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郑成功 | 上页 下页 |
二二 |
|
§3、“平海五策” 素达、李率泰被郑成功打败以后,清政府看到郑成功仍得到东南沿海人民的拥护,东南沿海一时难以平定,感到非常棘手。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采纳了原是郑成功部属、熟知福建情况的降将黄梧提出的“平海五策”,想把闽、浙沿海一带的老百姓与郑成功隔离开来,切断郑成功与老百姓的一切联系。 黄梧熟知郑军及东南沿海的情况,他给清政府呈上的所谓“平海五策”具体内容是:一、金门、厦门以小小的弹丸之地,之所以能够抗守至今而不溃败,是因为沿海百姓为了获利不怕走险,供应给郑军粮饷油铁桅船等物资。如果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全部迁往内地,并设立边界,派兵把守,不许百姓到沿海生活,防止百姓与郑军接触,那么就切断了郑军的物资来源,郑成功就不攻自灭了。 二、将沿海的船只全部烧毁,不许寸板下海。所有入海的河流处都禁止木材运送。如果有违反的,立刻杀死。如此一来,郑军虽然人多船众,但船只日久无法修复,自然腐烂。而粮草也无法接济,只有瓦解的结果了。这一条主要是断绝郑军的海上交通工具的来源。 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居住在北京,郑成功常通过南北往来的商贩探听清政府的消息。应立刻追查通送情报的人,并严加惩治。货物政府没收。这一条是要断绝商人同郑军的联系,主要是切断郑成功的情报来源。 四、郑成功家的坟墓,现分布在各处。叛臣贼子,应该诛杀其九族,他的祖坟也不能放过,应该将其全部毁掉,使其命脉断绝。清政府也同意此条策,除有迷信的念头在内,也是想给郑成功以精神上的打击。 五、东南沿海投诚清军的官员,散居在各府州县,倘若从中捣鬼,又会给地方造成祸乱。可将投诚的官员迁往各省,进行分垦荒田,不但可以解散他们内在的不良联系,还可以开拓疆土之内的地方,富足国库的收入。 清政府采纳了黄梧的“平海五策”,派遣兵部尚书苏纳海到福建监督执行,强令沿海地区百姓放弃自己的家园和田地房产,内迁30里。并严令沿海地区军民人等,寸板不得下海,违者处斩。清朝在福建、广州的各级政府官吏和衙役,有许多原本就是郑成功派出的密探,有的早已被郑成功买通,替郑军收集情报。黄梧掌握这些情况,把这些人全部处死。 “平海五策”断绝了郑军沿海百姓的联系,也断绝了商人与海外的联系,结果反而使郑军后来得到了全部的对外贸易之利。然而在“平海五策”刚刚出笼的时候,确实给郑军造成了不小的困难:由于情报来源被切断,使郑军不能了解清军的动向和情况。 郑军庞大的商业网,过去从内地购买生丝和丝绸等土特产,船运到日本、巴达维亚等地,换回白银、胡椒等中国缺乏的物资,获利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平海五策”断了郑家财路,仅靠孤悬海上的厦门、铜山、南澳几个海岛,很难供养庞大的军队,支持局面。 这时候,清政府又将靖南王耿继茂调往福建,与郑成功对峙。 此时其他抗清力量已基本瓦解,只剩下郑成功孤军奋战,形势异常险恶。 要想保住郑军,把抗清斗争坚持下去,必须打开新的局面,仅限于东南海上这点地方,是无法恢复大业的,甚至想避免再次遭到清军的打击也是困难的。 这一切都促使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光复祖业,为恢复大明江山创立新的根据地。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