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郑成功 | 上页 下页 |
七 |
|
§3、隆武帝的“本家” 郑成功在南京国子监上学时,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内贪污腐化、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国力到了非常虚弱的程度。虽然官商富足,百姓却越来越苦了。 国内有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军,关外有虎视中原的满清政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跑到景山上吊自杀。统治了276年的明王朝从此灭亡了。 镇守山海关的将军吴三桂在李自成政权的诱惑下本来要投降农民政权,在投降途中得到父亲被污辱、爱妾陈圆圆被权将军刘宗敏抢占,深感奇耻大辱,怒不可遏,发誓不灭李自成、不杀权将军,此仇此恨难灭。于是顿改初衷,决定与农民政权对抗到底。 由此导致了吴三桂与满清政权联合,共同对付农民军的战争。在山海关,吴三桂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所统帅的清兵,一举击败了李自成的10万大军。自此,满清政权已控制了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地。南京明朝官员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皇帝,改元为“弘光”。 但福王政权不思复国,各级官员争权夺势,互相倾轧,以致发生了火并,致使江北第一防线顿呈空虚之状。 清军乘虚而入,扬州陷落,史可法壮烈殉国。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朝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率领清兵打进南京,弘光政权灭亡。郑成功目睹国破民亡的悲惨景象,心情非常沉痛。 此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回到了中国。恰值南京太学解散,他便回安平老家与母亲团聚。郑芝龙之所以此时能将田川氏接到中国,是因为他在弘光政权中被封为“安南伯”,田川氏被封“国夫人”,日本当局才同意让田川氏回国。母子相见,悲喜交集。郑成功对母亲10多年来的思念之情才得以补偿。 弘光政权灭亡,郑鸿逵、郑彩听说杭州城已经被清军占领,遂率全部兵马退回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安南伯郑芝龙等人,商议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为监国,闫六月十五日,共奉唐王即位福州,建元为“隆武”。设六部九卿,在福州上、下游各设4府。大量兵马集中在福州为总策应,以谋求反攻收复明朝故国。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叔父郑鸿逵都做了首辅。明朝在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的文臣武将听到隆武政权的建立,纷纷上表称臣,表示拥护。 在清军大兵压境的危机关头,鲁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键两个并存的政权,仍不改“亡国”的习惯,都忙于争夺谁是正统,势同水火;在隆武政权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郑芝龙自以为拥立唐王有功,军政开支又都由郑家支付,因此居功骄傲,非常跋扈。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平国公,郑鸿逵为定国公,毕恭毕敬地尊他们为“太师”,但仍不免处处受他们挟制。 隆武帝一心勤于中兴政务,凡有章奏批答,都亲自动手,不借助于阁臣,而且他生活俭朴,布衣蔬食,约束甚严。 隆武帝即位一个多月后,八月十七日,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这时的郑成功不仅结交名士,而且亲眼见到了亡国的巨变,经历了险恶的政治风云,在各方面更加成熟了。因为郑家手握重兵,为朝廷所倚重,所以隆武帝对郑成功也格外另眼相看。通过与郑成功对政局国势的交谈,隆武帝发现这个世家公子非一般纨绔子弟可比。郑成功认为为政之道应当“知人善用,招携怀远,练武备、足粮贮,决壅蔽,扫门户”,对天下大事和朝廷政务都有自己的见解。隆武帝惊异他的才华,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他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 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这在当时被看成是给予了最高的荣誉。 隆武帝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成了朱成功。但这朱姓是皇上所赐,又表示荣宠,是不可以随便用的,因此朝廷内外都称郑成功为国姓,普通百姓或他的下级便称他为国姓爷。 隆武帝还封郑成功为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在礼仪规格上与附马相同,同时,隆武帝又封郑成功为忠孝伯,命令他统率禁旅。自此,郑成功逐渐走上了一条与其父郑芝龙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位“逆子忠臣”。 与郑芝龙当海盗求官职经历不同,郑成功自小就受到儒家忠君爱国的教育,他不仅是大明名将之子,也是受皇上宠爱的忠臣。而郑芝龙有过天马行空的经历,已形成了进退都由自己打算的行事作风。 但对儿子的教育,郑芝龙仍不能不教以忠君报国。 教者出于形式,听者却在认真领受,这种矛盾导致了后来父子的决裂。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