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历史小说 > 老子传 | 上页 下页 |
四七 |
|
这次议事,可以称作“金殿扩大会议”。往日天子登殿,百官朝贺,山呼万岁毕,天子就说,“诸位爱卿,有本早奏,无本朕即卷帘退朝”,而且除公卿级可到帘里来,其余官员是只能在帘外叩头的。这次不然,这次是天子早有准备,而且他已早把自己的心意说给了帘里的大臣。近来,各诸侯国越来越摆脱周天子的控制,越来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起先,不管大国小国,都要向周天子按时朝拜,按时进贡,后来越来越不行,有的大国竟然几年不来周都朝拜一次,他们不但不向周朝纳贡,而且还要小国向他们纳贡。有时几个大国同时向一个小国索贡,弄得这些小国无所适从,不知道是侍俸齐国好,还是侍俸楚国好(事齐乎?事楚乎?)。鉴于这种情况,景王为了维护表面上的权威,决计让各国诸侯趁三、六、九日朝王见驾之时来周之正殿对此事议论一次,让他们各人发表一下看法,行成统一的意见,以期达到“小国不向大国进贡,各国都向周朝进贡,并恢复各国都要按时到周朝朝拜”之目的。帘里大臣按景王意思向各国诸侯发了书信,让他们“是日前来”,因此,这次朝贺人数较多,而且摘去帘子,不分帘里帘外。 这次上朝人数虽然比往日较多,但是各诸侯国来的人仍然寥寥无几。除了晋国的顷公和宋国的元公之外,其余不少大国都没来人。吴国和楚国只是派来了代表国王的使臣。一些小国本来很愿意前来,但因有一部分国家本身是一些大国的属庸,大国没有点头,他们未敢前来。硬是自己作主斗胆而来的更是寥寥无几。 老聃先生对于这种混合朝见感到新奇有趣,他神情紧张而又振奋,准备做一次让天子十分满意的合格记录。他以稍息姿式将两腿略略岔开,身子站得不歪不扭,手里的记事板托得又稳又平。这样,虽然需得多用力气,但是他并没感到吃累,因为精神振作又给他添了一份力气。——站着记录,这并不是景王对老聃先生的苛待,因为周时的规矩就是这样,金殿议事,史官立而作记,在老聃往上的一段时间里,历来如此。 景王天子因为心有所求,今日表现得与往日格外不同,往日有时是冷若冰霜,有时是对来朝者不屑一顾,对一切都无所谓;今日不然,今日是满怀兴致溢于眉眼,甚至显出一脸讨好和巴结的神色。他向在场的公卿、封国诸侯和使者一连看了几眼说:“今日,朕将众位爱卿请上殿来,是朕心里特别高兴。不知为甚,近来朕的心里忽然想念起你们来,很想把你们召集来一块,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心情,好好亲热一阵,这大概就是君臣之情,大概也是因为我年老才出现这种心情吧。”他的这些话主要是出自另外的目的,主要是客套,但是其中也掺杂着将近一半的真情,特别是当他说到“年老”字眼的动情之处,自己首先带头激动起来。他带着泪光一连向他的“爱卿”们看了几眼。 大概是他的这些“爱卿”们另有所思,或对他们的天子的心情不大理解,或者是过于理解,他们半点也不感动。他们以十足的不屑一顾来回敬他。他们麻木木的,冷慢慢的,有的简直是冷若冰霜,从楚国来的那位姓熊的使臣竟然表现出反感的神色来。说他们对天子的热心表示冷慢也不尽然,有几个小国的国王倒是表现出了几分的热心,如顿国的和滕国的就是如此。 这些“爱卿”们的表情,景王天子一一看在眼里。不管他们表现得冷慢也好,热心也好,他姬贵都不去计较,都不去在乎,他故意不以他们的冷慢而冷却自己的热心,他想,利益在此不在彼,欲达目的,使此次议事成功,必须主持者保持热情,并以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别人的热情,岂能去计较别人的热心和冷心!他兴致勃勃地扫了大家一眼说:“诸位爱卿,今日朕心中高兴,希望诸位开心畅谈,各抒己见,直抒己见。诸位可能一时不知从哪里谈起,朕先来提个议题,你们可以先说说对当前的朝拜问题和纳贡问题有何看法。” 冷场,又是一阵冷场。 老聃先生对这种冷场的性质看得透彻而清楚,他为了不让天子难堪,为了不使天子冷去他那份难得一现的而且是不算不好的热心,就赶紧往前挪移半步,使手上的木板倾斜一下,接着端得更平更稳,然后一手托板,腾出右手,掂起笔,往墨砚上理抹几下。其用意,一是在于以他的一连串动作去填补空白,以抵消冷场,二是在于用他的准备记录的动作去说明,大家的冷场不是冷场,而是正在作好发话的准备,为了发话时的热烈,事先必须是有个冷场的过程。 但是不管怎样,冷场总归还是冷场。 精明灵和的晋国国君晋顷公见此情形,赶快替天子帮腔,来个毫无准备的带头发言,他说:“我们当诸侯的,应该发扬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精神,我们应该,应该,我们应该按时到天子这里朝拜,我们应该,应该把贡往这里进。” 老聃先生看得出,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这顷公把话说得很突然,很露骨,他的本意本来是为周天子好,可是说出来之后,只是讨得个天子微微一皱眉头,简直是聪明人做了笨事。天子这一皱眉头不知当紧,会场上又出现了一阵冷场。 相貌丑陋的宋国国君宋元公见又冷场,心里几乎有点不平,他根本不去顾及方式的是否合适,毫不拐弯地说:“当前咋个样才是尊王哩?就是到这来朝拜;咋个样才是攘夷哩?谁看不起天子,咱都反对他,哦,这个这个,现在呀,有的大国,自己不往周朝朝拜,不往周朝纳贡,还,还叫小国到他那朝拜,到他那纳贡,我看这不中!” 他不讲方式的发话,一下子引起几个大国的反感——吴、楚两国的使臣怒形于色就是证据。——虽然如此,但是他的话,毕竟象一把冒着火头的乱干柴,一下子点燃起了几个小国首领的发话的热情。滕国国君高兴了,他向宋元公和周景王忽闪忽闪眼皮说:“就是的,这不合理,我们不应该到几个大国去朝拜,不应该把贡纳给他们,我们应该到周都来朝拜,我们的贡应该往这里缴纳。”说到此,他又勾下头,小声咕哝着说:“特别是我们还得往这里(指周朝)纳贡,还得往几个大国纳贡,这真叫我们,……不合理,这不合理。……” 楚国的附属小国顿国的国王高兴了,他张几张嘴,想说话,没敢说,但是最终还是说出来了:“我们小国真亏,不合理,这就是不合理。我们小国……”他说到这,抬头看看楚国使臣的脸色,见楚使一脸愤恨,翻着眼皮用白眼斜视着他,就赶紧把嘴收住,不再发话。 金殿上出现了令人心悸的冷场! “众爱卿,你们哪个还有话说?你们有话尽管畅所欲言。” 景王是想以他的问话来打破这个冷场的局面。 没有任何人再来应声,回答他的只是一种令其难堪的冷场。 老聃先生见此情形,想起:一朝天子,在他的臣下和封国诸侯面前从来未有过歹意,面对这些贪欲越来越膨胀的下属,礼谦反而遭到冷遇,心里实在有点替他难过。他见这种冷场已经不可挽回,心存怜悯,不愿让他出现难堪,就欲把人们的情绪从冷场中引开,他故意装作累得无法支持的样子,蹲下身,把托着的木板放在地上,然后站起身,捋捋胳膊,挽挽袖子,弯腰拿起那支七寸竹笔,在墨砚上理抹几下,接着将笔在原处放好,松开袖子,重新端起地上的木板,微岔双腿,直立在地,将木板平平地放在胸口,最后腾出右手,提起狼毫竹笔,在木板上认真地记录起来。他一边记事一边想:“你们好好地为利而争吧,我只管在这里尽力尽职。”但是由于一连串的动作和过于提心用力所致,竟然真的使他累得无法支持。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