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屈原 | 上页 下页
二五


  在屈原作品的诗里行间对人民的颠沛流离生活寄予了无比的同情,为祖国的命运心碎胆裂,同时也流淌着他同情百姓苦难的眼泪,震响着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强烈呐喊。

  屈原的爱国思想还表现在他要辅佐楚怀王建立像尧、舜、汤、禹、文王、武王这些前代圣王一样的大一统的功业。他诗篇中的前王都是统一中国的大一统的政治领袖,这种思想与历史的发展潮流一致,是有进步意义的。当时的政治思想家们都毫无例外地主张中国统一,为了给他们这一政治理想寻找根据,他们找出了各族的共同祖先。如“道家捧出黄帝,儒家捧出尧舜,墨家捧出夏禹”(郭沫若语)都是这个意思。

  他作品中神游的山川属于中国共有的疆土,如昆仑山,黄河。作品中所涉及的神话人物为南北初民文化系统中所共存。据统计,屈原作品中提到的神祗有二十多位,真正属于楚国的只有山鬼一个。虽然湘君、湘夫人属楚国境内,但后来附丽于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神的地域性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屈原的思想中也融合了诸家文化思想的合理成份,从而使他的思想有某种集大成的特色。

  屈原的理想是用楚国统一中国。由楚统一中国与由秦国统一中国是有区别的。秦国是自商鞅变法后才崛起的军事强国,其文化、文明程度比楚国要落后得多,根据考古发现的情况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明的程度已相当进步。不仅比秦国而且比中原国家更为先进,楚地的铁器、青铜器、漆器已很多,冶炼铸造技术也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楚国乐器中已有精美的编钟时,秦国尚在击瓮、叩缶、弹筝、搏髀。割据战争的残酷性在秦国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秦楚丹阳之战,斩楚士卒八万,后来秦赵长平之战,赵将赵括阵亡后,赵国四万被俘的士兵全被白起坑埋。由于秦国这种野蛮而残忍的特性,它被称为“虎狼之国”,遭到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假如楚怀王是一位有为之主,能够采纳屈原进谏,用屈原的理想统一天下,在由割据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广大百姓遭受的灾难可能会少一些。“自由的空气一定更浓厚”(郭沫若语)。事实上秦国在统一中国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焚书坑儒,这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的做法,使本来蓬勃发展的百家争鸣的思潮处于停滞状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方向,所以秦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十几年后便又被楚人所灭,历史事实证明了屈原理想的现实性和进步性。

  屈原的自沉汨罗是要唤醒世人并使顷襄王觉悟,同时他也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祖国就这样一步步被秦国吃掉。他的自沉是以整个生命来殉国、殉志。他的这一做法对已经没有活力的顷襄王朝未必有什么震动,但是他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却震撼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它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性格。

  (二)美政理想

  屈原是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政治家。

  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和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有理智头脑和长远见识的政治家,这使他不同于后世许多空有政治抱负而没有切实政治思想的文人墨客。他刻苦钻研过各种典籍文献,对历代的兴亡盛衰过程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游学兰台宫,对当时各种新兴的政治思想有过广泛的接触,在他任三闾大夫的时间里,他有机会对楚国的政治、军事情况做间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他任职左徒进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他任职左徒期间,曾为怀王起草过改革朝政的“宪令”。

  这宪令的内容因文献无征,我们今天无法看到了。但是通过他的诗歌,我们还是能够勾勒出他政治理想的大致轮廓,这就是他的美政理想。“美政”一词出现在《离骚》最后的两句诗中,“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贤之所居。”既然在楚国君昏臣佞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实现美政理想的可能,只好追随彭贤做人的原则。

  屈原的美政理想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以德治国。在屈原的时代,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反映在意识形态中便是人道主义思潮的出现,如儒家提倡“仁”、墨家提倡“兼爱”等,都从不同方面意识到了人的价值。在政治思想上与此相应的便是“仁政”理想的出现。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仁政理想成为最重要的核心主张之一。主张“有德者必在位”,“为政以德”,屈原的美政理想与儒家的德政有相似之处,表现在他们治国安邦都强调以德为本,重视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因此都十分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与此相联系,他们都主张效法先王、举贤授能。

  刘安说屈原的《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正指出了屈原美政与儒家仁政根本上相同的方面。但美政与仁政又有很大区别。儒家的仁政是以具有等级差别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要求统治者同情人民疾苦,减轻劳动者的负担,这是其进步意义的所在,然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以不妨碍旧的统治秩序为原则,仍是保守的思想表现。而屈原的美政理想则以加强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内容,以实现国家富强为宗旨,从主导意义上说,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对比之下,屈原的美政理想具有更为积极的进步意义。《离骚》中明确指出“德”的重要性。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只有有德之君才能得到皇天辅佐,统治天下。考察民众谋事的标准,哪有不义之人能行于世呢?哪有不善的东西能用于世呢?在实际行动中,屈原“系心怀王”、“原荪美之可完”(《抽思》),希望他能够像上古帝王一样成为有德之主,也就是希望他能在楚国推行美政,然后统一中国。


太玄书阁(xuge.org)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