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陆游 | 上页 下页
二四


  诗人情绪是起落不定的,尤其在闲居时。有时愁从中来,便触发诗兴,将这愁夸张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陆游的《春愁》诗,就显然是一缕愁绪的无限发挥:“春愁茫茫塞天地,我行未到愁先至。满眼如云忍复生,寻人似疟何由避?客来劝我飞觥筹,我笑谓客君罢休。醉自醉倒愁自愁,愁与酒如风马牛。”愁像疟疾一样缠扰,酒也不能消解,何至如此呢?生活毕竟是丰富多采的,有喜亦有悲,可诗人总是把瞬间之喜推及永恒,又把点滴之愁充塞天地。范成大对诗人的这种诗化心态是深有体会的。他作诗反其意相和:“东风本是繁华主,天地元无著愁处。诗人多事惹闲情,闭门自造愁如许。

  病翁老矣痴复顽,风前一笑春无边。糟床夜鸣如落泉,一杯正与人相关。”闭门造愁正中诗人要害。陆游无事可作,俸钱不多,不能纵情歌舞、醇酒中,所有浮思乱绪都闷积心中,就酿造出许多未必是愁而莫可名状的愁来。

  陆游闲居期间心情是迷茫烦乱的,像一个迷路的夜行人。他的诗中跃动着的就是一个飘泊迷茫的魂灵。

  试看《江亭冬望》:“霜落江清水见鱼,偶来徙倚草亭孤。雪天黯淡常如晚,烟树微茫直欲无。下泽乘车终碌碌,上方请剑漫区区。拟将疏逸消豪气,寻罢酒徒寻猎徒。”他所寻的既非酒徒也非猎徒,而是一个失落的梦,是失落之后的精神归宿。再看《华发》:“华发萧萧老蜀关,倦飞可笑不知还。人生只似驹过隙,世事莫惊雷破山。光景半销樽酒里,英豪或隐博徒间。车帷闭置真何乐,书剑飘然未厌闲。”倦飞、知还是陶渊明多次吟咏的主题。这个“还”,是否就是归家呢?不是的,归家是形式上的,放弃人生追求、归返精神家园才是其本质。陆游尚不甘心放弃。哪怕他在酒徒、赌徒间混迹,他也认为“英豪或隐博徒间”,不承认自己的沉沦。

  当陆游暂时在野时,他更能清楚地看到为官者的种种腐败情形,并将其危害归结到恢复大计上。南宋之所以偏安,是由于整个宋朝军政颓废、积重难返,所以外患至时不堪一击。而现在“郡县轻民力,封疆博虏和”,犹不思进取,不励精图治,并反而在进一步腐败,这样恢复自然谈不上,偏安也未必能够长久:“安危自古有倚伏,相持默默非放情,棘门灞上勿儿戏,犬羊岂惮渝齐盟?”陆游由自身坎坷而生发的怨愤,逐渐转化为对当权者误国误民的不满与痛心:“贼势已衰真大庆,士心未振尚私忧。”他的私忧也就超越了小我的意义:“堂上书生读书罢,欲眠未眠偏断肠。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新霜。”

  南宋大小官吏腐化享乐,没有多少人能像陆游那样忧怀着沦陷区百姓的疾苦。朝廷不为遗民作主,遗民就只有向苍天倾诉了。想到这些,陆游更加不满当朝的和守政策,在《关山月》一诗中悲愤地予以抨击: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悲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霄垂泪痕?”

  壮士徒然白了头发,遗民望眼欲穿,当权者却在歌舞中沉醉,鲜明的对比,真让诗人痛心疾首。在此诗人对和守政策的抨击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他以边缘知识分子的身份,站在广大民众的立场,对当权者漠视民生疾苦、抛卸对国家、民族兴衰的责任作了深刻的批判。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就是由个人的坎坷推及众生的不幸,将个人的忧愤情绪转化为对国家、民族和人生的理性思考,升华为一种时代的情绪,成为广大人民的代言人,并对当权者的思想、行为构成舆论的影响、压迫、监督和调控。中国文人作为总体上的边缘人,以他们的思想、情绪进入了时代中心,这就是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所以尽管他们在当世可能并无实际作为,却受到时人的尊敬、爱戴和后人的追慕、缅怀。

  陆游在蜀中所作诗多寄意恢复,这是代表广大民众心愿的,也是南宋朝应该努力的方向,所以它们一旦流传,就超出了诗人个体生命的意义,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他个人的私念和心性行为上的某些不足毋庸因其是伟大诗人而讳言一样,他的颓放、他的为一家生计而求官、他的对长官的逢迎,乃至后来的为权臣韩胄唱赞歌,种种被视为不符人品理想乃至有损人格的行为,都不会抹煞他的诗歌的意义。

  淳熙四年五月,范成大奉旨召对,东归临安。陆游赠别: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遣万事。
  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君如高光那可负,东都儿童作胡语。
  常时念此气生瘿,况送公归觐明主。
  皇天震怒贼得长,三年胡星失光芒。
  旄头下扫在旦暮,嗟此大议知谁当?
  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
  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
  黄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
  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诗人仍然系念着君主和在朝故人,系念着恢复大计,希望范成大回朝促劝君主北伐。他的这份执著,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也许是执迷不悟,是不识时务,逆大流而行,冒朝廷上下之大不韪,可笑而可厌。然而,诗人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他一旦认定,就不会放弃,不会忘怀。诗人是无力回天的,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与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脉相承,激励着中国文人与命运抗争,为他们的时代鼓与呼。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