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书阁 > 名人传记 > 朱元璋 | 上页 下页 |
一一 |
|
具体来说: 一是武力进击,先打孤力的弱小的元军据点,逐步扫清外围敌人,开疆辟土,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确保应天的军事地位不受威胁。 当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下应天时,张士诚风头正劲。这时东边的元军守将定定镇守镇江,孤立无援,若被士诚得手,将直接威胁应天;南边的宁国,也处于同样境地,若被徐寿辉据有,不止在朱元璋的背上插上一把尖刀。先下手为强,朱元璋派徐达抢先攻占镇江,分兵占领金陵丹阳等县,向东远远地伸出一个触角。六月,猛将邓愈攻克广德路,堵住了后门。 第二年春二月,耿炳文攻克长兴,徐达接着攻陷常州。 四月,元璋自领大军攻占宁国,元将别不华请降。接着,朱元璋相继占领江阴常熟池州徽州扬州等地。时在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几乎把应天周围的军略据点全数攻占,取得了向外扩张的前哨基地。这样,以应天为中心的战略防御体系也就彻底形成:东线北起江阴,沿太湖南到长兴,划成一条直线,堵死了张士城西犯的门路;北面暂时是小明王的红巾友军,不必担心;南面在宁国徽州屯聚重兵,随时可以进击浙东;西线和徐寿辉天完政权接壤,可以以守为攻。朱元璋看准形势,先伸出南面铁钳,吃掉了孤立固守的浙东元军,形势和一年前已经大大不同了。 二是确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决策,抓紧时机,积极营建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积极练兵,扩充实力;同时尽量减小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避免树敌太多,为逐鹿中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是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朱元璋深深懂得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治国安邦没有人才不行,人才少了也不行,即使打下天下也守不住。所以每到一处,每获一座城池,朱元璋必定多方访求名士,软硬兼施,千方百计把他们罗致到幕府作秘书、作顾问、作参谋。 这些人虽不能冲锋陷阵,但常给朱元璋指点迷津,拨开乌云,运筹帏幄,实在比十万大军还管用。他常说: “躬怀甲胄,决胜负于两阵之间,此武夫之事,非儒生所能。至若流宣化,绥辑一方之灾,此儒生之事,非武夫所能也。”在朱元璋平定浙东后,刘基叶琛章溢等几个当地豪族名士,躲进深山不肯投效朱元璋。 这些人曾经在元将石抹宜孙幕府做过事,产业大,学问好,计谋多,在地方上颇具号召力。他们遵奉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极端仇视红军,自动组织民兵结砦自保。他们在旧政府中并不被重用,也实在看不惯旧政府那腐败透顶的官僚政治,刘基就曾多次愤而辞官。 然而他们也不愿与红军同流合污,认为造反是大逆不道。朱元璋多次派代表诚挚礼请,他们也用好话婉言辞谢。处州总制孙炎再三威逼,刘基等人才于至正二十年三月去到应天。朱元璋好不喜欢,大闹排场,盖了一所礼贤馆,专供贤士居住。 四是尊崇儒学,大兴教育。在积极以武力讨伐群雄的时候,朱元璋也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要治理天下,必须教化民众,使百姓有一个普遍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由于身边诸多儒生的影响,朱元璋选定了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理论基础。他自身也在如饥似渴地吸取其传统营养,并逐步与自己的过去决裂,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儒家传统道义的化身。在进驻婺州后,朱元璋立刻聘请当地著名学者范祖斡、叶仪、许元等十三人替他分别讲解经史子集,建立郡学,请学者当五经师和学正训导。内中最著名的就是宋濂了,以后他还教过皇帝的儿子,是有明一代鸿儒。 朱元璋时常告诫将士:“今居间无事,勇力无所施。当与儒生讲求古之名将成功立业之后,事君之道、持身之礼、谦恭不伐,能保全其功名者。” 五是整顿军备,严明纪律。朱元璋深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对练兵抓得很紧,经常督令将帅率领军士作实战练习,并亲临检阅,三令五申严明号令,告诫将士要严守纪律,不得抢劫民财,扰乱民情,违者一概军法从事,不徇私情。在徐达攻克镇江时,元璋怕士兵奸淫抢劫,杀人放火,号令不禁,乃说通徐达,故意找出徐达的错处,绑了请求处死。李善长等人再三求情,朱元璋才准其带兵攻取镇江,并许以不烧不杀不抢,才能将功折罪,徐达叩头谢恩。大军攻破镇江时“市井晏然”,“市不易肆”。这为朱元璋取得了很好的政治宣传效果。别城守军听说朱元璋军纪严明,不妄杀人;据说还优待俘虏,对投降将官,愿降的授职任用,不降的礼遣纵归,所以当大军来攻时,敌人往往并不死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攻心为上”。史载朱元璋得元朝故官“尽用之”,得元室子孙“悉皆放归”,因而瓦解元军斗志,争取了许多敌军将士的归附。 六是积极垦荒屯田,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由于连年战争,加上灾荒病疫,百姓十室九空。从渡江以后,朱元璋就一直面临着兵食不足的严重问题。 各处军队的给养,形式上是召令乡村百姓缴纳粮草,叫作寨粮,其实与抢劫无二。因为老百姓早已自身难保,饿死者不少,扬州的青衣军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 在行军时,出征军士概不支粮,按照朱元璋的军令:“凡入敌境,听从稍粮。若攻城而彼抗拒,任从将士检括,据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无所取。如此则人人奋力向前,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谓稍粮实质上就是征粮抢粮。如此不是长远之计,归根结底还是害了百姓,最后必然危及自己的政权建设。 |
太玄书阁(xuge.org)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