可夫的名字叫叶戈尔,他5岁时,又有了一个弟弟,叫阿列克谢。因他家生活贫困,他小弟1岁就夭折。那时卡卢加省的农民生活是很苦的,地少而薄,连糊口都无法做到。

  由于家里太穷,朱可夫的父亲的皮匠活挣钱又少,他母亲不得不外出帮人运送货物。每年春、夏和早秋季节,她在地里干活;晚秋,她就到县城——马洛亚罗斯拉韦次,替人把食品杂货运送到乌戈德厂的商人那里。运一趟,可得一个卢布到一个卢布零二十个戈比。这是多么微薄的工资啊!扣除马料、店钱、饭钱、修鞋钱等等,已经剩不下几个钱了。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那个时候,贫农们就是这样的命啊。所以,他母亲毫无怨言地干。为了不挨饿,他们村的很多妇女都是这样做的。她们把很小的小孩丢给年迈的奶奶、爷爷照管,自己不顾道路泥泞,也不管天寒地冻,外出帮人从马洛亚罗斯拉韦次、谢尔普霍夫等地运货。那里的男人们则去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做零活。但他们也挣不了多少钱,很少有人口袋里装着许多钱回村来。

  就在朱可夫的小弟病死后不久,家里又遭遇另一场灾难:他家房子因年久失修,屋顶坍塌下来,差点砸死人。朱可夫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她母亲伤心地哭着对他和姐姐说:“孩子们,没有法子呀,搬吧,所有的破烂东西都往草棚里搬。”父亲砌好了一眼小灶,他想尽办法要在草棚子里安家。

  他们的邻居、父亲的好友纳扎雷奇得知他家发生的不幸事件后,马上赶来,关切地说:“这怎么能行,快过冬了,你究竟打算怎么办?”

  “还想不出办法来……”

  母亲插嘴道:“有什么可想的,把母牛牵去卖了,再用这笔钱买木料……”

  大伙都嚷开了:“乌斯季尼娅说得对呀!”

  父亲说:“对是对呀,但一头母牛是不够的。除它以外,我们家也就只有一匹老马了。”

  但是,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大伙都知道,这样一来,他们家往后的日子可就更加困难了。

  在邻居们好心的帮助下,不到11月,朱可夫一家就把房子盖好了。只是屋顶是用干草覆盖的。性格爽朗的母亲为安慰大家,她说:“没有什么,就这样住吧。等我们有了钱,再盖好的。”

  这所房子从外表看,就比别人家的要差些。门是用旧木板钉的,窗户安的是破玻璃。但是,他们全家都很高兴,因为冬天他们总算有了一个暖和的藏身之地了。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