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屈原 | 上页 下页
一六


  §谏武关之会

  公元前303年,屈原此时仍在汉北流浪。齐、魏、韩三国因楚国破坏合纵联盟、与秦和好,共同兴兵伐楚。怀王赶忙将太子熊横送到秦国当人质,以求得秦国的救援,秦昭王发兵救楚,三国见秦楚联合,知道抵抗不住,便退回军马。但第二年(公元前302年,怀王二十七年)为质于秦的楚太子与秦国大夫私斗太子杀死秦大夫,逃回楚国,秦楚盟约破裂。公元前301年,秦国联合齐、韩、魏三国一起攻楚,楚将唐昧被杀,重丘失守。公元前300年(怀王二十九年),秦军又大举进攻楚国,楚军大败,二万士卒遇难,大将景缺殉职,新城失守。楚国局势再度陷入危机。

  这时楚怀王也害怕起来,考虑到只有与齐再度联合,才可阻止秦国攻楚。于是派人将正避地汉北的屈原召回郢都,让他带着太子横作人质到齐国恢复邦交。但此时齐宣王已死,齐闵王当政,在屈原多方面的努力下,齐闵王勉强答应重订盟交,但不愿在军事上提供有力的援助。秦昭王对这一点也看得很明白,于公元前299年给云集楚国西北边境的军队下令,向楚国发动进攻,夺取楚国八城,之后秦昭王利用军事上的优势,对楚国采取怀柔政策,进行政治攻势,与楚和好。秦昭王娶楚国王室女儿为后,熊横娶秦国女儿为妻。郑袖的儿子子兰也娶了一个秦国女儿,在这种情况下秦昭王派人给怀王送来了一封通牒性的书信,信中说:

  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今河南新野),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凌杀寡人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盛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攘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史记·楚世家》)

  楚怀王接到信后十分为难,如到武关赴会,惟恐秦国再次耍弄手段欺骗他;如不去,秦国定然再发兵攻楚,楚国将有灭国的危险。屈原不顾自己地位微贱,强行进谏楚怀王:“秦国是虎狼之国,秦昭王凶狠狡诈,武关之会肯定是个骗局,千万不要相信,不能去。”

  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是个亲秦派,力劝怀王入秦赴约:“父王,以前秦楚交兵,罪在张仪。张仪死后,两国在黄棘盟约,永结兄弟之好,而且两国联姻,世为婚姻之国。虽黄棘盟约后又闹了些误会,我看也主要是楚国的责任,何况屈大夫联齐抗秦,使秦国受到危胁,秦国怎能不反抗呢?如今屈大夫还要危言耸听、固执己见,父王拿定主意,千万不能听信他的话。现在是秦国最为强大,如果楚国能与秦国结为联盟,其他诸侯国不敢入侵,可保楚国江山稳固;如您不去,则秦国大军进犯楚国,后果不堪设想,万请父王三思啊!”

  怀王反复考虑,终于惧怕秦王兴师问罪,不顾屈原等人的反对,决定赴武关相会。

  临行那天,令尹昭睢和屈原又进行劝谏。屈原说:“大王,为了楚国的前途和命运,您千万不能赴约,此行若有差错,将危及社稷安危。”怀王虽又有些犹豫,经不住子兰等在旁边再三催促。终于还是挥挥手,让扈从们起驾,朝着武关而去了。

  一进武关,秦昭王就命令伏兵封住关门,胁迫怀王到秦都咸阳,要楚怀王割让黔中郡。楚怀王无可奈何,要求先订立盟约然后割地,但秦昭王坚持先割地而后订盟。怀王这时才彻底明白自己又上了秦国的当,他十分气愤,说:“秦国愿与楚国盟约友好,我楚国诚心诚意希望两国永不交兵,故此不远千里而来,没想到秦王又耍花招欺骗我们,这哪里是要结盟,分明是坑害楚国,我悔不听屈大夫之言,以致又上了你们的当。你们欺骗我又强迫我割地,我死也不答应”。

  秦国要挟割地的目的达不到,就将怀王扣留在秦国,想以此造成楚国内乱,再寻找机会攻打楚国。

  楚国为了摆脱困境,对付秦国,打算令立新君,郑袖想让他小儿子子兰当楚王,让上官大夫等人到处活动,散布什么“要立怀王在楚国境内的儿子为王”。

  当时太子熊横还在齐国做人质,没在楚国。令尹昭睢等坚决反对,认为熊横早年已确立为太子,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如今废长立幼,必定造成人心不稳、国家内乱。因昭睢身为令尹,他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话也言之成理。因此郑袖、上官大夫等虽竭力反对也无可奈何。昭睢亲自到了齐国,和齐国进行了谈判,终于将太子熊横迎回楚国,立为楚王,是为顷襄王。

  顷襄王是个花花公子,没有政治头脑,也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比他的父亲怀王还要平庸无能。他上台后更是贤愚不分、忠奸不辨。听信子兰、上官大夫等人的谗言,免了非常具有治国才能的令尹昭睢,而让他的弟弟、卑鄙无耻的小人子兰继任。兄弟两个:一个昏君、一个佞臣,把持朝政,楚国政治更加黑暗。

  正直的屈原更无出头之日了。

  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在改革朝政与亲齐抗秦的政策上反复变化,再加上小人的嫉贤妒能,已使楚国日益走向衰落,而如今怀王又被秦国骗去软禁在咸阳,顷襄王和令尹子兰不仅平庸无能,而且专横跋扈。屈原感叹原本强盛的楚国如今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悲愤不已,“嫉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在这个时期,屈原创作了他的代表作、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这时(顷襄王二年)被软禁在秦国的怀王从秦国逃了出来,可是很快被秦国发觉,立即派兵封锁了回楚的必经之路。怀王从小道跑到赵国,求其收纳,但赵国害怕秦国兴兵问罪,不敢答应。怀王想再转到魏国,但不幸的是秦国的追兵赶到了。怀王又被逮捕,带回秦国,怀王忧惧成疾,第二年死在秦国。秦国在诸侯各国的指责声中将怀王灵柩归还给楚国,在楚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广大民众对怀王当政时的所作所为不满,但他被骗入秦以后,毕竟拒绝了秦国割地的要挟,表现了楚民族的强烈的爱国精神。他在秦国忍辱而死,激起了人们对他的同情和哀思,也唤起了他们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并燃起了人们强烈的复仇火焰。因此人们对怀王之死,“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

  人们在哀伤、痛悼怀王之死的同时,自然怨恨硬劝怀王入秦盟约的子兰等人,纷纷指责子兰用心不良,误国害民,同时对极力拦阻怀王入秦的屈原、昭睢等备加称赞,纷纷称赞他们忠肝义胆、有政治远见,为他们被疏、被黜鸣不平,也期待着新上任的顷襄王明察是非,重用屈原,励精图志,振兴楚国。顷襄王虽迫于公愤,也由于父仇,断绝了与秦国的关系,但他并没有发愤图强,报仇雪耻;而更加忠奸不分、是非不明,根本不打算任用忠诚正直的屈原。子兰遭到国人反对,而屈原却深受民众爱戴,这本身就使子兰十分嫉恨。屈原又当众指责他的所作所为,他甚至怀疑广大民众怨恨、指责他是屈原鼓动的结果,因此非常讨厌屈原。他唆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竭力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信谗言,免去屈原三闾大夫的职位,将他驱逐出郢都,流放到江南湘西一带寂寥的荒野。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